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E-learning平台(以下简称“E-learning”)在培养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二年级护理本科生176人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E-learning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后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前后两次自主学习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ness in learn-ing,SRSSDL)得分,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课程成绩优良率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台使用情况。结果 除学习策略外,SRSSDL各维度及总分在应用E-learning后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分提高了(5.6±23.0)(P=0.002);应用E-learning后,高分段学生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良率提高了24.54%。90%以上的学生认为E-learning能满足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能力。结论 在教学中应用E-learning平台能够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课程平台使其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E-learning环境下PBL教学在防原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陆军军医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1班(实验组)120名学生和2014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3班(对照组)14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为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实验课教师告知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操作演示后,学生自己练习;实验组采用 E-learning环境下PBL教学,实验课采用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仿真软件进行授课。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79.61±7.71)比对照组高(73.66±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74.2%(89/120)的实验组学生反映对E-learning环境下PBL教学具有较好的学习体验;72.5%(87/120)的学生认为能较好地掌握防原医学的知识;82.5%(99/120)的学生认为使用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仿真软件能较好地熟悉并掌握核事故医学应急操作流程;80.0%(96/120)的学生认为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77.5%(90/12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升学习的自主性;84.2%(101/120)的学生认为能更好地加深对防原医学知识的理解。结论 E-learning环境下PBL教学应用在防原医学教学中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可获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案例-PBL结合SPSS软件应用在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医学实验专业2个班分别实施5次案例-PBL教学(实验1班)和案例-PBL结合SPSS软件应用教学(实验2班)。任课教师提前1周发送每次课的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和讨论;课上小组代表讲解,成员补充和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剖析和总结;另外,实验2班缩短课上讨论时间,增加介绍SPSS软件使用案例的操作步骤和如何正确解读分析结果。对照班学生仍采用传统教学。采用问卷调查、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来评估教学效果。组间数据比较应用SPSS 21.0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5次过程考核成绩方面,2个实验班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2班在t检验、秩和检验和直线相关3个章节考核成绩最优(P<0.05);但3种教学方式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两个实验班94%~100%的学生认为,案例-PBL和案例-PBL结合SPSS软件应用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效果均优于传统教学(P<0.05);且实验2班认为教学效果好的学生比例更高。结论 案例-PBL结合SPSS软件应用教学,可进一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知识体系和培养统计实践能力。但不会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在口腔医学本科课程《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分析实验操作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参加《口腔正畸学》本科课程的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头影测量分析实验操作课采用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成绩以及对课程重难点的掌握程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授课方式认可度更高,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深入理解正畸头影测量课程重难点,学生自我感觉对课程掌握程度及总体学习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后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课程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有助于提升口腔医学本科课程《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分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混合式教学可以综合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有待在大学课堂尤其是医学教育中探讨和实践。方法 本研究以两个临床医学三年级本科班为主要对象(共计84人),在预防医学疾病筛检课程中应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采用课前制作教学视频、布置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师生线上交流;课内随堂测试、实施小组汇报、讨论和教师点评;课后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的翻转课堂模式。基于问卷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卡方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学生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1份,75.31%的学生(61/81)认为混合式教学有趣味性,93.83%的学生(76/81)认为该形式对掌握学习内容有帮助。与传统课堂相比,认为有趣味性的学生更多地选择参与式学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01,P=0.028)。认为对掌握内容非常有帮助以及准备时间少的学生倾向于参与式学习。结论 SPOC混合教学规避了传统课堂的诸多弊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动机和参与感,为提升医学生素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培训课程在麻醉科临床模拟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至2017年某大学麻醉学专业20名大三学员纳入研究,共设置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置管3项模拟操作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自信心、操作知识及操作技能分别通过Likert量表、多选题测试和教员评分等指标评估教学效果。运用SPSS 16.0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培训前后自信心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知识测试和操作评分。结果 学员对3项操作的自信心、知识掌握和操作评分在培训后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提升幅度最高[(7.55±2.40) vs. (15.55±1.84),P<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学习,对此次培训的课程体验感到满意。结论 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临床模拟操作培训能帮助学员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要点,并促进操作技能教学的个体化和规范化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心血管介入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对心脏超声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构建超声数据源的仿生3D打印模型,并探讨其在超声教学及模拟演练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员60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超声仿生3D打印心脏模型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PPT教学联合PBL教学法。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4±8.2)分和(74.8±9.4)分,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1±5.6)分和(71.5±8.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心脏超声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对介入心脏病的理解、介入操作技能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的反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仿生3D打印联合PBL法有助于加强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提升心脏超声的学习体验、提高介入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员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公选课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课程混合式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229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结课后采用自编问卷及焦点小组访谈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98.5%的学生较喜爱“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超过93%的学生认为结合视频案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对提升其学习兴趣、共情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促进作用。质性研究结果提炼出“学习自主性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两个主题词。结论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2016级1至10班44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每班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5~6人,在内科实验教学中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扮演临床病例的情景教学法,课后发放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结果 90.45%(398/44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91.36%(402/440)的学生认为增强了与同学的合作能力,90.23%(397/44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等多种能力,87.27%(384/440)的学生认为标准化病人教学形式能提高教学满意度。结论 将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学研究生对R软件及数据可视化软件的使用和需求情况,为高校今后统计教学安排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31日选择本校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在线收集R软件及数据可视化软件的使用和需求情况问卷,利用χ2检验比较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45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23.90%的学生使用过R软件,28.29%的学生使用过数据可视化软件,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软件重要且感兴趣。超过一半学生倾向授课教师的年龄为50岁以下且开展理论知识结合软件操作及其他教学模式。不同专业学生对是否需要开设R软件相关课程和开设学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公共卫生专业对开设课程的需求比例最高(83.0%)。不同学位类别对R软件课程设置类型和开设学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术型研究生希望将课程设置为选修的比例较高(66.0%)。学生在使用R软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编程语言、英文操作界面等。在使用数据可视化软件的过程中主要遇到的困难为软件内置模板太少、功能不能满足实际...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