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以出膏率、有效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信息为考察指标,探索经典名方易黄汤古代煎煮方法与现代煎煮方法的差异性,为该经典名方的基准样品制备及复方制剂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炮炙大法》《简明医彀》及《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记载的煎煮方法分别对易黄汤进行煎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488 nm处测定样品中的多糖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的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结合出膏率进行易黄汤3种煎煮方法的差异性分析。指纹图谱检测条件为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5%~8%A;10~35 min,8%A;35~45 min,8%~12%A;45~75 min,12%~17%A;75~105 min,17%~35%A;105~110 min,35%~100%A;110~112 min,100%~5%A;112~122 min,5%A),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按《炮炙大法》记载方法进行煎煮时,易黄汤中的多糖含量高于现代煎煮方法及《简明医彀》记载方法;上述3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均以现代煎煮方法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达原饮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laimTMRSLC 120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2μm),流动相选择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5 min,10%~19%A;7.5~12 min,19%~22.5%A;12~23 min,22.5%~27%A;23~27 min,27%~56%A;27~35 min,56%~84%A;35~36 min,84%~90%A),流速0.3 mL·min-1,柱温30℃,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检测范围m/z 80~1 200。结合对照品保留时间、碎片离子、Pub Chem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运用Xcalibur 3.0完成对达原饮中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别。结果:从达原饮中共表征出161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4个、黄酮类60个、萜类16个、皂苷类26个、苯丙素类18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UPLC-ESI-HRMS~n技术对三草保肝汤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A;2~20 min,5%~12%A;20~35 min,12%~40%A;35~38 min,40%A;38~48 min,40%~80%A;48~50 min,80%A),流速0.3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Xcalibur 3.0软件,根据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等信息,结合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比对,鉴定三草保肝汤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从三草保肝汤中鉴定出了40个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16个、黄酮类19个、蒽醌类2个、三萜类1个、甾醇类1个、单萜类1个,其中有6个化学成分(α-蒎烯、丹参素、表没食子儿茶素、龙胆酸、柚皮素、大黄素)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结论:UPLC-ESI-HRMS~n技术能建立快速、准确分析三草保肝汤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对三草保肝汤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为该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益肺解毒颗粒的化学成分的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对益肺解毒颗粒的成分进行快速鉴别,色谱柱为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2.1 mm×150 mm, 2.6μm),流动相为甲醇(A)-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 1%A;3~7 min, 1%~2%A;7~35 min, 2%~95%A;35~37 min, 95%~2%A;37~39 min, 1%A),柱温35℃,进样量3μL,流速0.3 mL·min-1。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下采集益肺解毒颗粒的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100~1 500,碰撞能量30 eV。利用Xcalibur 4.1软件并结合对照品和文献信息,对益肺解毒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86个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38个、黄酮类34个、苯乙醇苷类17个、酚酸类14个、萜类16个、木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U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对光叶丁公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选用80%甲醇提取光叶丁公藤作为供试品溶液,对光叶丁公藤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2.6μm)进行色谱分离,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2 min,5%~25%A;12~20 min,25%~30%A;20~28 min,30%~38%A;28~40 min,38%~42%A);质谱分析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和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扫描范围m/z 80~1 200。结果:共鉴定出了42个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12个、绿原酸类14个、生物碱类1个、酰胺类1个,其余14个为酯化糖苷类。结论:U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鉴定光叶丁公藤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其中11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后准确鉴定,31个成分在该植物中属首次发现,2个成分在丁公藤属植物中属首次发现,可为光叶丁公藤的物质基础研究和替代品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百合地黄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以乙腈(A)-0. 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 min,5%~11%A; 3~6 min,11%~12%A; 6~8 min,12%A; 8~12 min,12%~20%A; 12~13 min,20%~26%A; 13~15 min,26%~32%A; 15~17 min,32%~42%A; 17~19 min,42%~5%A; 19~20 min,5%A),流速0. 4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SCIEX OS 1. 4软件,根据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在百合地黄汤中共鉴定出49个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甘油酯类5个,苯乙醇苷类15个,环烯醚萜类11个,紫罗兰酮类8个,苯丙素类3个,核苷类2个,有机酸类1个,其他类4个;其中酚酸甘油酯类来源于百合,其他成分主要来源于地黄,4个化学成分(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咖啡酸)经对照品比对鉴定。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能快速、准确分析百合地黄汤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较全面地阐述了百合地黄汤的化学成分信息,为该方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复方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HPLC对人参须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进行测定。方法:采用依利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35min,19%A;35~55min,19%A→29%A;55~70min,29%A;70~100min,29%A→4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433~1.2895μg、0.4056~3.6504μg和0.6132~5.5188μg,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8和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65﹪、99.24%和101.01%,RSD分别为1.96﹪、1.45%和1.58%。结论:该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人参及人参须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薄荷、徐长卿、肉桂、丁香、牡丹皮5种含挥发性成分饮片在不同煎药时间点、使用3种不同煎药方式(传统砂锅后下、中药煎药机后下及中药煎药机正常煎煮)时汤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煎出量大小,明确使用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的煎药方法。方法:利用HPLC-GC测定汤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煎药方式下挥发性成分煎出量的差异性。结果:汤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中药煎药机大于传统煎药工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中药煎药机后下与正常煎煮2种煎药方法对挥发性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时可随复方其他饮片一起煎煮而不必采用"后下"方法;传统煎药方法煎煮此类饮片时"后下"是必要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H9c2心肌细胞和UHPLC-Q-TOF-MS技术筛选荭草花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用心肌细胞选择性地结合荭草花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洗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后,使细胞靶点失活,被结合的活性成分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采用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95%~79%A;2~5 min,79%A;5~6.5 min,79%~60%A;6.5~7.5 min,60%~55%A;7.5~9.5 min,55%~0%A;9.5~10 min,0%~95%A),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通过采用对照品比对及二级碎片离子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检测出荭草花提取物中可与心肌细胞结合的17个成分,采用对照品比对后,确定8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依次为原儿茶酸,儿茶素,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N-p-香豆酰酪胺,槲皮素和山柰酚。结论:通过分析心肌细胞破碎液中与活性细胞相结合的成分,筛选出了荭草花提取物中能与心肌细胞有相互作用的成分,为明确荭草花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玉勤  范国荣 《中草药》2021,52(4):1143-1150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并结合多种化学计量方法,筛选特征化学成分,区分不同来源的药材,综合评价中药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补骨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similarity analysis,SA)、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化学计量方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X Select HSS T3 xp(150mm×2.1 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5%~10%A;10~15 min,10%~35%A;15~25 min,35%~60%A;25~35 min,60%~85%A;35~50 min,85%~95%A;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为246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以补骨脂素为参照,绘制11批样品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进行相似性评价分析,确定共有峰,并采用SIMCA 13.0、SPSS 22.0软件进行HCA和PCA。结果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煎药方法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四逆散、保和丸等4个传统方剂分别采用现代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进行煎药,对比两种方法的煎出率。结果:现代煎药机煎药法操作规范的,可从多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药物煎出率高,且煎出的药剂有效成分含量高,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传统煎药法。结论:现代煎药机煎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煎煮时间和不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的蒽醌类、蒽酮类及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大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Orbitrap MSn)准确挖掘大黄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离子,通过特征离子确定尽量多的化学成分离子对,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QQQ-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获取各种成分的峰面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煎煮方式对大黄煎出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煎煮时间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化学成分均有影响,短时间煎煮(15 min)有利于双蒽酮苷类和蒽醌苷类成分煎出,长时间煎煮(60 min)则利于鞣质类成分煎出;与沸水浸泡相比,沸水煎煮有利于蒽醌类、鞣质类成分煎出。结论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明确指出了短时间煎煮或浸泡利于大黄泻下功效的发挥,长时间沸水煎煮利于清热解毒功效的发挥,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黄芩饮片与煮散在相同煎煮条件下,不同时间煎出液中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率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及黄芩素含量,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47∶53),检测波长280 nm。以有效成分含量及干膏率为指标,比较相同条件下黄芩饮片和煮散在不同时间点的煎煮效果。结果:黄芩煮散第1,2次煎煮时间均为10 min,黄芩饮片则依次为30,10 min。不同时间点黄芩煮散煎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含量及干膏收率均高于黄芩饮片煎液。结论:煮散的煎煮时间较传统饮片明显缩短,具有省时、省材的优点,为煮散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历史渊源、煎药方法、汤剂质量三个方面比较煎药机与传统制备汤剂的方法,探析二者的差异,以帮助临床治疗时尽可能在药物煎煮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汤剂的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对比显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有研究较薄弱,急需加大二者的综合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制附片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群的变化规律,探讨制附片的科学煎煮时限。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不同煎煮时间的制附片化学成分群信息进行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手段对采集得到的高精度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并鉴定出随煎煮时间变化显著的差异化合物,并对其变化规律、毒性及活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及t检验筛选得到15个差异化学标志物;通过分析4 h内不同成分的变化规律发现,制附片煎煮过程中尼奥林等众多酯性生物碱并不受热水解,成分变化主要是单酯型生物碱向醇胺类原碱的转变,而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是次要的。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制附片若以发挥镇痛抗炎作用为主,建议常规煎煮0.5 h即可;若以发挥强心作用为主,还需要对单酯型生物碱与醇胺类原碱的强心活性进行系统比较,才能够确定久煎的必要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生石膏煎煮工艺对清肺排毒汤微粒体系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以生石膏的不同煎煮方式(直接煎、先煎、包煎、另煎)制备清肺排毒汤水煎剂及配方颗粒调配液,以830×g、3300×g、13 200×g的离心力通过梯度离心法分离各水煎剂和配方颗粒调配液中的固体微粒,对微粒体的粒径、电位、形貌、元素分布及蛋白质、多糖含量进行表征。结果 各水煎剂组和颗粒剂组微粒体的粒径均随着离心力的增大而递减,且水煎剂组微粒体粒径均大于颗粒剂组。各水煎剂组和颗粒剂组微粒体的电位始终为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煎剂的制备方式与生石膏煎煮方式显著影响了清肺排毒汤微粒体形貌,生石膏直接煎和另煎组水煎剂微粒体呈现大小不一的球形和椭球形团聚形态,其中分散着片状和纤维状物质;生石膏先煎和包煎组水煎剂微粒体呈现网状结构;颗粒剂微粒体表呈不规律的块状堆积状态。各微粒体的主要元素为C、O和Ca,多糖含量高于蛋白质,但水煎剂组微粒体中多糖的含量均低于颗粒剂组微粒体。结论 共煎共煮形成的清肺排毒汤微粒体的粒径、电位、形貌、元素分布及蛋白质、多糖含量与配方颗粒调配液均不同,并且生石膏的煎煮工艺也会影响水煎剂微粒体的理化性质及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种煎药器皿对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优选最佳的煎煮容器。方法:选择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4种煎煮器皿,以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含量及煎液的特征图谱为指标,探究不同煎煮器皿对白芥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和煎液特征图谱的影响。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传统砂锅、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提取的芥子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 04%,0. 07%,0. 84%,0. 97%。传统砂锅与陶瓷锅、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 98,0. 82,0. 68;陶瓷锅与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 79,0. 62;圆底烧瓶与不锈钢锅所制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 97。结论:不同煎煮容器所得白芥子煎液中芥子碱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传统砂锅与圆底烧瓶、不锈钢锅所得煎液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黄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的水煎液中,二者的化学成分具有加和性,无新成分出现。而配伍后水煎液中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溶出率较配伍前降低了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考察经典名方清上蠲痛汤的煎煮时间、加盖与否和锉散粒度等工艺参数对其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确定清上蠲痛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 建立清上蠲痛汤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指标成分的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对清上蠲痛汤的煎煮工艺和锉散粒度进行优选。结果 确定了清上蠲痛汤的煎煮工艺为取日剂量饮片,粉碎(过4目筛),加水406 mL浸泡30 min,煮沸后再煎煮20 min,滤液趁热过200目筛,残渣加水316 mL,煮沸后再煎煮15 min,趁热过200目筛,合并2次滤液。结论 从指标成分含量和出膏率等方面考察清上蠲痛汤的煮散质量,较为全面地展示全方信息,为清上蠲痛汤后期标准研究和其他煮散类经典名方的煎煮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