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明珠  徐群杰  董丽丽 《新中医》2020,52(17):164-16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常规疗法在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早期康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110例T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给予术后持续48 h硬膜外镇痛,口服氨酚曲马多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共用药7 d,并给予护理康复措施。观察组加用艾灸,共治疗14 d。于术后3、5、7和10 d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于术后1、3、5、7 d计算下肢周径差以评价下肢的肿胀程度,于术后6周评价髋关节功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下肢血流速度,并记录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下肢麻木、下肢皮色变化和皮温下降的发生情况和血流缓慢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5 d、7 d和10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 d、5 d和7 d的下肢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6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木、血流缓慢、皮色改变、皮温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虽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补肾活血汤防治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69例行PLIF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根据服用补肾活血方的情况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分析2组DVT风险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表达情况及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D-D、FIB、PLT表达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仅PLT术后第14天较术前下降(P<0.05),其中术后第7、14天治疗组的D-D、FIB、PL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治疗组为4.7%(4/86),对照组为13.3%(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调控D-D、FIB及PLT的表达水平而达到减少PLIF术后DVT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胡培亚  朱敏  余娅娟  卢俏俐  祝晨 《新中医》2021,53(5):160-163
目的:观察三七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服用地奥司明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并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三七粉鼻肠管给药。2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前、治疗7 d后评定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记录治疗7 d后1个月内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记录皮下瘀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aprin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Caprin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下瘀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的基础上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给予三七粉鼻肠管给药,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状态,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曹杰  夏冬琴  王维  陈红 《河北中医》2020,42(2):230-234
目的观察脉通散外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恶性肿瘤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利伐沙班口服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脉通散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及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8%(31/38),对照组总有效率60.53%(23/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均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D-D、FIB均降低(P 0.05),PT、APTT均延长(P 0.05);治疗组治疗后D-D、FIB均低于对照组(P 0.05),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脉通散外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恶性肿瘤下肢DVT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照组25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Fogarty导管顺向及逆向取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经足背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值、血凝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D、FIB均降低(P0.05),PT、APTT均延长(P0.05);治疗组治疗后D-D、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存在溶栓禁忌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黄香妙 《新中医》2022,54(8):50-53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镇痛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4.44%(P<0.05)。术后7 d、14 d,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及FIB水平均较术后1 d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及FIB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能有效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液凝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7例给予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7 d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统计2组术后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浆D-D、FIB、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PT、APTT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PTT、PT均明显长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各项凝血指标,降低术后DVT发生率,且出血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痹胶囊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接受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术后第1天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痹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D-D、PT、APTT、PLT、ESR、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 FIB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D-D、FIB、PLT、ESR、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5例,DVT发生1例(2.86%);对照组35例,DVT发生5例(14.29%)。治疗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2/...  相似文献   

9.
侯海英 《光明中医》2023,(12):2346-2348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与艾灸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从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收治并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2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101例施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101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穴位按摩及艾灸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 d、10 d后股总静脉以及股浅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摩与艾灸可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冯晓丹  王卫友 《四川中医》2020,38(7):160-163
目的:观察中药柴黄活血汤防治髋关节置换术(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柴黄活血汤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4天,比较两组术后1天、7天、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PE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P-选择素;比较术后1d、7d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术后7d DVT发生率和术后14d血栓溶解有效率;并比较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7d、1d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D-D、PECAM-1、VCAM-1、P-选择素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d,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1),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d,观察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黄活血汤可改善HR术后患者的机体凝血功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缓解患肢肿胀,对DVT发挥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万爱雪  林恩胡  郭秀媚 《新中医》2015,47(9):240-24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穴位艾灸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DVT预防性措施,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 L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艾条以雀啄灸法灸患肢三阴交、血海;同时给予血府逐瘀汤内服。2组均连续治疗20天。观察DVT发生情况,统计DVT发生率;观察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检测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天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0天观察组DVT发生率8.75%,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天,观察组患者PT和APTT时间较对照组同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0天的APTT时间较对照组同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天,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穴位艾灸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对多发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系统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气压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治疗后FIB、D-D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APTT、PT、TT均明显延长(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组(P均<0.05),APTT、PT、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为23.3%(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29/30),对照组为76.7%(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联合气压治疗能...  相似文献   

13.
胡桂霞  尼春雨  张圆圆 《新中医》2021,53(7):209-212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05例髋部骨折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个月患肢周径、DVT评分和DVT发生率,检测并记录2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DVT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DVT评分为(5.37±1.63)分,低于对照组的(8.48±1.51)分(P0.05);研究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逐瘀汤联合伊诺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TKA的4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给予伊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逐瘀汤,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周、第4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2周、第4周PT、APTT、D-二聚体、FIB、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以及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DVT发生率治疗组为4.20%(1/24),对照组为12.50%(3/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逐瘀汤联合伊诺肝素能改善TKA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不增加出血风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0 d,7 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双下肢血流速度、双下肢周径差值、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脱落、中止8例,最终治疗组完成治疗者25例,对照组完成治疗者27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温度、皮肤色泽和疼痛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股静脉和右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均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周径差值、FIB、D-D、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改善,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厘散加减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厘散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炎症因子、Hcy、血液流变学指标、D-D、FIB变化情况,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皮下淤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7 d、14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FIB、D-D、TNF-α、CRP、IL-1、IL-6、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皮下淤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厘散加减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骨科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机理。方法:176例骨科大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0例。两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次,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500 IU/次,腹壁皮下注射,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 L/次,静脉滴注,1次/d;利湿活络方每日1剂内服。两组均术后连续用药14天。密切观察DVT形成情况,并计算DVT发生率;观察术后伤肢肿胀程度;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后14天的随访观察中,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12.79%,高于观察组的3.33%(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7、14天FIB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4天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血沉和全血还原黏度(高、低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观察组血清GMP-140、TXB2、和v 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防治的基础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利湿活络方能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FIB、D-D、GMP-140、TXB2和v WF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抑制下肢DVT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4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给予对照组术后传统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P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以及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腰椎骨折术后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可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FIB以及D-D含量,从而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活血通脉汤联合依诺肝素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用依诺肝素,观察组加用活血通脉汤。结果: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均上升(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下降(P<0.05),大腿及小腿周径均缩小(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联合依诺肝素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改善凝血指标,减轻患肢肿胀,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辅助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静脉血流速度及患肢周径变化情况,统计2组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和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PT、APTT、FIB及患肢周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加快血流速度,减少伤口分泌物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