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围术期常见疾病,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PND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可靠的诊断及干预手段,而脑电图(EEG)及磁共振成像(MRI)具备提供客观指标的优势,因此两者应用于PND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对PND患者术中量化脑电指标、EEG频谱分析、EEG功能连通性分析、EEG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以及围术期MRI分析进行综述,旨在探索EEG和MRI对预测及诊断PND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手术患者日益增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也逐渐被人们关注。PND是指患者术前、术后短时间和术后长时间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改变,包括了以往临床上所说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1])。PND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思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和记忆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PN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或胰岛素抵抗是PND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内胰岛素具有调节能量代谢、促进神经元再生以及改善记忆和认知等作用,其功能失调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认知障碍。麻醉及手术等破坏脑内胰岛素功能,引发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功能受损、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PND。因此,本文就脑内胰岛素对PND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PN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多见于老年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老年患者手术量的增加, PND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近年来, 神经炎症与PND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在PND的发生机制中起主要作用[1]。本文就神经炎症与PN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了解现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及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正>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一种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也是近年来临床麻醉及围术期科研关注的研究热点~([1])。临床上以神经心理测试(neuropsychological test)为评估PND的"金标准"~([2]),但其测得的结果与所选取的测试类型、评判标准、前后测试的间隔时间等相关。因此,此评估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在众多的神经心理测试当中找寻合适  相似文献   

6.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和记忆受损,可影响患者术后短期功能恢复及预后,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PND的发生机制仍存在争议。补体系统是一种生物级联反应体系,已被证实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麻醉及手术刺激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补体系统,影响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功能、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引起或加重PND。本文章就补体系统对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做一系统综述,以期为PND的潜在药物靶点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患者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出现痴呆甚至死亡。目前,关于发生PND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N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出现促炎信号分子。外周炎性因子的释放、血脑屏障的破坏、中枢神经炎症反应的发生、神经元的凋亡和突触的丧失,提示炎症机制可能在PND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神经炎症反应在PND中的作用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患者在术后出现的人格、社交及认知功能改变,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类淋巴系统是由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转运系统,可清除神经毒性物质,维持大脑内环境稳定。类淋巴系统损伤机制可从大脑废物清除角度综合解释PND的诸多病理生理改变,有望成为干预PND发生发展的集束化靶点。本文对类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及类淋巴系统与PND相关诱发因素间的潜在联系进行综述,以期为PN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指在围术期发生的神经认知功能的减退,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的下降[1]。大脑多个脑区广泛分布中枢胆碱能系统,不同脑区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与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存在着密切联系[2]。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受到围术期多种因素的损害,可能导致PND的发生。本文对围术期诱发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预防PND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其特征是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受损、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改变。随着老年患者手术数量的持续增长,出现PND的患者数量也将随之上升。PND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十分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且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总结近年来各类PND脑源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ND的预测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通常作为编码基因的负调节因子在诸多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ND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因此文章主要阐述PND发生过程中ncRNA的作用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 对预测和治疗PN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的发生率,探究PND的危险因素及其模型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肺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检测判定是否发生PND,根据是否发生PND分为非PND组和PND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包括ASA分级、入室肺动脉压、供肺冷缺血时间、体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ECMO)使用、肺动脉阻断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术中总输液量、术中总输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中Hb下降率等]、术后入ICU后ECMO转流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前3 d乳酸值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神经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相关模型对PND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术后第7天PND发生率为32.7%(33/101),术后1个月PND发生率降至14.9%(15/101),术后3个月PND发生率为8.9%(9/101)。在单因素分析中,术后第7天PND组供肺冷缺血时间、ECMO的使用、术后ECMO转流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术后第2天乳酸值高于非PND组;术后1个月时PND组术后ECMO转流时间高于非PND组;术后3个月时PND组ICU滞留时间高于非P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肺冷缺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是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7天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09(95%CI 0.603~0.815,P<0.01),预测PND敏感度为45.5%,特异性为88.2%。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PND发生率分别为32.7%、14.9%和8.9%,供肺冷缺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是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PND的早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围术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逻辑能力下降、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术前已存在或术后早期出现的认知功能损害与术后远期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而干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改变或可影响术后远期认知发展轨迹,因此探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干预方法和相关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对PND患者术后12个月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提供干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改变的思路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常表现为患者记忆力受损及精神错乱,住院时间延长,预后不良以及死亡率上升等。自噬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药物、衰老、炎症等可通过调控mTOR、FOXO1等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自噬水平,参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过程。自噬通过调节神经炎症的发生,α-突触核蛋白、τ蛋白代谢等在改善术后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调控自噬的主要通路及自噬在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海马F-肌动蛋白聚合在老年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0月龄雄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溶质组(CV组)、对照+jasplakinolide(F-肌动蛋白聚合诱导剂)组(CJ组)、模型+溶质组(PV组)及模型+jas-plakinolide组...  相似文献   

16.
正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近年来推荐用于描述术前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术语,现已包括急性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长期持续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PND主要对认知领域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处理能力和认知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60%,75岁以上人群中高达80%~([1])。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A)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可改善膝关节疼痛、畸形和运动障碍等症状。老年患者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其中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  相似文献   

18.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和干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目前,大量证据证实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关联,称为肠-脑轴。肠道菌群是肠-脑轴重要一环,其稳态对神经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基于目前的研究,就麻醉和外科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PN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PND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围术期神经功能障碍"(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已成为围术期医学的热门话题之一~[1]。PND特指患者在术前或术后出现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改变,它包含了以往常用术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研究范畴~[2]。对于临床工作及研究而言,选择合适的围术期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格外重要。国际学  相似文献   

20.
正睡眠是人类必需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不仅促进体力恢复,还能增强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然而,在对手术焦虑恐惧、医疗环境不适应、疾病本身引起的不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约50%~70%的患者围术期无法拥有正常的睡眠质量,出现睡眠碎片化(sleep fragment, SF),尤其是老年患者[1]。SF可加重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 ̄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