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FSQTC)对蛋白激酶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诱导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灌胃给予FSQTC低、中、高剂量(0. 25,0. 5,1 g·kg~(-1)) 19 d后,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20μg·L~(-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μg·L~(-1))体外诱导人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系MH7A,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FSQTC(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取细胞备用。分别提取滑膜组织以及MH7A和HUVEC两种细胞中的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p-p38 MAPK,p-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中p-Akt,p-p38 MAPK,p-ERK和p-JNK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经0. 25,0. 5,1 g·kg~(-1)·d~(-1)的FSQTC治疗后降低(P 0. 05,P 0. 01);与空白组比较,VEGF或TNF-α能分别诱导p-Akt,p-p38 MAPK,p-ERK和p-JNK在MH7A或HUVEC细胞中的异常升高(P 0. 01),0. 02,0. 1,0. 5μg·L~(-1)的FSQTC能明显降低p-Akt,p-p38 MAPK,p-ERK,p-JNK的表达水平(P 0. 05,P 0. 01)。结论:FSQTC能负调节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CIA大鼠滑膜组织、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滑膜细胞中的异常活化,这可能与其对RA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马艳苗  王永辉  李艳彦  高丽  周然 《中医杂志》2013,(4):326-328,335
目的探讨风湿宁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风湿宁低剂量组、风湿宁中剂量组、风湿宁高剂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雷公藤多苷片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0.03g/(kg.d),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风湿宁胶囊0.33、0.66、1.32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各组按20ml/kg体重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mRNA、caspase 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镜下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风湿宁中剂量组效果明显。雷公藤多苷片组及风湿宁低、中剂量组caspase 3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P<0.05或P<0.01);风湿宁中、高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caspase 9mRNA表达较模型组上调(P<0.05或P<0.01)。结论风湿宁胶囊治疗RA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滑膜细胞的超微结构、上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mRNA、caspase 9mRNA有关。  相似文献   

3.
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Ⅱ-induced arthritis,CIA)的防治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Ⅱ型胶原二次免疫诱导大鼠CIA模型,初次免疫前3d分别以0.21,0.42,0.84g·kg-1量ig防风色原酮提取物,动态观察大鼠关节炎积分和发病率;免疫后35d取材,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IgG和IgM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防风色原酮提取物能降低大鼠关节炎积分和发病率,抑制血清中IgG和IgM含量,减轻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X光片的骨破坏程度,降低血清IL-1β,TNF-α和IL-6水平。结论:防风色原酮提取物能控制大鼠CIA病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对促炎细胞因子的有效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2只,雄性,体重180~220 g,按体重随机分为以下6组:正常组,AA模型组,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剂量(0.25、0.5、1.0 g/kg)组,万通筋骨片阳性药(0.3 g/kg)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AA模型。致炎后第2天开始给药,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1 d。测定致炎前及致炎后第2、5、8、12、15、18、21、23 d各大鼠致炎足及对侧足的足跖容积;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吞噬功能;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测定关节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风湿祛痛胶囊能够显著抑制大鼠原发及继发性足跖肿胀,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增强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血清中MDA、NO、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明显降低关节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结论: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血清中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采用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门诊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为口服风湿祛痛胶囊联合每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每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5周为1个疗程。每组患者60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5)。2组WOMAC和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了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我院门诊共接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共68例,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半随机1∶1分为2组。I组(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II组(研究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额外加用风湿祛痛胶囊,疗程8周。比较2个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结果:I组总有效率64.7%,II组为79.4%,2个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在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II组在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改善方面疗效好于I组(P0.05)。结论:风湿祛痛胶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安全、简便的优点,尤其风湿祛痛胶囊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迪胶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鸡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迪胶囊组(0.55 g/kg)、甲氨蝶呤组(2.055 mg/kg),各组于初次免疫后16 d开始灌胃给药,给药50 d。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Th1、Th2、Th17和Treg脾脏细胞水平。结果通迪胶囊组小鼠的关节损伤减轻,血清因子CRP、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Th1/Th2及Th17/Treg细胞比例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通迪胶囊可以调节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平衡,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小鼠关节病理损伤,缓解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姜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组(CIA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姜黄组(Curcuma-CIA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组采用足趾部皮内注射胶原乳液免疫建立CIA模型。造模3周后开始分组给药,Curcuma-CIA组以姜黄100%水煎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水溶液,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关节肿胀程度、滑膜组织病理特征,EIA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的踝关节肿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2周后,Curcuma-CIA组与CIA模型组比较踝关节肿胀程度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病理切片显示,Curcuma-CIA组较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充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PGE2检测结果显示姜黄能减少造模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结论成功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姜黄对CI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炎症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肿胀,减少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来探讨胡蜂毒提取物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注射用蜂毒冻干粉,1.25 mg·kg^-1)和胡蜂毒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125、0.25、0.5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多点注射鸡Ⅱ型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来诱导大鼠RA模型,每7 d一次,共14 d。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于足趾皮下注射对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14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第14天和给药第14天测量大鼠踝关节直径和周长,并进行AI评分;观察大鼠脏器指数和踝关节组织HE染色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前列腺素(PG)E-2、环氧化酶(COX)-2和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 A、Ig M的含量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胡蜂毒提取物对CIΑ大鼠的关节肿胀(直径及周长)抑制效果显著(P<0.01),能明显降低其AI评分(P<0.01或P<0.05),能不同程度恢复大鼠的脏器指数(P<0.01或P<0.05),改善踝关节组织病理学结构病变,降低大鼠血清中各炎症因子和类风湿因子的表达(P<0.01或P<0.05),调节和改善T细胞亚群比例的紊乱(P<0.01或P<0.05)。结论胡蜂毒提取物对CIA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这与其对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和对免疫的调节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直接灸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鼠背部正中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适量牛Ⅱ型胶原,造成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AI)模型,观察不同时期直接灸督脉经穴对此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关节炎发病前施灸,对大鼠CIA的发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平均关节炎指数和组织病理学损害指数均显著降低;在关节炎发病期间和关节炎已形成后施灸,对大鼠CIA的病理变化均未产生明显的影响。提示:直接灸对大鼠CIA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而其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VEGF受体2(VEGFR2)的干预作用。方法:VEGF体外诱导HUVEC,加入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质量浓度(0. 02,0. 1,0. 5μg·L-1)作用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转移小室(transwell)法、黏附实验、细胞侵袭及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的增殖活性、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EGFR2磷酸化水平和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EGFR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VEGF诱导24,48 h后均能显著升高HUVEC的增殖活性(P 0. 01),诱导24 h能明显升高HUVEC的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P 0. 01),显著升高HUVEC中VEGFR2磷酸化及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 01);与VEGF组比较,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质量浓度组作用48 h均能明显抑制HUVEC增殖活性(P 0. 05,P 0. 01),作用24 h对VEGF诱导的HUVEC迁移、黏附、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5),也能下调VEGFR2磷酸化及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 0. 05)。结论:风湿祛痛胶囊能降低VEGF诱导的HUVEC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R2的磷酸化、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MAPK信号 传导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风湿胶囊对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6例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风湿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痹骨泰胶囊治疗,均给予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6.27%(55/83),有效率为22.89%(19/83),总有效率为89.16%(74/83);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0.60%(42/83),有效率为20.48%(17/83),总有效率为71.08%(59/8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痹症患者采用风湿胶囊治疗后,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蕲蛇蛇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1 g·L-1)诱导大鼠CIA模型。建模21 d后,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0.72 mg·kg-1, ig)、蕲蛇蛇毒低、中、高剂量组(0.1, 0.33, 1 mg·kg-1, ip),每天1次,连续治疗21 d。采用HE染色对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评分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滑膜组织VEGF表达量及血清Ang-1含量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蕲蛇蛇毒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踝关节滑膜的病理评分(P<0.05,P<0.01),蕲蛇蛇毒高剂量能明显降低滑膜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和血清Ang-1含量(P<0.05或P<0.01)。 结论: 蛇毒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病理损伤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和减少Ang-1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87-01/2007-01全部有关中药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效果的文献,并参考部分国外有关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研究的文献。结果:中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途径发挥疗效:抑制免疫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调整致炎或抑炎的细胞因子、酶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平衡。结论:与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中药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