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医疗保险角度,对经皮冠脉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3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 3种治疗方案为在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或经验性给予替格瑞洛,或根据CYP2C19基因型指导选择国产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由此建立决策树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预测该3种方案避免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成本,研究时间为1年。结果 经验性给予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为成本最低方案,但直接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最好。结论 对于PCI术后的患者,最推荐直接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VIP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EMI并行PCI术后的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合计2 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MD=5.73,95%CI(2.88,8.58),P<0.000 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OR=0.32,95%CI(0.24,0.43),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CI(0.91,1.64),P>0.05]。结论:对于急性STEMI并行PCI术后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氯吡格雷,能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少MACE发生率;在安全性方面,两者的主要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3.
申晓莉 《安徽医药》2017,21(10):1880-1882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损伤、血小板聚集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108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接受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以及PCI联合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评估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检测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以及血小板聚集指标.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TMPG)分级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校正TIMI帧计数(CTFC)以及无复流率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CI术后12h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钙蛋白T(cTn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的含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 急诊PCI围手术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STEMI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血小板活性检测系统——VerifyNow P2Y12指导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应用的成本-效用。方法:患者年龄≥ 55岁,部分接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部分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前接受VerifyNow P2Y12检测,并根据活性检测结果再选择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由此建立决策树及Markov模型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评价开展血小板活性检测的成本-效用。结果:与直接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指导下的DAPT每年可以在每1 000名患者中减少5次心梗和4次死亡。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每名患者的总成本预测值比所有患者都使用替格瑞洛时低32%。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与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基础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制订DAPT方案前,使用VerifyNow P2Y12评估血小板活性以实施个体化用药是一种具备成本-效用的策略,与直接使用替格瑞洛相比可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经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患者,换用替格瑞洛治疗后的血小板抑制情况。方法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的患者常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经TEG筛选出53例氯吡格雷抑制不敏感、阿司匹林抑制正常的患者,换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使用TEG比较换药前后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经TEG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低反应患者,在换用替格瑞洛后,由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41±8)%与(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用替格瑞洛前后由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患者,每天75mg氯吡格雷不能满足血小板抑制效果,换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低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治疗的基石,对防治心肌缺血和介入并发症是有益的。目前治疗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推荐使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普拉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复发性缺血事件。本文对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以及在ACS患者中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炎性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在我院实施PCI术的100例老年CHD患者信息,根据药物治疗方式分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氯...  相似文献   

8.
<正>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阿司匹林(aspirin)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替格瑞洛(ticagrelor)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起效快速和作用可逆的特点,与氯吡格雷相比,均可显著降低ACS患者(不论接受PCI或接受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用。方法:基于马尔可夫模型,模拟患者分别使用吲哚布芬+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的经济效益,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用指标,并分别计算两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总成本、总效用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在10年的时间范围内,吲哚布芬+替格瑞洛组的总成本为172 292.28元,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的总成本为169 950.51元。使用吲哚布芬+替格瑞洛获得的QALY为6.540,而使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获得的QALY为6.335。吲哚布芬+替格瑞洛相较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ICER为11 472.09元/QALY,低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说明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的治疗方案在成本-效用方面显著优于阿司匹林。敏感性分析表明,本研究的结果是稳定可靠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使用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的治疗方案在成本-效用方面比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更具优势,可作为PCI术后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重要手段,冠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心肌血运重建,改善心肌缺血。PCI的成功率及患者预后不仅取决于PCI手术操作,还与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密切相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及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方案主要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目前,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已在临床上应用,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进一步降低主要终点事件,而且出血风险并未增加[1]。但是,现在替格瑞洛尚未列入医保范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交叉应用的现象。本文主要观察与总结ACS患者PCI术后交叉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药》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PCI术后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于本院,分别纳入实验组(n=30,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n=30,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更高,空腹血糖、血肌酐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凝聚上更具有优势的是替格瑞洛,且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时义宝  李磊  程鹏  周跟东  张晓红 《安徽医药》2017,21(9):1673-1676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MPAR)的影响.方法 80例确诊为ACS行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观察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前已连续服用氯吡格雷(泰嘉) 75 mg·d-1持续7 d以上者维持原剂量,未曾服用过氯吡格雷者予以300 mg负荷剂量后75 mg·d-1维持.观察组入院前已连续服用替格瑞洛每次90 mg,2次/天,持续7 d以上者维持原剂量,未曾服用过替格瑞洛者予以180 mg负荷剂量后改标准剂量替格瑞洛(每次90 mg,2次/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术后5 d抽取空腹外周血标本进行MPAR的测定.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 d外周血MPA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更好地抑制ACS血管病变患者PCI围术期MPAR,降低早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重度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具有更好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氯吡格雷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替格瑞洛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片90 mg,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组144例和替格瑞洛组145例。替格瑞洛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0%,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NLR水平分别为3.26±0.15和3.10±0.11;LDL-C水平分别为(2.24±0.14)和(1.77±0.16)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在术后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细胞色素P450 C19(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选取行PCI的ACS患者,筛选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包括*2/*2、*2/*3以及*3/*3。共入选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替格瑞洛组于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po,bi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后75 mg,po,qd。若是急诊PCI手术,替格瑞洛组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po,bi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 mg负荷量后75 mg,po,qd维持。观察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出血情况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为8%(2/26),低于氯吡格雷组(31%,8/26,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8%,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基于CYP2C19基因型的个体化方案可考虑在行PCI术的ACS患者中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2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进行分析,其经血栓弹力图检查确诊为氯吡格雷抵抗;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8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P <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来替代氯吡格雷,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情况。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7例,男45例,年龄(62.98±10.51)岁,体重指数(24.53±2.53)kg/m2;女12例,年龄(64.17±5.84)岁,体重指数(25.49±3.37)kg/m2。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75 mg,1次/d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次日开始90 mg,2次/d。随访30 d,应用替格瑞洛后7、15、30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应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其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出现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的ACS患者446例,均于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联合替格瑞洛(90 mg/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以替格瑞洛替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0例,将氯吡格雷(75 mg/d)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替格瑞洛服用后7、30、90 d与服用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替格瑞洛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 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 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 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