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6-2014年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基因型特征,并探索编码推测外膜蛋白VPA0166的分子多样性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对166株分离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鉴定tlh、tdh、trh毒力基因、大流行株标志物orf8基因以及外膜蛋白编码序列vpa0166,并用纸片扩散法(Kindy-Bauer,K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测序分析发现vpa0166扩增片段呈现a型(996 bp)和b型(1050 bp)两个形态(同源性为94%),其中a型产物较b型产物在523 bp至580 bp之间有54个碱基缺失,药敏结果表明a型菌群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显著高于b型菌群(P<0.05)。结论 vpa0166序列多样性与环丙沙星耐药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34933313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HFRS患者14例(病例组)和健康组50例(对照组)新鲜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PCR)对HLA-B基因位点分型,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受试人群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两组等位基因G、C(χ2=4.38,OR=2.45,P=0.04)和基因型GG、GC、CC(χ2=6.47,P=0.04)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G等位基因,且携带C等位基因罹患HFRS的概率是G等位基因的2.45倍;亚组分析发现 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在显性遗传模型下(χ2=6.45,P=0.01,OR=10.21,95%CI=1.24~84.18)与HFRS发病风险具有相关。结论 皖南地区汉族人群HLA-B基因rs34933313位点与HFRS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且携带C等位基因者会提高HFR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并分析肉鸭屠宰环节中弯曲菌分离株的9种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弯曲菌9种与致病力相关的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参照美国PulseNet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标准方法,对68株鸭源弯曲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结果 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中cadF、iamA和cheY毒力基因携带率均为100%,flaA(97.1%)、cdtB(94.3%)、cdtC(94.3%)和ciaB(80%)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也较高,其余毒力基因cdtA(25.7%),virB11(2.9%)较低;结肠弯曲菌中除cadF(100%)毒力基因外,高于50%携带率的毒力基因有cheY(84.8%)、cdtB(72.7%)、iamA(66.7%)和cdtA(54.5%),另外4个毒力基因flaA(48.5%)、virB11(18.2%)、cdtC(36.4%)和ciaB(18.2%)携带率均较低。利用PFGE方法对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35株空肠弯曲菌和33株结肠弯曲菌可分为15个和11个谱型,表现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广泛,且空肠弯曲菌携带率较高;PFGE基因谱型相似性表明该肉鸭屠宰场存在交叉感染和弯曲菌沿屠宰链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生猪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溯源性追踪。方法 应用液相芯片法对分离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筛查,通过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型技术对代表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 480份样品共得到298株沙门氏菌菌株,分离率为20.14%;98.32%的分离菌株携带肠毒素stn基因;96%以上的分离菌株携带毒力岛SPI1、SPI5核心蛋白基因mogA、araB以及菌毛基因;选择实验的沙门氏菌遗传相似性在70%~100%之间,共分为 9个基因型。结论 山东地区屠宰环节猪肉中分离沙门氏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德尔卑、鼠伤寒沙门氏菌占试验菌株的45.97%。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北京与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曲线、mazEF3,6,9系统表达有无差异方法 测绘上述菌株及其mazEF3,6,9基因缺失和过表达菌株在标准、低氧和营养饥饿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使用qRT-PCR技术检测各菌株的mazEF3, 6, 9、mazF3, 6,9和mazE3, 6,9基因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azF9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标准和低氧条件下培养的第4、6、8、10 d,营养饥饿条件下培养的第2、4、6、8 d,北京基因型菌株的OD值(细菌数量)均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3种培养条件下,北京和非北京基因型mazEF3,6,9缺失突变株和过表达株菌数均低于其亲本株。在mRNA、蛋白水平上,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相比,北京基因型菌株mazEF3高表达9.55倍、mazF3高表达4.86倍、mazF6高表达2.64倍、mazF9高表达5.27倍和mazE9低表达0.16倍;mazF9蛋白高表达1.62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与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曲线、mazEF3,6,9系统表达存在差异,mazEF系统与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龙岩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变迁情况,为沙门菌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1-2017年间收集的分离自人体与食品样本的239株沙门菌进行复核鉴定,并用PCR方法检测invA、sopB、sifA、sscA、sseE、spvB、spvC、spvR、pefA等9个沙门菌毒力基因的片段。结果 龙岩市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62.3%(149/239),属于SPI1的invA、sop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属于SPI2的sseE、sscA、sifA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9.2%、95.0%、85.4%,毒力质粒基因spvC检出率71.1%,pefA、spvB、spvR检出率均为46.4%。并且其携带数量也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显著增加;肠炎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以检出全部9种毒力基因为主,占83.5%(76/91);鼠伤寒沙门菌以invA、sopB、sseE、sscA、sifA阳性,spvB、spvR、pefA阴性结果多见,占77.6%(45/58)。人体与食品样本来源的沙门菌所携带毒力基因数量没有差异。结论 龙岩市沙门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毒力较强,质粒毒力基因随着时间的进程而累积,人源性与食源性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必须加强人、禽、畜沙门菌病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Th17(Treg/Th17)的变化。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科诊治的CHB重度患者80例,被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结果 在治疗30天末,观察组血清AST为(124.2±10.2)U/L,显著低于对照组[(179.3±13.5)U/L,P<0.05],ALT为(105.1±10.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6±14.8)U/L),P<0.05], TBIL为(34.8±4.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0±5.2)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为(10.2±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2.5)ng/L,P<0.05],IL-4为(49.1±7.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62.2±6.2)ng/L,P<0.05],IL-10为(13.6±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3.2)ng/L,P<0.05],而IL-2为(168.2±15.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2±14.0)ng/L,P<0.05];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为(3.1±0.4)%,显著低于对照组[(5.9±0.5)%,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为(3.2±0.4)%,显著低于对照组[(4.9±0.5)%,P<0.05],Treg/Th17细胞比值为(0.9±0.1)%,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P<0.05];观察组血CD4+为(42.2±4.3)%,显著高于对照组[(38.2±3.9)%,P<0.05],CD8+为(21.2±2.9)%,显著低于对照组[(26.2±2.2)%,P<0.05],CD4+/CD8+比值为(1.8±0.2),显著高于对照组[(1.6±0.5),P<0.05];观察组有45例(90.0%)患者病情好转,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效果明显,促进了肝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2例和乙型肝炎导致的LC患者44例(Child-Pugh A级24例,B级14例,C级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 L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82(24, 208)×109/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1.6±6.7)g/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3±0.4、D-二聚体为187(75,495)μg/L和TPO水平为(70.4±25.8)pg/ml,与CHB组【分别为180(36,352)×109/L、(39.2±5.4)g/L、(1.1±0.2)、(102.6±20.6)pg/ml和(102.6±20.6)pg/ml,P<0.05】比,差异显著;6例Child-Pugh C级L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为56(24,70)×109/L,显著低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108(66,170)×109/L,P<0.05】或24例Child-Pugh A级【130(76,208)×109/L,P<0.05】,血清ALB水平为(22.9±7.5)g/L, 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32.4±6.1)g/L,P<0.05】或A级【(36.5±7.9) g/L,P<0.05】,INR为(1.4±0.8),显著大于B级【(1.2±0.6),P<0.05】或A级【(1.1±0.5),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235(114,495)μg/L,显著高于B级【166(84,298)μg/L,P<0.05】或A级【108(75,169)μg/L,P<0.05】,血清TPO水平为(41.4±26.5)pg/ml,显著低于B级【(60.8±23.6) pg/ml,P<0.05】或A级【(88.6±14.7)pg/ml,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PO水平与Alb水平和PLT计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43,r=0.52,P<0.05),而与INR和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8、r=-0.48,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续减退,其血清TPO水平和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这种表现越明显。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下降是否与血清TPO水平降低有关,或者应用重组人TPO治疗能否提高PLT计数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β-内酰胺耐药状况及其与ESBLs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3 株鼠伤寒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及ESBLs菌株其他18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耐药率;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菌株ESBLs相关基因blaTEMblaCTX-MblaOXAblaSHV的携带情况,并对blaCTX-M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型。结果 两类不同来源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腹泻患者来源株对第三、四代头孢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腹泻患者来源株中检出10株ESBLs阳性菌株,检出率16.39%(10/61),该类菌株全部为多重耐药。腹泻患者来源株blaTEMblaCTX-MblaOX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5.74%(34/61)、16.39%(10/61)和19.67%(12/61);健康人员来源株blaTEMblaOX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2.73%(5/22)和18.18%(4/22),未检出blaCTX-M基因,两类菌株均未检出blaSHV基因。10株blaCTX-M基因阳性株测序表明blaCTX-M-14基因型4株、blaCTX-M-15blaCTX-M-55基因型各3株。相关性分析表明blaTEM基因与氨苄西林耐药表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1, Ka=0.546),blaCTX-M基因与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表型高度一致(P<0.001, Ka=1.000),与头孢他定(P<0.001, Ka=0.626)和氨曲南(P<0.001, Ka=0.668)一致性较好。结论 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菌素及ESBLs耐药主要由blaCTX-M基因介导且ESBLs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细菌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无水四环素(ATc)诱导穿梭质粒构建毒素基因(MSMEG_3436MSMEG_6760)表达系统,检测毒素基因表达的抑菌作用。应用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构建ΔMSMEG_3435-3436和ΔMSMEG_6762-6760敲除菌株,探究毒素-抗毒素系统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通过计算菌株存活率检测MSMEG_3435-3436基因对异烟肼(96μg/ml)和利福平(40μg/ml)的耐受相关性。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用LacZ报告基因分别替换毒素-抗毒素基因(MSMEG_1277-1278MSMEG_1283-1284MSMEG_3435-3436MSMEG_4447-4448MSMEG_5635-5634),构建5个启动子活性检测突变菌株(SY3328、SY3309、SY6407、SY3310和SY3311),并将pMV261空载体和pMV261-抗毒素系列质粒分别电转至5个突变菌株中,通过测定吸光度值(A600A550A420)计算β-半乳糖苷酶活性[酶活性单位为“Miller单位(MU)”],以检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在耻垢分枝杆菌中,ATc诱导表达毒素基因MSMEG_3436可抑制细菌生长,而同时表达对应的抗毒素基因MSMEG_3435可消除抑制作用;ATc诱导表达毒素基因MSMEG_6760未发现明显的抑菌作用。与野生株相比,ΔMSMEG_3435-3436和ΔMSMEG_6762-6760敲除菌株在7H9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表型无明显差异。野生株和ΔMSMEG_3435-3436敲除菌株经异烟肼和利福平处理后的存活率[分别为(4.38±1.48)%和(3.49±0.66)%,(0.15±0.04)%和(0.03±0.02)%]显示毒素-抗毒素基因MSMEG_3435-3436与药物耐受性无关(t=0.548,P=0.613;t=2.663,P=0.056)。启动子(SY3328、SY3309、SY6407、SY3310和SY3311)在携带pMV261-空载体和pMV261抗毒素表达质粒的报告菌株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别为(376.50±17.13)和(315.50±20.71)、(189.00±12.24)和(160.70±9.89)、(225.20±9.95)和(211.70±2.57)、(221.40±12.07)和(186.60±13.17)、(179.10±5.87)和(127.70±19.21)M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72,P=0.086;t=1.795,P=0.147;t=1.319,P=0.258;t=1.949,P=0.123;t=2.562,P=0.063)。结论 成功构建了MSMEG_3435-3436MSMEG_6762-6760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体系及敲除菌株,并发现MSMEG_3435-3436是一个新的有功能的毒素-抗毒素系统,以及这两个毒素-抗毒素系统与菌株生长表型及异烟肼和利福平耐受性无关,最后发现耻垢分枝杆菌中5对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抗毒素基因可能在自身启动子调控中不发挥关键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近期临床分离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及血清型相同菌株的基因溯源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凝集法检测沙门菌的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毒力基因,PFGE法检测基因同源性并进行溯源。结果 43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分别占(39.5%/29.6%)。43株菌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萘啶酸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5%/39.5%/37.2%/30.2%),43株菌均携带InvA和InvE毒力基因,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低,肠炎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高。结论 本次安徽地区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其他血清型散在分布。对常规抗生素呈较高的耐药性,分离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对人体具有致病性。本地区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不同的基因克隆株,亲缘关系较远。而流行的肠炎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同一克隆株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鼠类)和指示动物(家犬)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情况,掌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生态学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的啮齿动物和犬类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从62份啮齿动物标本检出4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35.5%;从171份犬类标本检出9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26.3%;1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结论 啮齿动物较犬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携带率高。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优势菌型。在鼠疫疫源地内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致病性耶尔森菌在自然界长期保存、变化的机理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通过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为MTB的临床标本,其中痰标本90例、支气管灌洗液12例、脓液12例、胸腔积液6例、组织标本3例、腹腔积液和尿液标本各1例,应用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并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价基因芯片检测RFP、INH耐药和耐多药(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125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显示对RFP、INH的耐药率和MDR发生率分别为20.0%(25/125)[其中高耐占88.0%(22/25)、低耐占12.0%(3/25)]、17.6%(22/125)[其中高耐占18.2%(4/22)、低耐占81.8%(18/22)]、16.8%(21/125)。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DR-MTB的检出率分别为7.6%(7/92)和39.4%(13/33)。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应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预示对RFP、INH耐药和MDR的敏感度分别为72.0%(18/25)、63.6%(14/22)和61.9%(13/21),特异度分别为91.0%(91/100)、86.4%(89/103)和89.4%(93/104),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87.2%(109/125)、82.4%(103/125)和84.8%(106/125)。 结论 应用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对 RFP和INH耐药的相关基因突变具有中等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可快速检出对RFP、INH耐药和MDR-TB患者,为临床早期开展有效化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陕西省家禽家畜O157大肠杆菌带菌和致病力情况以及市售食品的污染状况,分析对人群可能造成的威胁。方法根据我省不同地域选择监测点,采集监测点内养殖场或个体养殖户养殖的动物粪便1657份;集贸市场和超市销售的7类食品样品877份进行O157大肠杆菌监测,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从动物粪便中分离出64株O157大肠杆菌,总带菌率3.86%,其中奶牛带菌率最高,达10.89%。从食品样品中分离出6株,总污染率0.68%。70株分离菌通过PCR检测发现,大多数O157大肠杆菌不携带H7鞭毛素fliCH7基因以及stx1、stx2、eaeA、hlyA4种毒力基因,含有fliCH7基因的9株菌则全部携带有stx2、eaeA、hlyA毒力基因,表现为fliCH7基因与已知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图谱的一致性。结论陕西省猪、牛、鸡动物存在有O157大肠杆菌,并且食品已受到污染,所显示的毒力基因图谱单一,提示陕西省存在有O157大肠杆菌感染的威胁,有造成O157大肠杆菌流行或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对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中50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3株病人来源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Vc数据库分析其序列分型(ST),利用最小生成树关系图分析进化关系,通过VFDB数据库获得其毒力基因分布.结果 来源于淡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性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潜在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以54株食源性LM DNA为模板,针对14个潜在毒力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利用PCR技术检测潜在毒力基因。结果 54株分离株均携带潜在毒力基因,其中5563分离株携带率最高,为57.14%(8/14),21L662分离株携带率最低,为21.43%(3/14),其余分离株携带率在28.57%(4/14) ~50%(7/14)之间。潜在毒力基因检出率不同,其中寡肽转运蛋白、内化素样蛋白、细胞壁表面锚定家族蛋白、单价阳离子/H+逆向转运蛋白、肽聚糖结合蛋白、组氨酸代谢系统、合成致死KAR3样蛋白、精氨酸/鸟氨酸逆向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Ⅱ型限制酶修饰系统Sau3 Al,磷酸葡萄糖转移酶系统基因的检出率分别是98.15%、81.48%、77.78%、64.81%、59.26%、53.70%、51.85%、35.19%、12.96%、9.26%、9.26%,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因子,EsaC蛋白类似物,差向异构酶/脱水酶家族蛋白和转录调控因子3种潜在毒力基因未检出。结论 检测食品源LM分离株14种潜在毒力基因的分布,为研究LM致病性和食品LM的溯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河南等四省的福氏志贺菌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2007年从河南、青海、甘肃和山西分离的262株福氏志贺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志贺肠毒素2基因(sen)、志贺肠毒素1基因(set1A)以及侵袭性蛋白基因(ipaBCD)。参考美国CDC的PulseNet实验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NotI对细菌染色体进行酶切,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 262株福氏志贺菌分离菌株ipaH、sen、set1A和ipaBCD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3.89%、96.18%和92.75%。具有7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其中89.31%的菌株为Ⅰ型毒力基因携带模式(ipaH+sen+set1A+ipaB-CD+),有99.24%菌株同时携带两种或以上毒力基因。262株福氏志贺菌共分为83个PFGE型别,其中CNJZXN11.0002、CNJZXN11.0003、CNJZXN11.0060、CNJZXN11.0081、CNJZXN11.0137、CNJZXN11.0169、CNJZXN11.0190、CNJZXN11.0195、CNJZXN11.0196、CNJZXN11.0199、CNJZXN11.0217、CNJZXN11.0325和CNJZXN11.0327为13种主要带型。CNJZXN11.0003型菌株在4省均有分布,CNJZXN11.0199为河南菌株的优势带型,CNJZXN11.0137、CNJZXN11.0325和CNJZXN11.0327为山西特有的PFGE带型,与CNJZXN11.0003等主要带型聚类相似性较小。结论四省分离的福氏志贺菌株中ipaH、sen、set1A和iPaBCD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而且这些菌株的PFGE型别既具有地区性差异,又具有优势型别的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