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加拿大医学教育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医学教育质量均质化程度较高。基于中加联合办学的医学教育合作项目,对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与介绍。该课程设计以器官系统为单元整合,注重从早期开始的基础与临床全面整合,采用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教学贯穿始终,注重家庭医学教育,强化医学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借鉴北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妇科教学中适时转变观念,建立整合医学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建立学生“依人治病”的理念,本研究将整合医学理念引入妇科临床教学实践中,从教学、临床和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方面进行改进。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度高,有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走上专业细化和专科分化的发展道路,以“分”为主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医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与此同时,基于医学知识的诊疗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碎片化倾向,甚至逐渐远离“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医学具有如何重新整合的模式转变需求,并由此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加强整体观和整合诊疗能力的要求。一批医学院校对整合理念下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积极策划和推动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领域的学科整合或融合。目前,医学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已开始渗透整合医学理念,未来还需为适应整合医学模式发展而深化教改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儿科学本科课程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与国际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存在很大差距。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成立了上海-渥太华医学院(简称“联合医学院”)。“联合医学院”通过扩充儿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加“主动”教学、引入临床儿科医生进入学生管理队伍以及应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实现了儿科学本科课程向基于胜任力培养为目标的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全科医学本科教育作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基础,与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医学院为例介绍其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情况,阐述理论学习内容、实践学习内容、教育改革和研究进展以及教育目标和效果。通过对比,以期为我国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实习环节的安排、完善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深入探讨在整合医学模式下,为实现培养未来整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采取抓住核心概念的讲解、打通系统的壁垒、引入创建应用新的生理学教育理念、推动基础与临床的教学融合、建立与之匹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措施,构建新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并初步实现了在督促学生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拓展应用。更加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思维、科学创新精神的养成,及科研、医疗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南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在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方面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升级。其包括以器官系统整合为主线优化构建了基础临床核心课程体系;利用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进一步推进了理、工、文、医学科交叉教学改革;以早期接触医学为目标加强了医学预科教育;按“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理念全面推进了早期接触临床整合教学改革;以临床技能模拟教学为支持加快了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整合;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导向实施了全程医学科研培训课程体系的整合。整合后,师资团队逐渐成熟,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医学思维和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8.
潍坊医学院为适应当代医学对医务工作者更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培养医学生分子医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课程群建设为思路,打破学科界限,组建分子医学实验课程群。将分子医学知识融入到实验课程群教学中,合理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搭建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形成系统分子医学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实验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例,首先分析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比如创新和实践能力较低、专业知识欠缺及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等。然后分别从学生、教师、外界因素和学校环境4方面对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策;如提高生源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学经费,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础医学教学一定要考虑临床应用,同时临床实践要及时反馈回基础医学教学中,这体现了转化医学理念。实验教学是现代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促进基础课程同临床病理的联系,以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促进知识融会贯通,以分子病理学研究推进转化医学实施等途径,积极改进实验课程,深化基础医学教育中转化医学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方法:采用人脸量表、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B表对沈阳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具有中等水平的积极情感、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和较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制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体验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汕大医学院实施"新教学模式"已10年,该模式以系统整合为基础,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优化组合,交叉渗透。采用小班教学、小组讨论、PBL、CBL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已有3届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文章通过对汕大医学院传统与新模式近6届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不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学生基本知识扎实。  相似文献   

13.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上仍有许多不足.初期的医学系实际上是中西医双主修.恽子愉是此时期培养出的代表性医家.1980年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之后,中西医学在临床上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结合才真正开始.该院成立30多年来,从“中西合作医院”到“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再到“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层级逐渐下降,而同时期台湾各公私立教学医院设立中医部门越来越普遍,其中的中西医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透过会诊及研究工作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将国内外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模式进行分类比较,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整合课程的发展历程回顾和师生问卷分析,对各类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以"新医科"理念进行优化的课程改革方案,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整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举措。但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较大,PBL难以全面推广。南京医科大学经过顶层设计、精心试点、稳步推广,以整合知识、关注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行了以问题导向的双向整合案例教学,取得初步成效,提升了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16.
医学整合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继红 《医学与社会》2011,24(4):38-39,53
医学如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化(古代)到专业化(近现代)再回到整体化(当代)的发展过程。就目前现状而言,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不能满足当前人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作为医学发展整体趋势的医学整合,急需我们用批判的精神对其进行反思,以达到三个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与物的尺度统一以及人的三重属性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加快大型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为例,总结了其在中西医结合技术创新、医教协同、学科评估、发展规划、平台构建方面的经验做法。建议在后疫情时代应从强化医保基金引导支持、鼓励中西医联合科技攻关、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大型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医疗联合体作为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现医疗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指导下,各地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涌现出许多实践典型案例.各地为评估与检验其城市医疗联合体的实际建设情况与成效,所对应的评价考核研究及实践工作亦相继展开.本文在明晰城市医疗联合体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阐述国内外城...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将整合课程作为实施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以逐步建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为课程整合的目标,实施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方案,在课程整合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