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D)的临床疗效,通过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调节脑肠交互机制。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11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痛泻要方全方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匹维溴铵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PCR)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M-PES评分下降,IBS-QOL评分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M-PES评分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CGRP,VIP均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浆CGRP,V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肠埃希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较本组治疗前增长(P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较本组治疗前增长(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较对照组增长(P0. 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可减轻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与痛泻要方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脑肠肽分泌,降低内脏高敏有关。  相似文献   

2.
徐磊 《新中医》2018,50(2):112-115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气乘脾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IBS-D肝气乘脾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和肝气乘脾证评分的变化,记录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BS-SSS和肝气乘脾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IBS-SSS和肝气乘脾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每天排便次数及10天中排便急迫天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每天排便次数及10天中排便急迫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22例,复发率44.90%(22/49);对照组复发23例,复发率63.89%(23/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针刺法治疗IBS-D肝气乘脾证,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肠道菌群数量、多样性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Shannon指数高于治疗前,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及Simpson指数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5-H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达到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疏肝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血脂、肝脏彩超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经t检验,P 0. 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 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 0%,具有显著差异性(P 0. 05)。2组治疗后肝功、彩超、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 0. 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脾疏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彩超、血脂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毅  林希  陈晓娟  王晗  舒贤周 《新中医》2022,54(22):17-2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肝气乘脾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肝气乘脾证IBS-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治疗6 周后,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IBS 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66.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IBS-SSS 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BS-SSS 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L-6、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肝气乘脾证IBS-D 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予自拟肠宁方煎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2周、4周后对腹痛及腹泻应答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判定IBS-SSS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腹泻应答率(77. 14%)及腹痛应答率(82. 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 55%及60. 61%)(P 0. 05)。治疗组治疗4周后IBS-SSS总有效率(82. 86%)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 57%)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食少、腹胀、肠鸣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及急躁易怒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安全指标治疗后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肠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患者整体病情及肝郁脾虚证候,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IBS—D(肝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以中药健中舒肠汤(经验方)治疗;对照组以匹维溴胺、复方地芬诺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前后各组主症及症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7.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徐蔚飞  张建强 《新中医》2020,52(24):84-87
目的:观察痛泻四神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13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2 组均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与复方嗜乳酸杆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加予痛泻四神汤辨证内服。2 组均连续治疗 6 周。治疗前后评定肝郁脾虚证评分、腹痛程度评分、IBS 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检测 CGRP、VIP 水平,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肝郁脾虚证积分、腹痛程度评分及 IBS-SSS 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 3 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曲美布汀和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泻四神汤内服治疗 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 IBS-D 临床症状,并能抑制 CGRP、VIP 表达,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诊断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予疏肝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蜀  吴至久  范艺缤  马军  杨小勇 《中成药》2023,(10):3509-3512
目的 考察痛泻要方颗粒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三联活菌片,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颗粒,疗程4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和评分、IBS-SSS评分、IBS-QOL量表评分、血清脑肠肽(VIP、5-HT)、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IBS-SSS评分、血清脑肠肽降低(P<0.05),IBS-QOL量表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结论 痛泻要方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疗效优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胃肠道症状,降低血清脑肠肽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疏肝法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4—6月间符合筛查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早晚各1袋,连续服用两周;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IBS症状严重性程度量表(IBS-SSS)、中医症状及IBS生活质量(IBS-QOL)评定,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IBS-SSS评分和临床疗效、中医辨证症状分级计分和临床疗效以及IBS-QO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疏肝法可有效降低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SSS及中医辨证症状分级计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及IBS-QOL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血清5-HT含量,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湿滞血瘀证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57例。分别给予疏肝利胆汤加减、熊去氧胆酸、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均为48周。观察各组用药前及用药24,48周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完全反应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第24,48周中西药组完全反应率均高于同期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第48周中西药组临床症状,肝纤维化,肝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抗线粒体抗体(AMA)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和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中药组中西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完全反应率与西药熊去氧胆酸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安全性评价优于熊去氧胆酸;疏肝利胆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湿滞血瘀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肝脏的病理改变,疗效优于单用疏肝利胆汤加减和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疏肝理脾止泻汤治疗,1剂/d,口服和灌肠给药;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100 m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为8周.采用IBS症状尺度表评分严重程度(IBS-BSS)、记录消化系主要症状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记录随访期3个内复发例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9.71%优于对照组的72.05% (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64%优于对照组的70.58%(P<0.01);治疗组IBS-BSS,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IBS-QOL评分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形状及黏液便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随访3个月累计复发率达88.23%,高于治疗组的58.82% (P <0.01).结论:疏肝理脾止泻汤能改善IBS-D临床症状及精神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胡丹  盛蕾 《中草药》2016,47(21):3866-3870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颗粒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每日1次,每次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柴胡疏肝颗粒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进行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l Index(BI)指数评分,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并于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72.0%,P0.05)。两组治疗4、8周后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BI指数升高(P0.01);且治疗8周后改善更加显著(P0.01)。同期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4、8周后血清BDNF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升高,治疗8周后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4周血清BDNF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加味柴胡疏肝颗粒辅助治疗缺血性PSD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其作用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中医"肝主宗筋"理论,提出从肝论治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并拟定加减柴胡舒肝散,观察其联合西药治疗BPH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PH患者按1∶1比例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普乐安片治疗,治疗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两组治疗各进行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R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AS),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8%,76.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V,PRV,PSA,IP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MFR,QOL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在MFR,PRV,IPSS,QOL及中医证候中的尿频,排尿不畅,夜尿次数,舌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和西药治疗,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BPH患者的相关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肠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等脑肠肽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BS-D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次,于早晨和中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2 g/次,3次/d;蒙脱石散口服,3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肠止泻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消化系统主要症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进行IBS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记录3个月随访期患者得发率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5-HT,SP,VIP和SS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消化系主要症状(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形状和黏液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和随访期IB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45.8%,低于对照组的69.2%(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SP,VIP和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肠止泻方能减轻IB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远期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5-HT,SP,VIP和SS等脑肠肽因子来实现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养心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以及血清GAS、MTL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及血清GAS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TL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治疗哮喘缓解期疗效及对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兼肺脾气虚证型患者239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21例,空白对照组118例,中药治疗组给予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疗程4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ACT控制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及肺通气功能等指标,所有数据采用SAS 8.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ACT评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医证候评分和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情况与ACT表评分结果有良好相关性。结论: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能明显改善哮喘缓解期症状,改善患者ACT评分,减少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00例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上,治疗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剂,对照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安慰剂,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IV(UPDRS IV)、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随时间改善,UPDRSIV、UPDRSIV-A、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AIMS肢体部分评分在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明显改善(P < 0.01)。结论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