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综合征是由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或全部遗传物质缺失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罕见,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50000[1]。本文报道发育迟缓伴腹股沟疝反复发作1例患儿,经染色体核型分析为1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正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综合征又称Wolf-Hirschhorn综合征(Wolf-Hirschhorn,WHS),是由于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而导致的一种罕见染色体病,是一组包括严重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小头畸形、"希腊头盔脸"、癫痫及多系统先天畸形组成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国内外报道极少。现将1例4p15.2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号环状染色体片段缺失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报道1例因隐匿性阴茎就诊男性患儿,通过常规染色体核型和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分析缺失片段位置及包含基因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6号环状染色体,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发现,6号染色体短臂和长臂末端均存在缺失,del6p25.3p25.1.seq[GRCh37/hg39](204909-4210858)×1,del6q27.seq[GRCh37/hg39](170438227-170898549)×1,短臂p25区域缺失4.01 Mb,包含DUSP22、IRF4、EXOC2、HUS1B、LOC285768、FOXQ1、FOXF2、FOXC1等30个基因,而长臂6q27区域发生0.46 Mb缺失,包含LOC154449、DLL1、FAM120B、PSMB1、TBP、PDCD2等7个基因。分析比较本例患儿和文献报道的6号环状染色体病例,发现所有患儿均存在神经或生长发育障碍,但仅本例和另1例患儿有生殖道畸形。结论 6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型与染色体缺失部位、缺失片段大小以及环状染色体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染色体显带技术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但是,对于1号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报告却极为少见。作者报告1例1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IP~-),并从新生儿期至3岁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分析9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或重复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其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患者,女,6个月,因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为9号染色体短臂异常,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存在9p24.3-9p23区域缺失和9p23-9p13.1区域重复,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对于提高运动发育落后或多发先天畸形和智力落后患者的病因诊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全基因组微阵列芯片平台,对临床发现的多发性畸形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测,并寻找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cytogenetic whole genome芯片筛查全基因组CNVs,针对发现的CNVs进行分析,参照国际基因组CNVs多态性数据库除外正常人群多态性CNVs。结合本研究2例与已报道的Jacobsen综合征(JBS)患儿的临床表型进行比较。结果 2例患儿SNP芯片分析为11q24-q25缺失(7.5和5.6 Mb),均为末端的非单纯性缺失,例1存在12号染色体短臂的较大片段重复(11.5 Mb),例2存在 11号染色体短臂的大片段重复(32.5 Mb)。2例共同缺失的部分均为JBS的关键区段,但临床表型与已报道的JBS患儿有所区别。2例均表现为头面部畸形、心血管系统异常和头颅影像学异常,均未发现血液系统异常。例1还表现为隐睾,例2表现为脾肿大。结论 对临床上难以诊断的多发性畸形可采用全基因组CNVs检测,以帮助明确诊断,对于丰富这一区段临床表型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针对罕见疾病,更多的相似报道的后续出现,才能使建立表型-基因型关联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16;21)(p11;q22)易位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研究表明 ,一些特异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亚型有很大的相关性。T(16 ;2 1)易位是非常罕见的 ,可能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一类很独特的白血病亚型有关的易位 ,易位发生在 2 1号染色体的长臂和 16号染色体的短臂 ,与此易位相关的是 2 1号染色体的ERG基因和 16号染色体的TLS/FUS基因 ,当发生易位时形成TLS/FUS -ERG融合基因并产生相应的转录本。迄今为止国外仅报道 39例t(16 ;2 1) ,(p11;q2 2 )患者 ,我们发现 1例小儿有此类染色体易位 ,其染色体该型为 4 6 ,xx ,t(16 ;2 1) ,(p11;q2 2 ) / 47,xx ,+ 8,t(16 ;2 1) (p11;q2 2 ) ,TLS/FUS -ERG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诊断策略。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符合Rubinstein-Taybi综合征诊断的患儿应用SNP-array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的变异分析。结果患儿男,2个月,发现16号染色体短臂13.3存在1.8 Mb的缺失变异,位于chr16:2903942-4748851,该区段包含致病基因CREBBP。结论 SNP-array等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可应用于Rubenstein-Taybi综合征的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9.
猫叫综合征六例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猫叫综合征六例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王世雄周文浩胡琴黄荣魁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猫叫综合征(catcrysyndrome,或criduchatsyn-drome)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所引起的少见染色体病,又称5P-综合征,19...  相似文献   

10.
三号染色体短臂部分三体病例极为罕见。目前世界上有九例报导,但已作为一个综合征独立出来。我们于85年也发现一例三号染色体短臂部分三体病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日龄1天,病例号278838。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50克。出生后检查发现面颊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肾积水发病机制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外科常见疾患 ,胎儿超声检查其发生率为 1 / 1 0 0~1 / 50 0 [1 ] 。笔者就其分子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6号染色体短臂突变有人发现肾积水及膀胱输尿管反流家族中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连锁标记 ,并将该基因定位于 6号染色体短臂。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转位t(6∶ 1 9) (P2 1 ;q1 3 .1 ) ,该转位可能干扰 6号染色体短臂上细胞分裂周期 5L基因 (celldivisioncycle 5L ,CDC5L)和 1 9号染色体上游调控因子 2 ,两者均与细胞周期有关 ,转位使两…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瘤细胞的染色体改变是特异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范围很大,大多数为近2倍体;染色体结构异常最常见是1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同时还可见到双微体和均质染色区;这些染色体改变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及治疗有密切关系,在Ⅰ、Ⅱ和Ⅳ-S期不出现或较少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提示肿瘤正在进展。Ⅲ期和Ⅳ期肿瘤常见染色体畸变,预后极差。此文,还分析了肿瘤染色体变化与癌基因N-myc扩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神经母细胞瘤 (NB) 1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 (1pLOH) ,并观察(1pLOH)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用非放射性物质标记核酸探针 ,根据核酸杂交原理 ,在间期核和染色体上检测特异性DNA序列的一项新技术 ,检测了 2 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 1pLOH ,结果 6例有 1pLOH ,占 30 % ,并观察到 1pLOH大多发生在年龄大于 2岁的Ⅲ期 /Ⅳ期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结果表明 :1 .神经母细胞瘤在 1p36 .2— 36 .3区域内有杂合性缺失 ;2 .1pLOH与NB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1 ) ;3.1pLOH与病人确诊时的年龄密切相关 (P <0 .0 5 ) ;4.1pLOH与NB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1 )。  相似文献   

14.
对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研究表明,一些特异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亚型有很大的相关性。T(16;21)易位是非常罕见的,可能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一类很独特的白血病亚型有关的易位,易位发生在21号染色体的长臂和16号染色体的短臂,与此易位相关的是21号染色体的ERG基因和16号染色体的TLS/FUS基因,当发生易位时形成TLS/FUS-ERG融合基因并产生相应的转录本,迄今为止国外仅报道39例t(16;21),(p11;q22)患者,我们发现1你小儿有此类染色体易位,其染色体该型为46,xx,t(16;21),(p11;q22)/47,xx, 8,t(16;21)(p11;q22),TLS/FUS-ERG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urrarin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运动神经元与胰腺同源框基因(motor neuron and pancrea shomeobox 1 gene,MNXl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利用染色体芯片技术对Currarino综合征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水平微缺失/微重复检测,并复习文献比较相似基因型Currarin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结果纳入2例Currarino综合征患者。例1,女,7d,因“反复呕吐”就诊,入院查体发现患者面容特殊,足月小样儿,视不追物,腹部胀气严重;患儿肛门狭窄,肠道造影提示中肠旋转不良;心脏彩超提示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头颅超声提示颅内出血,骶尾椎磁共振成像(MRI)示脊髓栓系,骶尾椎发育畸形;染色体芯片技术检测发现7号染色体q36.1q36.3区域缺失1个拷贝(7.89Mb),14q32.33区域重复1个拷贝(2.20Mb);患儿父母该区域未见异常。例2,女,1岁3个月,因“整体发育落后”就诊;患儿面容特殊,右眼上睑下垂,语言、运动均落后,肛门狭窄,MRI示隐性脊柱裂;染色体芯片技术检测发现7号染色体q35q36.3区域缺失1个拷贝(15.00Mb)。文献复习:MNXl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缺失导致的Currarino综合征存在特殊面容、智力障碍及生长落后的特征,国内未见该类型的报道。结论在国内首次报道了2例因染色体微缺失导致的Currarino综合征,丰富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罕见的1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1例1号染色体片段缺失伴重度矮小以及生长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宫内发育迟滞,出生后匀称性矮小并有特殊面容,伴多发畸形(短指、宽指、小头畸形等)、隐睾、小阴茎、语言发育迟缓。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染色体结构未见异常。基因芯片检测显示1号染色体q24.3~q25.3区域存在一段大小为14 615kb的杂合缺失。结论患儿致病原因为1号染色体q24.3~q25.3区域存在的大小为14 615kb的杂合缺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染色体6p25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染色体6p25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9个月,临床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特殊面容,牙齿发育不全。眼科显微镜检查提示Axenfeld-Rieger综合征的眼前节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右侧颞极蛛网膜囊肿,胼胝体发育不良,第三、四脑室扩张。听力测试无异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双侧波形分化不良。基因检测发现患儿6号染色体p25.3~p25.2区域(chr6:393140-3226909)存在2.833 Mb的杂合缺失,确诊为染色体6p25缺失综合征。检索中文数据库未见儿童染色体6p25缺失综合征的报道。结论染色体6p25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致病基因为FOXC1、SERPINB6、TUBB2A、TUBB2B等。  相似文献   

18.
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和N-myc基因扩增是神经母细胞瘤(NB)的特征性基因改变,特别是1p缺失,Ⅲ、Ⅳ期的NB80%~100%有1p缺失,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基因标志物。既往的检测方法复杂,不能将1p缺失作为评估预后的常规指标。我们利用PCR-LOH(聚合酶链反应-杂合性缺失)成功地检测了8例Ⅲ、Ⅳ期Nb,6例有1p缺失。PCR-LOH具有简单、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临床从分子水平评估NB的预后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1例18q21杂合缺失致ATP8B1缺陷病(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皮特-霍普金斯综合征(PHS)。 方法: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芯片和基因检查结果。 结果:男,3个月2 d,因皮肤巩膜黄染2月余就诊。体重4 kg(<P3)。颜面、躯干和四肢皮肤轻中度黄染,巩膜中度黄染,手心和足心无黄染。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ALT、AST、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升高,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ALB)正常,提示为低GGT胆汁淤积症。染色体芯片分析发现,患儿18号染色体长臂(18q21.2-q21.33)缺失11.6 Mb,8号染色体短臂(8p23.2)缺失961 kb。18号染色体缺失区域包含ATP8B1及TCF4基因,可分别解释肝内胆汁淤积症和PHS表现。ATP8B1基因测序发现两个SNP,经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为非致病性。口服熊去氧胆酸及补充脂溶维生素,1岁龄黄疸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随访至2岁10个月,身高90 cm(P3~P10),体重12 kg(P3~P10),头围42.5 cm(<P3),呈特殊面容(嘴宽大,唇厚,鼻梁宽而高,鼻尖突出,下颌略微前突),有明显的智力发育落后,便秘严重。 结论:采用染色体芯片技术和基因测序确诊了1例婴儿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PHS病例,提示原因不明的胆汁淤积,应重视分子学诊断,常规的基因外显子测序技术可能会漏诊一些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病例,应联合使用染色体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45,X/46,X,+mar男性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确诊45,X/46,X,+mar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10岁7个月和3岁1个月,均有矮小表现,且伴有性腺发育落后。例1合并精索静脉曲张,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部分空蝶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5,X[31]/46,X,+mar[69],二代测序检测提示Y染色体短臂SRY基因拷贝数重复,长臂USP9Y基因整体缺失。例2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也为45,X[5]/46,X,+mar[75],全基因组CNV检测提示染色体核型为46,XY,Y染色体AZFb+AZFc区域完全缺失。结论矮小症患儿应密切关注其外生殖器的形态及功能,必要时进行遗传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