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p53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率。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9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乳腺增生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癌组织行HPV基因分型和p53蛋白检测,增生组织行HPV基因分型。观察入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与p53蛋白表达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60例发生高危型HPV感染,对照组中共36例发生高危型HPV感染,观察组患者中HPV16、18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1.11%(19/90)和22.22%(20/90),均高于对照组[2.22%(2/90)和2.2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08、P = 0.001,χ2 = 8.063、P = 0.001)。观察组HPV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93.33%(56/60),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21/30、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72、P = 0.002)。观察组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者39例(39/90、43.33%),其中肿瘤大小≤ 2 cm者27例(27/39、69.23%)、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占15.38%(6/39)、30.77%(12/39)、35.90%(14/39)和17.95%(7/39),淋巴结转移率为82.05%(32/39);p53蛋白阴性患者51例(51/90,56.67%),肿瘤大小≤ 2 cm者35例(35/51、68.63%)、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占7.84%(4/51)、19.61%(10/51)、49.02%(25/51)和23.53%(12/51),淋巴结转移率为86.27%(44/51),p53蛋白阴性组与p53蛋白阳性组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82、P = 0.462,χ2 = 0.491、P = 0.507,χ2 = 0.572、P = 0.461)。 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p53蛋白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率有助于对乳腺癌的诊疗;p53蛋白阳性率下降可能促进HPV感染相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妇科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的诊治及HPV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2009年11月至2016年10月宝鸡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 715例自愿接受生殖道HPV感染筛查且有性生活史妇女的21种HPV基因型别。 结果就诊人群宫颈感染HPV高危型以HPV58、HPV16、HPV52和HPV33型最为常见,而HPV低危型则以HPV11及CP8304为主。1 715例就诊者中266例HPV阳性,阳性率为15.51%。其中单一感染者168例(9.80%),双重及多重感染者98例(5.71%);就诊者以31~40岁和41~50岁年龄段H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8.31%和18.60%;其次为≤30岁就诊者,感染率为13.92%;>50岁患者HPV感染率较低(8.24%),与≤30岁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68例单一高危型HPV感染者以HPV58、HPV16、HPV52、HPV33型感染为主,分别为68例(40.48%)、40例(23.81%)、22例(13.10%)、10例(5.95%),与HPV58型阳性率比较,HPV16、HPV52、HPV33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危型HPV感染者以HPV11型和CP8304感染为主,分别为16例(9.52%)和12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512、P= 0.186)。98例双重及多重HPV感染者中双重感染者62例(63.27%);三重感染者28例(28.57%);四重感染者8例(8.16%)。双重及多重HPV感染亚型主要以HPV58、HPV16、HPV52和HPV11型为主,分别为25例(25.51%)、20例(20.41%)、16例(16.33%)和11例(11.22%)。 结论本院妇科就诊人群高危型HPV感染率基本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但存在一定区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健康体检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发生率及病毒亚型分布,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合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接收的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分析HPV及其亚型在女性人群中的潜在感染率、各基因型检出率和不同年龄段分布。 结果17 160例健康女性体检样本中,HPV基因检测阳性者共2 990例,总阳性率为17.42%(2 990/17 160)。17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HPV均被检出。其中单一基因型检出者占73.71%(2204/2 990),二重基因型检出者占19.03%(569/2 990),三重基因型检出者占5.55%(166/2 990),四重(43例)、五重(7例)和六重(1例)基因型检出共占1.71%(51/2 990)。2 204例单一基因型感染样本中,高危型感染者1 829例(82.99%)。常见的高危HPV亚型依次为HPV52(20.07%、367/1 829)、HPV16(16.84%、308/1 829)、HPV53(9.84%、180/18 29)、HPV18(8.26%、151/1 829),此4种高危型HPV检出率占总高危型的55.00%(1 006/1 829);其他13种高危型HPV分布于其他823例患者。低危型HPV共检出375例,以HPV81亚型最常见(40.00%、150/375),其次为HPV42亚型(22.13%、83/375)和HPV43亚型(17.33%、65/375)。其他3种低危型分布于其余23例患者。二重HPV感染者中,均为高危亚型感染者390例(68.54%),均为低危亚型感染者10例(1.76%),高低危亚型混合感染者169例(29.70%)。三重感染中,高危亚型感染者73例(43.98%),低危亚型感染者2例(1.20%),高低危亚型混合感染者91例(54.82%)。四重及以上HPV感染中,高危亚型感染22例(43.14%),低危亚型感染0例(0.00%),高低危混合感染29例(56.86%)。无论单一HPV感染还是多重HPV感染,均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 61岁年龄组体检者HP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701、P < 0.001)。 结论安徽地区健康体检女性HPV感染以单一感染和高危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PV52、HPV16、HPV53和HPV18;不同年龄分层HPV感染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11家哨点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开展HPV监测.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1种HPV亚型.不同年份HPV感染情况和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纳入14 569例患者,其中HPV感染3 552例,感染率为24.38%.21种HPV亚型中,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HPV-16(5.77%,840/14 569),HPV-52(4.71%,686/14 569)和HPV-58(4.52%,659/14 569).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5.40%(2 244/14 569),单一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92%(426/14 569),多重HPV亚型感染率为6.05%(882/14 569),其中多重HP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23.65,P<0.01).15 ~ 24岁和>54岁的患者HPV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7.91%(211/756)和27.73%(439/1 583),与其他年龄组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4,P<0.01).结论 浙江省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多重亚型混合感染形势严峻,15 ~ 24岁和>54岁为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肛门生殖器部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科门诊就诊的301例男男性行为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其肛门生殖器HPV感染情况。结果在301患者中,有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164例,同时伴有阴茎尖锐湿疣18例。301份肛周及肛管内脱落细胞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78.7%(237/301),其中高危型50.5%(152/301),以HPV16型(14.3%)和HPV52型(14.3%)最常见;低危型69.1%(208/301),其中HPV6型43.9%(132/301)和HPV11型21.6%(65/301)为常见型别。143例阴茎部脱落细胞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44.8%(64/143),高危型为20.3%(29/143),以HPV33型(4.9%)最常见;低危型33.6%(48/143),以HPV11型17.5%(25/143)最常见。高危型HPV16、HPV33、HPV52、HPV53和HPV56在肛周及肛管的感染率比阴茎部位高(P0.05)。在16例肛周CA,36例肛管CA、112例肛周肛管CA和22份阴茎部CA标本中,肛周和阴茎部HPV均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其中HPV6/11为常见感染型别。肛管CA多重HPV感染为主(88.8%),以HPV16型、HPV52型、HPV56型常见。结论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肛周和肛管HPV感染率较高,且肛管CA以混合型HPV感染为主。高危型HPV在肛管感染率比生殖器部位高,筛查MSM肛管HPV感染可为早期防治肛管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妇科状况,为制定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桥地区娱乐场所女性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妇科检查,以参与社区妇科普查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16、18两种高危型别;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卡片内容,逐个询问病史、常规进行妇科双合诊、B超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刮片。分年龄段比较以及整体比较两组人群的检查结果。结果 108名娱乐场所女性和101名一般人群女性完成了调查。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5.1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女性(15.84%)(P0.05);≤30岁的感染者在娱乐场所女性中占总感染人数的76.32%(29/38),而在一般人群女性中占50.00%(8/16)。娱乐场所女性妇科常见病总发病率为69.44%,一般人群女性为48.5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娱乐场所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和妇女常见病发病率均较高,应加大筛查力度,提高该人群妇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计划生育科研所采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对自愿接受宫颈HPV感染筛查的有性生活的955名本地妇女进行了检测。检出感染者380例(39.8%),其中HPV高危型感染率31.3%(299/955),低危型感染率15.3%(146/955),多型感染率13.4%(128/955)。高危型HPV检出最高的亚型是HPV16(11.2%),其次是HPV58(5.7%),而低危型最高亚型是HPV6(6.8%)。〈25岁年龄组HPV检出率(66.0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O.05),而50岁以上者随着年龄增大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妇科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高危组、中高危组、低危组,分析HPV在女性人群中的感染率、基因型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2 696例患者共有HPV阳性1 272例,阳性率为47.18%。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者780例(61.32%),重叠感染者492例(38.68%)。共检测到阳性例次2 053例次,其中高危型1 307例次(63.66%),中高危型271例次(13.20%),低危型475例次(23.14%)。HPV感染的阳性率以20岁及以下组患者为最高(66.67%),60岁组患者最低(3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19、P0.001)。21~30岁组患者感染例次构成比为29.17%,31~40岁组患者为32.31%,41~50岁组患者为25.86%,患者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1、P0.001)。高危型中16、52、58型为主要的感染型别,低危型中6、11型为主要的感染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P0.001)。结论本地区妇科患者HPV感染以单一感染和高危感染为主,感染率最高的亚型是高危16型;不同年龄分层的感染率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腺癌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两种模式的人群特点、筛查阳性率、乳腺癌检出率、早期乳腺癌比例及筛查费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分别入组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表,并进行每年1次乳腺体检及乳腺超声检查,共完成3轮筛查,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特点及筛查结果。结果共入组受试者20080人。群体筛查组完成3轮筛查的人数分别为9434人(100%)、8111人(85.98%)和3940人(41.76%);机会性筛查组分别为10646人(100%)、6209人(58.32%)和2988人(28.07%)。机会性筛查组中产后哺乳时间<3个月(1275/9796比1061/8860,χ2=4.597,P=0.032)、未生育(850/10646比574/9434,χ2=27.400,P<0.01)、有流产史(6384/10646比5062/9434,χ2=81.232,P<0.01)、绝经后(2776/10646比2217/9434,χ2=17.757,P<0.01)、口服避孕药>6个月(171/10646比77/9434,χ2=25.593,P<0.01)及一级亲属乳腺癌阳性家族史(464/10646比236/9434,χ2=51.257,P<0.01)比例高于群体筛查组。机会性筛查组筛查阳性率(514/10646比128/9434,χ2=194.736,P<0.01)、乳腺癌检出率(158/10646比13/9434,χ2=107.374,P<0.01)和活检阳性率(158/452比13/87,χ2=13.491,P<0.01)高于群体筛查组。群体筛查组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比例高于机会性筛查组(10/12比66/141,χ2=5.902,P=0.015)。群体筛查组发现每1例乳腺癌的平均费用为215038元,是机会性筛查组15799元的13.6倍。机会性筛查组基层医院的活检阳性率低于大型医院(79/267比79/185,χ2=8.267,P=0.004),而群体筛查组两者无明显差异(6/37比7/50,χ2=0.082,P=0.774)。结论乳腺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具有受试者乳腺癌高危因素比例高、筛查阳性率高、乳腺癌检出率高、活检阳性率高、筛查费用低的特点。但是,机会性筛查的早期乳腺癌比例低于群体筛查,基层医院开展机会性筛查时活检阳性率较低。两种筛查模式各有优势,需要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圳市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及其高危因素。 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和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4 493例初治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为19.72%(886/4 493)。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0.96%(872/4 160)和4.20%(1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690、P < 0.001)。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中RPR滴度≥ 1︰8者占62.75%(556/886)。不同RPR滴度患者异常ALT(χ2 = 3.353、P = 0.851)、AST(χ2 = 7.791、P = 0.351)和TB(χ2 = 8.957、P = 0.256)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4.876、95%CI:2.770~8.583、P < 0.001)、同性传播感染HIV(OR = 1.307、95%CI:1.077~1.585、P = 0.007)、确诊至初治时间> 12个月(OR = 1.360、95%CI:1.115~1.657、P = 0.002)、抗-HCV阳性(OR = 2.728、95%CI:1.252~5.945、P = 0.012)均为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高,尤其男性、男男同性感染HIV、HIV确诊至初治时间超过12个月、抗-HCV阳性者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HIV感染人群中加强梅毒螺旋体感染防控相关健康教育,并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收集AIDS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血清LDH水平,分析AIDS患者各种机会感染疾病的血清LDH水平。根据LDH水平(LDH>250 U/L和≤250 U/L)将入组患者分成两组,即LDH升高组245例和LDH正常组463例。 结果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中,女性132例、男性576例,合并机会感染者182例(Waldχ2 = 29.675、P < 0.001),合并肺部感染者162例(Waldχ2= 69.328、P < 0.001)。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计数水平(Waldχ2 = 60.646、P < 0.001)、高HIV RNA载量(Waldχ2 = 25.305、P < 0.001)、合并真菌感染(Waldχ2= 67.264、P < 0.001)、卡氏肺孢子(PCP)感染(Waldχ2 = 101.892、P < 0.001)更易导致AIDS患者LD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分枝杆菌感染(Waldχ2 = 0.137、P=0.711)的患者不易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 107拷贝/μl(Waldχ2 = 5.175、P = 0.023)、肺部感染(Waldχ2 = 5.096、P = 0.024)、血流感染(Waldχ2= 9.443、P = 0.002)、PCP(Waldχ2= 57.216、P < 0.001)和真菌感染(Waldχ2= 6.064、P = 0.014)均影响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LDH升高提示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倾向于PCP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1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市浦口医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的2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组(125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预后;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透析状况、透析通路、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多重耐药菌感染、合并糖尿病、氧化蛋白产物(AOP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MHD并发感染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感染部位中呼吸道(χ2 = 2.005、P = 0.157)、泌尿道(χ2 = 0.781、P = 0.277)、消化道(χ2 = 1.152、P = 0.283)、静脉导管(χ2 = 0.089、P = 0.765)及皮肤软组织(χ2 = 0.518、P = 0.472)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所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576、P = 0.455),且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中各病原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47、P = 0.862,χ2 = 0.524、P = 0.469,χ2 = 0.036、P = 0.851);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76、P = 0.45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患者贫血(χ2 = 5.250、P = 0.022)及低蛋白血症(χ2 = 5.706、P = 0.017)、多重耐药菌感染(χ2 = 5.706、P = 0.001)、合并糖尿病(χ2 = 2.962、P = 0.085)、AOPP(t = 18.189、P < 0.001)以及CRP水平(t = 14.466、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χ2 = 9.964、P = 0.001)、合并糖尿病(χ2 = 7.845、P = 0.016)和高水平AOPP(χ2 = 6.046、P = 0.028)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者在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优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患病及AOP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酶法在阴道检测加德纳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集来本院门诊就诊或体验的已婚妇女45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酸酶法检测,以Amsel检测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456例受检妇女中,检出阴道加德纳菌阳性175例,检出率为38.38%(175/456);18~29岁年龄段检出率为42.79%(95/222),显著高于40~49岁年龄段(χ2 = 5.807,P = 0.016);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加德纳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不孕不育、不良怀孕及其他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860、P = 0.000,χ2 = 21.131、P = 0.000,χ2 = 13.860、P = 21.492);免疫荧光法检出阴道加德纳菌阳性181例(其中假阳性13例),唾液酸酶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阳性177例(其中假阳性21例);免疫荧光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95.37%、95.61%、92.82%和97.45%;唾液酸酶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4%、92.53%、91.23%、88.14%和93.19;免疫荧光法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唾液酸酶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83、P = 0.014,χ2 = 7.136、P = 0.008,χ2 = 5.631、P = 0.018)。 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检对象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率各不相同,免疫荧光法具有较高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可用于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难愈性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定植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本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定植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从难愈性创面感染中共分离出2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43.77%),革兰阴性菌149株(56.23%)。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39.25%)、铜绿假单胞菌(71株,26.79%)和大肠埃希菌(28株,10.57%)。177例患者中138例有定植感染,39例无定植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面面积(Z =-3.970、P < 0.001)、近日住院史(χ2 = 5.865、P = 0.015)、住院时间超2周(χ2 = 5.869、P = 0.0154)、低血红蛋白(χ2 = 6.545、P = 0.011)、近期导管植入(χ2 = 5.710、P = 0.017)、近期手术(χ2 = 4.320、P = 0.038)和近期输液治疗(χ2 = 10.023、P = 0.002)为病原菌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面积(OR = 1.516、95%CI:1.140~2.015,Waldχ2 = 8.179、P = 0.004)为病原菌定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感染分泌物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创面面积与病原菌定植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3至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住院患者共84例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及柯萨奇A16(CoxA16)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与2013年和2014年度本院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015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86.9%(73/84),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占44.05%(37/84),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占40.48%(34/84),CoxA16型肠道病毒占2.38%(2/84)。与2013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χ2 = 10.20、P = 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EV71型感染率显著升高(χ2 = 28.38、P < 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与2014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χ2 = 15.50、P < 0.001),差异均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EV71型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9、P = 0.019)。 结论2013至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变化较大,2013年本院手足口病患者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4年以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5年以EV71型和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在未来的手足口病防控中应在重视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同时,重视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Th17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CIN患者共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感染HPV分为感染组(86例)和非感染组(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百分比)、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含量(CD4+CD25+ 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 Treg、CD8+CD25+Foxp3+ Treg和CD4+IL17+Th17以及Th17/Treg比值)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0、IL-17和干扰素(IFN)-γ]含量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患者感染HPV的危险因素。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IN组织中T细胞CD3、CD4和CD8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CIN组织中T细胞抗-FOX3(Treg)和Th1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0、1.509、0.236;P = 0.385、0.133、0.813),感染组患者CD4+CD25+ 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 Treg、CD8+CD25+Foxp3+ Treg、CD4+IL17+ Th17以及Th17/Treg比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均< 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GF-β、IL-10和L-17均高于非感染组(t =-11.601、-42.251、-40.31,P均< 0.001),而IFN-γ低于非感染组(t = 10.316、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25+ Treg(OR = 3.673、P = 0.031)、CD4+IL17+Th17(OR = 1.974、P = 0.021)和Th17/Treg(OR = 3.585、P = 0.024)均为CIN患者感染HPV的危险因素,IFN-γ(OR = 0.612、P = 0.028)为CIN患者感染HPV的保护因素。 结论CIN患者HPV感染与Treg细胞、Th17细胞及IFN-γ因子存在相关性,HPV感染的CIN患者Treg和Th17细胞增高,IFN-γ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对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多重耐药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院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分为两组,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59例)和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AB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和耐药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B感染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患者AB感染率、MDRAB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66% vs. 19.67%,χ2AB = 43.184、P < 0.001;71.19% vs. 3.28%,χ2MDRAB = 59.558、P < 0.001)。检出CRAB共92株,其中2017年至2018年CRAB检出率较2016年至2017年增长87.50%。92株CRAB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仅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7% vs. 9.84%,χ2 = 16.572、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B感染者预后不良与入住ICU时间(χ2 = 8.563、P = 0.003)、机械通气(χ2 =10.898、P = 0.001)、留置尿管(χ2 =12.725、P < 0.001)、留置中心静脉置管(χ2 = 6.306、P = 0.012)、头孢类药物使用(χ2 = 25.095、P < 0.001)、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χ2 = 33.005、P < 0.001)以及联合抗菌药物应用(χ2 = 8.241、P = 0.004)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与AB感染者预后独立相关(OR = 10.687、95%CI:0.025~0.937、P < 0.001)。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可增加AB感染机率,导致多重耐药,为AB感染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