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7例FAP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为4.32 cm,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1.45 d,短于开腹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平均为11.95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 与原有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手术方式简单,手术难度低,而且减少了可能发生的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更好地保留患者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手术治疗: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 45例FAP的临床病例资料。行全大肠切除回肠造瘘术 2 5例 ,次全结肠切除 直肠息肉电灼术15例 ,结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经直肠肌鞘脱出及回肠肛管吻合术 5例。结果 患者首诊平均年龄 3 3 .5岁 ,3 5例有家族史。便血、腹泻、腹痛是常见临床表现。息肉数量均在 10 0个以上。术前漏误诊 10例 (2 2 .2 % )。癌变者 2 8例 (62 .2 % ) ,未癌变者 10例 (2 2 .2 % ) ,不典型增生 7例 (15 .6% )。癌变组与未癌变组间年龄相差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40例获定期复查随访。无癌变者存活 2~ 2 0a ;肝转移是癌变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存活时间 2 .5~ 4.5a。结论 FAP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容易漏诊误诊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早期手术治疗是防止FAP癌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进行的33例FAP全结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良性21例,癌变12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27例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均得到随访1~10年, 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 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的发病率为1/7000~12000,未经手术治疗的FAP患者都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结直肠癌,因为他们携带了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因此提出了对FAP患者可实施预防性结直肠切除术。其术式主要有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以及结直肠切除、控制性回肠造口术4种。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1980~2000年各种手术治疗65例FAP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6例采用全大肠切除经肛门外直肠粘膜剥脱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随访5年,大便次数3~5次/日,肛门有控制功能,无息肉复发、癌变,体重增加,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无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同时作临时回肠造口术,均3个月后还纳;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1例死亡,5例仍存活,1例再次行肿瘤切除.6例术后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排便功能好.结论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比较好,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手术宜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占全部收治患者的20.5%(16/78)。手术原因包括保守治疗无效10例,肠梗阻3例,合并息肉可疑癌变3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8例,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2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手术指征为内科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及并发息肉可疑癌变者。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D腹腔镜治疗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Ⅱ型腺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103例经3D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 结果103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其中98例达到R0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03.3±68.5) min,淋巴结清扫数(24.6±6.5)个,术中出血量(70.6±40.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5.6) d,经口进半流质饮食时间(5.2±3.5)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5%(17/103),发生并发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II型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3年间收治胆道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胆道外科应用中的安全性。 方法根据相关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胆道外科199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连续11 41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和严重程度情况。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资料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1)解放军总医院胆道外科1992年4月至2014年12月23年间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1 419例,占同期胆道外科手术患者的56.33%。(2)在所有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病死率为0.02%;发生并发症患者4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38%。在所有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依次为胆瘘、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8%、0.05%和0.05%,其中60.42%的并发症为Ⅱ级并发症,V级致死性并发症占4.17%。(3)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患者中构成比最高的疾病是胆囊良性疾病和肝外胆管结石,分别占58.14%和25.58%。(4) 对于胆囊良性疾病而言,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开腹手术[(15.6±26.1)ml、(1.1±0.5)h、(2.1±1.8)d、25例(0.22%)、1例(0.01%)] vs [(136.1±168.2)ml、(1.7±0.8)h、(9.8±5.4)d、25例(0.22%)、80例(4.42%)](P<0.01)。对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44.4±46.1)ml、(5.4±5.7)h、11例(3.24%)] vs [(142.5±125.0)ml、(13.0±9.1)h、(9.8±5.4)d、84例(13.29%)](P<0.01)。 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胆道外科的推广和发展,其在胆囊良性疾病和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围手术期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术在治疗家族性息肉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传统开腹组(2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均无输血(均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330 min vs.160 min)(P<0.05);术后,两组除胃肠道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 vs.24%),止痛药使用例数(0 vs.6),平均住院时间(8 d vs.14 d)及术后前3天平均引流量(30 mL vs.100 mL)均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未见复发,而开腹组3例复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家族性息肉病,且较开腹术在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Aim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is associated with an almost 100% cha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the age of 50 years. Surgery is the only prophylaxis. The study compared the outcome of prophylactic laparoscopic colectomy and ileorectal anastomosis (IRA) with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Method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cluding all cases of proven FAP undergoing prophylactic laparoscopic colectomy with IRA between 1 April 2006 and 31 March 2008 using a standardized technique within an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 (ERAS). All data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Controls were identified retrospectively from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 prophylactic IRA before 31 March 2008 and were matched for age, gender, BMI and ASA. Outcomes included duration of surgery,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stay, readmission and mortality.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25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IRA. The median operating time was longer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235 vs 180 mins, P < 0.0001) but the median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6 vs 9 days, P = 0.002). Overall there were fewer complication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20%vs 40%, P = 0.3).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rophylactic colectomy with IRA in FAP is safe and feasible, and combined with ERAS leads to accelerated recovery and possibly fewer complications than open surgery. FAP patients undergoing prophylactic IRA should be offered laparoscopic surge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完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的51例直肠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研究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结果51例患者未出现一例术中死亡,其中46例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5例(9.8%)进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4.0± 57.2)min,术中出血(107.4 ± 72.9)ml。术后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后治愈。 结论采用完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及复发率低、康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和开腹组(40例,行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恢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8.4±25.8) min,长于开腹组的(141.7±18.6) min,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1.3±36.6) ml、(1.8±0.9) d、(7.6±2.2) d,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244.7±48.5) ml、(3.1±1.7) d、(14.8±4.3) d,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率为32.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开腹组的65.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进行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临沂市人民医院共收治25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其中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15例(经腹腔组),行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37例(经脂肪囊内组)。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方法:手术常规建立腹膜后空间,打开肾筋膜后直接经肾脏中上极与肾周脂肪囊之间的无血管层面分离、解剖肾上腺,行肾上腺全切术或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 结果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15例及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37例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2.7±1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3.1±23.2)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5±0.9)d。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4.4±2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1.8±21.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8±0.4)d。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肾周脂肪囊内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解剖肾上腺操作简便,患者术后康复较快,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4例,女25例,平均年龄(28±15)岁。左侧、右侧和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分别为54例、40例和5例。手术中同时处理合并疾病共16例,其中同侧尿路结石13例。 结果99位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合并疾病同期处理。手术时间为(179±58)min。术后拔除引流管、导尿管时间分别为(5.2±2.0)d和(7.5±2.7)d,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Clavien-Dindo分类(Ⅰ~Ⅱ级)13例(13.1%)。平均住院日(14±4) d。术后平均住院日(7.0±2.2)d。随访(11.9±0.4)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也可以同时处理合并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S)及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对56例门静脉高压症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56例患者中,51例患者完成LS及门奇断流术,其中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13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38例;手术时间(2.8±0.5)h、术中出血量(156.8±3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1.3)d、术后住院时间(6.1±1.3)d;术后胸腔积液2例,轻度腹腔积液1例;有2例发生轻度胰漏,经腹腔引流后痊愈。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因术中出血,2例改为手助腹腔镜手术,3例完全中转开腹手术;非完全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为8.9%。随访1年内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5.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54/56)、87.5%(28/32)、75.0%(15/20)。 结论应用LS及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精确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并做好中转应急处理,术后精心管理,该术式是安全可行的,其远期疗效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保留手术的适应证,评估其可行性、手术意义及不同手术路径之间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肾上腺疾患的病例资料,报告其中54例肾上腺良性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上腺手术(27例行腹腔途径,27例经腹膜后途径),观察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比较两种手术路径的差异。 结果54例行保留肾上腺腹腔镜肿瘤切除术。经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52.4±1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8±7.7)ml;后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68.4±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1.3±8.1)ml。54例共切除肿瘤59枚。病理报告:肾上腺皮质腺瘤34例(其中醛固酮瘤16例,皮质醇腺瘤7例,无功能腺瘤11例),嗜铬细胞瘤8例,髓质脂肪瘤5例,皮质结节增生3例,髓质增生1例,淋巴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3~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有高血压症状的31例患者26例血压恢复正常,其余5例需服用小剂量降压药。6例皮质醇增多症的患者中4例已停止激素补充,2例仍需小剂量补充糖皮质激素。 结论腹腔镜保留肾上腺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是一个安全合适的选择,经腹腔途径行保留肾上腺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较后腹腔途径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