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艳  李勇  冷政伟  杨小霖 《重庆医学》2018,(20):2749-2752
目的 探讨基于电子心力测量法(Electrial CardiometryTM)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DFT组)和常规容量治疗组(CVP组),根据Electrial CardiometryTM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持续时间、晶胶体使用、血管活性药、尿量、出血量、输入红细胞例数,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1)、术中3~4 h(T2)、拔管后(T3)3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CO2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尿量、出血量、输入红细胞例数及补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VP组比较,GDFT组人工胶体用量、血管收缩药用量明显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明显增多,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更旱(P<0.05).GDFT组在T2、T3时间点乳酸水平明显低于CVP组,PaO2明显升高(P<0.05);与T1时间点比较,CVP组T2、T3乳酸水平升高(P<0.05).结论 使用Electrial CardiometryTM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明显减少术中人工胶体用量,术中组织灌注及氧供更好,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G组和C组各51例。G组采用GDFT治疗,C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输液总量、晶胶体使用量、尿量和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标本切除时(T2)、手术结束(T3)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情况;在T0及术后1,2,3 d(T4,T5,T6)测定患者血浆二胺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 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以SVV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和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60例。 记录入室(T0)、切皮(T1)、始切肝(T2)、肝横断面完成(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T0~T5(术后1 d)的乳酸值 (lactic acid value,LAC),术中出入量及低血压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恢复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出血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LAC升高不明显 (P<0.05),术后1和2 d的AST,ALT,DBIL,TBIL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1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 高于C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染率和入住ICU率均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 精准肝切除术中以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短期预后。切肝期采 用高SVV值(13%~17%),横断面离断至术毕采用8%~12% SVV值可作为术中液体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吴洁  马艳辉  范隆  张瑛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3,35(8):618-621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提供的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与传统静态参数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和G组,每组25例。两组麻醉诱导前按照3ml/kg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术中通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或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素或去氧肾上腺素)分别达到以下要求,C组:中心静脉压(CVP)≥8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80%基础值;G组:SVV≤12%且MAP>70%基础值。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h液体出入情况。观察患者术后1~3d恶心呕吐程度,记录止吐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术中胶体液量[(710±61)mlvs.(464±45)ml]和总液量[(1427±76)mlvs.(1171±54)ml]均增加(P<0.05),G组患者术毕SVV值[(10.6±0.4)%vs.(13.4±1.0)%]降低(P<0.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术后第2、3天恶心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第1天呕吐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G组术后追加止吐药物的患者例数较少(10例vs.3例,P<0.05)。结论 FloTrac/Vigileo提供SVV指导的术中GDT,可以减轻脑膜瘤切除术患者PONV的程度,减少止吐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水平下的液体治疗方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断流术患者短期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脾切断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男女不限;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术中出血大于血容量的20%,容量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高水平(9%≤SVV≤13%)、中水平(5%≤SVV<9%)、低水平(1%≤SVV<5%)3组,在全麻下应用FlowTrac-Vigileo系统提供的动态容量参数SVV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并按相应分组实施不同的补液方案.观察各组术中液体出入量、乳酸、术后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短期预后指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9例患者,每组33例.3组患者术中晶体量、胶体量、总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中水平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乳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拆线时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只有高、中水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门脉系统血栓、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中水平组门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高、中、低水平组分别有8、3、10例发生术后感染,中水平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 中水平(5%≤SVV<9%)液体治疗方案更适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中液体管理,可能有相对快的胃肠功能恢复以及相对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作为围术期补液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6.
谢春林  许辉  疏树华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9,40(10):1099-1102
目的评价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单肺通气(OLV)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总输液量、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分别于入室建立监测后、OLV前、术毕、术后第24小时及术后第72小时时测定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测定乳酸(Lac)含量及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_(jv)O_2)。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术前24 h和术后72 h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以MMSE评分下降>2分作为发生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的标准。结果与C组比较,G组患者术中总输液量、晶体液、尿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胶体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S100β、NSE及Lac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G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测量值较C组更稳定。与C组比较,G组患者S_(jv)O_2的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术后72 h内PND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基于每搏变异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减轻老年OLV患者的脑缺血性损伤,有效抑制P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是PD术后导致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为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我们自1996年5月开始连续对5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采用彭淑牖教授发明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近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和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腰椎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心指数(CI)为容量指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液体治疗。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小时(T3)、手术结束时(T4)、麻醉苏醒后30分钟(T5),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总输入量、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低血压出现次数、血红蛋白浓度(Hb)、乳酸含量(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计算氧摄取率(O2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晶体输入量、总液体输入量、尿量、低血压出现次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O2ER、Lac较低,rSO2、ScvO2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近年来 ,胰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发病率每 10年约增加 15 %。胰头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 ,约占 6 6 %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 ,PD)是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术式 ,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 ,是普外科领域中的难题[2 ] 。经过人们多年的不懈努力 ,目前PD的手术死亡率已降低到 5 %以下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已降低到 10 %左右[3] ,手术的安全性令人满意 ,但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然较差。本文就PD治疗胰头癌目前存在争议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术前及术中放化疗的作用胰头癌诊断时多数已属于中晚期 ,仅…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常规补液组(C组,n=30),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30).C组根据术中血压变化进行常规补液,维持平均动脉压60~110 mmHg;G组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通过Flotrac/Vigileo监测仪连续获取SVV,CI,SVI等指标.术中维持SVV 2%~13%,CI2.5~4.0 L/(min.m),SVI 35~47 mL/m2,MAP 65~110 mmHg,记录总液体入量,晶体量,胶体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结果 与C组相比,G组晶体量更少[(1 156.7±194.2) vs(1 558.3±211.4 ),P<0.05],胶体量更少[(823.3±266.1) vs(1 013.3±248.8),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病率更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更早[(78.3±24.0)vs(97.8±31.9 )h,P<0.05];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更短;医疗费用更低.结论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能改善高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祝义军  宛泉龙  卢平 《微创医学》2007,2(4):266-26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LC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I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4mg·kg-1、异丙酚1.5mg·kg-1、芬太尼4μg·kg-1和维库溴铵0.1mg·kg-1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Ⅰ组用1.5%~2.5%异氟醚吸入,R组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6mg·kg-1·h-1和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二氧化碳(CO2)气腹后1min、5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CO2气腹后1min、5min,I组的HR、MAP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P<0.05),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值也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术中循环较稳定;R组患者清醒时间为(10.6±3.4)min,I组为(22.8±5.7)min,且R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LC术具有麻醉平稳、苏醒质量好、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老年患者行LC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9例,其中23例患者(观察组)的血乳酸≥4 mmol·L-1,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经治疗6 h后血乳酸<2 mmol·L-1维持3 d,另26例患者(对照组)符合收缩压<90 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40 mmHg、尿量<0.5 mL·kg-1·h-1、皮肤湿冷等传统的脓毒性休克临床表现。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行EGDT,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3 d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1 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d,观察组的SOF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脓毒性休克治疗的最佳时机,可促使尽早干预,改善预后,血乳酸水平为临床上诊断、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大出血病人的生理改变、麻醉估计与术中管理及以人造血浆代用品为主的容量治疗效果。方法 对术中出血量占全身血容量 40 %以上各种大手术病人 5 38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476例 ,硬膜外阻滞 6 2例 (术中大出血后改全麻 2 7例 ) ;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尿量 ,大部分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红细胞压积 (Hct)、血气分析。术中大出血时以血定安或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氏液为主静脉输入 ,适量输红细胞或全血。结果  5 38例病人出血量为 (2 5 5 2± 10 2 5 ) m l,出现低血压 6 1例 (11.3% ) ,休克 13例 (2 .4% ) ,CVP<4mm H2 O者 10 6例 (19.7% ) ,Sp O2 <92 %者 32例 (5 .9% )。出血量 30 0 0 m l以上的病人的 Hct、 PH、 HCO3、 BE、 K 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 P <0 .0 1)。结论 对估计术中出血量大或以可能意外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病人最好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 ,加强监测。术中大量出血时 ,采取以输液输血为主的容量治疗可有效的恢复血容量。当大量出血无法控制或血源不足时 ,单纯输入液体不能凑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TEE)监测对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效应及预后。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液组(C组,n?= 20)和TEE引导液体输入组(E组,n?=20)。E组在TEE监测下的管理目标:左室射血时间(LVET)控制在350~400?ms、每搏量(SV)上升<10%。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即刻(T1)、切皮(T2)、单肺通气(T3)、关胸(T4)、术毕(T5)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T1和T5时间点氧输送指数(DO2I)、氧消耗指数(VO2I)、乳酸(Lac)及液体量、尿量、失血量及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结果 E组输液量和尿量均高于C组(P?<0.05);E组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HR有差异,E组HR低于C组(P?<0.05),相对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在T5时E组DO2I、VO2I高于C组,Lac低于C组(P?<0.05)。E组T5时DO2I、VO2I高于T1时,Lac低于T1时(P?<0.05);C组T5时VO2I高于T1时,Lac低于T1时(P?<0.05)。结论 TEE引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容量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426.43±54.25)m、NYHA心功能(2.15±0.32)级、QRS时限(117.53±20.24)ms、LVEF(58.38±6.17)%、LVEDD(63.15±7.38)mm等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MLHFQ评分值(34.63±10.27)分、SAS评分值(32.84±5.62)分、SDS评分值(35.39±6.59)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理状况,并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食道超声多普勒(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活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以TED为导向的TED组和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导向的CVP组.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肾动脉血流开放后1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记录麻醉前和术后1、2、4、10 d及1、3个月的尿素氮、肌酐及术后相应日期的尿量及转归情况.结果 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组CVP在T2、T3、T4时都高于TED组(P<0.05).TED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少于CVP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无明显差异,TED组术后组织水肿、拔管后需面罩吸氧发生率低于CVP组.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无差异.结论 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可安全应用于活体肾移植手术,与传统的以CVP为导向的液体管理方案相比,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无差异,但术中输液量更少,液体超负荷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每组30例.C组术中采用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液体管理,G组在LiDCO-rapid系统监测下,以每搏变异度(SVV)指导术中液体管理.分别于气管插管术后即刻(T1)、安装人工假体后即刻(T2)、缝皮后即刻(T3)及离室前(T4)记录两组患者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异常例数,分别于术后1 d和3 d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疼痛数字评分(VAS),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液体输入量.结果 术中液体输入量G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及T3时刻CBF/CMRO2异常例数C组明显高于G组(P<0.05);术后1 d和3 d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3 d的VAS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中的脑氧代谢,并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予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探讨对心功能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泰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输液组(C组,n=30),以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中心静脉压、尿量为指导,行常规输液;目标导向输液组(G组, n=30),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MAP为指导,将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2.5 L?min-1?m-2作为目标行GDFT。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0)、进腹腔时(T1)、肠吻合时(T2)、关腹膜时(T3)、拔气管导管前(T4)的心脏功能指标[MAP、心率(heart rate, HR)、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ycle efficiency, CCE)、最大压力梯度(maxmum pressure gradient, dP/dtmax)等]及手术时间、晶体胶体用量、出血量、尿量、输血情况及需处理的心脏事件等。结果:G组患者术中液体入量、出血量、心脏事件的发生例数、输血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MAP、CI、SV、CCE、dP/dtmax等指标在T2~T4时间点上明显高于C组(P<0.05),HR、SVRI指标在T3、T4时间点上明显低于C组(P<0.05);G组内各指标相对前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内自T2时间点开始,MAP、CCE、dP/dtmax等指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CI、SV两指标T2、T3时间点明显低于前一时间点(P<0.05),HR、SVRI指标T3、T4时间点明显高于前一时间点(P<0.05)。结论:对行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行GDFT,对心脏功能及其相关因素影响较小,更利于围术期心脏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62-69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简易上肢功能评定量表(STEF)对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及随访过程中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MFT、STEF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3)观察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结合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状况,对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