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索更为有趣、有效的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设眼科手术体验教学。设置多样的模拟眼科手术体验内容,如结膜缝合手术、角膜缝合手术、白内障手术、模拟眼底手术等,不仅有助于激发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已成为医学课程整合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早期接触临床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的模式,是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它对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南平  肖长义  刘先哲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77-1178,1186
为了提高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探索性地开设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该课程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低年级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开展情况及效果,以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矛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由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及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该模式存在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缺乏积极性等不足.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尽早认识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增加感性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一体.该教改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由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及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该模式存在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缺乏积极性等不足.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尽早认识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增加感性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一体.该教改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早期接触临床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是在学科分化的同时,又出现学科综合,多种学科向医学领域渗透。基础医学进入分子水平,用于阐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阐明疾病的发生与治疗的机制,临床医学充分利用其他自然科学及基础医学成果,不断创造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高等医学教育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显得越来越重要,以适应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护理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稳定专业思想,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养,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适合护理本科生教育的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昆明医科大学已接受过早期临床教育的护理本科生212人作为实验组,以海源学院405人未接受过早期接触临床的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加强护理本科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加深护理本科生对危重病人抢救程序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天津医科大学在2012年新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化模块,该模块采取课内课程和课外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内课程是指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化,即将《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训练》列为必修课程,注重学生医学职业道德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健康促进与预防医学意识培养,加强其临床思维、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外部分主要以“创新学分”项目设立为指导,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全面化。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组织计划、沟通协调、文字表达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早期接触临床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两大数据库中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作者、机构、国家地区合作关系、发文量、关键词等方面揭示国内外早期接触临床相关研究热点及现状,得出以下结论:国内外早期接触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院校,各研究机构之间及国际合作有待加强;国内研究对象较为多样,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研究热点为早期接触临床中不同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探索;国外强调早期接触患者、早期接触护理、早期接触社区等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复旦大学医学功能学科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了“基于问题的探索型设计性实验”为核心的课程,通过分析本课程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医学功能学科实验课程为试点,舍弃了“传帮带”式传统教学,针对每个实验或由临床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所需理论和技能;实验课堂则让学生结合理论深入讨论,自主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案,并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将PBL、翻转课堂、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教学手段融为一体,实现了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功能学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湖南中医药大学从开展选修课加强伦理教育、强调课前学习的落实、将伦理学教育融入实验教学中等方面加强动物伦理教育的落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这一良好医学素养;还通过开设动物伦理选修课等进一步加深学习。结果显示选修课的开设以及实验课堂中加大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极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观,有利于学生医学...  相似文献   

13.
医学人文学与医学人文并无一个标准的定义,其应用较为含混,其实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关联。医学人文学属形而下的概念,正在形成相对严谨的学科体系,是一学科群,更多地探讨医学与人文如何结合的问题。医学人文学伴随现代医学的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伦理问题而产生。而医学人文是一哲学概念,属形而上,侧重探讨现代医学内在的人文性。医学人文伴随医学的诞生和发展,贯穿医学理论和实践,医学人文是医学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论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从抢抓机遇,更新观念,形成共识,突出特色,科学遵循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规律入手,高标准地建设医学高专人文学科精品课程,大量合理地培养城乡社区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为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环境下,以医学文献检索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医学信息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原有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应当深化,体系应该拓展.提出了当前医学信息教育的主体内容,并对实现医学信息教育的条件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临床肿瘤学有其专业特殊性。在医学生临床肿瘤学实习带教过程中,应注重医学人文思想的熏陶、医患沟通技巧的提高、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医疗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全能素质的途径之一,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进入临床医疗服务体系,让医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临床实践,培养其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其人文关怀理念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医学生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感受医生职业的神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医科大学从2000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采用实验对比方法组织实施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整合班)和对照组(普通班),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科学地观察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课程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分别观察了整合课程教学的近期效果和相对远期效果。结果表明,整合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在基础医学系统知识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后期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认知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医学院3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71.3%)的学生认为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且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的教学形式比较合理.结论:在医学院校开展设计性实验是必然趋势,应加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宣传,增进实验教学条件和考核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探讨八年制医学生合理的“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活动内容.方法 采用教师问卷和学生见习报告的形式,了解72名教师和13名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认识,以及有关活动目的、效果和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结果 83.3%的教师明确“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目的;59.7%的教师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有兴趣;70.8%的教师同意继续目前的活动内容;31.9%的教师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所有学生认为从“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中受益匪浅,对临床有了感性认识;61.5%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结论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探索最为适宜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能力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法,为今后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