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前医学教育呈现综合化趋势,打破学科之间界线、加强学科间有机联系、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医学教育模式正逐渐形成。本文对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力度不大、教职员工未能形成好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整合教学单位、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和“团队负责人制”、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教学、整合课程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等综合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国家临床分阶段考试成绩的分析,为医学院校整合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假设检验对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临床分阶段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考试通过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总成绩、学科平均掌握度、系统平均掌握度等方面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临床分阶段考试中的总成绩和通过率都明显高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但在部分学科和系统的掌握度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甚至低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如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产科学的平均掌握度为4.04分,略低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的4.11分。这说明整合医学教育改革在部分学科和系统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 医学院校在实施整合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时,特别要注意对比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合理安排整合医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同时要加强整合医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训,保证整合医学教育改革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方案为,9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10个教学模块,期间穿插PBL和TBL案例讨论、临床观摩见习、翻转课堂教学及未能整合的其他学科教学。为了评估学生对整合课程的兴趣和内在动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对149名学生、16名基础教师和10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愿意参与课程整合、PBL和TBL案例讨论,少于10%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认为新课程体系知识不连贯;但随着年级增高,不愿意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比例从6.7%增加到95.0%。大多数基础和临床教师认为,新课程体系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其辨析能力增强;但没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后期教改中,针对课程衔接、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等细节,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评价整合课程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届毕业的接受整合课程教学的实验班学生(45人)和未接受整合课程教学的普通班学生(82人)在校期间公共基础课程、毕业考试、实习出科考试、部分未整合课程考试成绩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比较两班学生经过不同课程模式学习后成绩提高程度,从而判断整合课程实施效果;班级间比较采用SPSS 19.0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两班学生14门公共基础课程中,有13门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班学生在入校时的智力水平及学习能力没有差异。毕业理论考试中,实验班总成绩平均分为(54.71±8.58),高于普通班的(49.13±12.21)分(P=0.008);且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得分高于普通班(P=0.015,P=0.022,P=0.002)。毕业技能考试(OSCE)中,实验班总成绩平均分为(69.56±5.64),高于普通班的(65.74±5.37)分(P=0.000);且问诊及查体、临床思维、医患沟通等成绩均高于普通班(P=0.019,P=0.001,P=0.000)。实习出科考试中,实验班学生得分均高于普通班,内科、外科、妇产科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15,P=0.003),但是儿科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未实施整合的专业课程方面,两班学生的眼科学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另3门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P=0.058,P=0.899)。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方面,实验班总体平均分为(429.690±31.197),高于普通班的(412.370±46.858)分(P=0.048);在各学科笔试成绩中,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内容实验班得分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22);在不同认知层次比较中,实验班的记忆题和应用题得分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41)。结论 整合课程模式比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整合课程并没有固定形式,需要通过科学的效果评价,不断进行调整,从而保障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课程首次实施在线PBL教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3个年级共计357名学生参与了在线PBL教学。学生们前期具备了课程融通整合的知识技能基础,导师们进行了充分的学情分析、软硬件准备和教学设计。师生借助“腾讯会议”软件平台顺利实施了在线PBL教学,并且该教学活动在学生中获得较好反馈,课程满意度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融通整合为在线PBL的案例设计奠定了基础;在线PBL教学的成功实施也体现了课程融通整合的改革初衷。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临床医学本科小班第三学期开展的骨骼肌肉系统整合课程为例,从建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思路、课程实施方案、课程优势、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初步探讨全线整合基础和临床学科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的实施模式。总结并提出了撰写专用配套教材、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合理安排课程、保证学习效果、加深各学科知识融合度等亟需重视及解决的问题。为构建连贯完整的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取当前我国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公因子,分析和解释公因子的实际意义。方法 对我国15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筛选和归类。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评价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四大公因子分别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结论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应高度关注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步进行,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为例,通过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进行调研,总结出痤疮、足癣、疣、毛囊炎、鸡眼与胼胝、日晒伤等是部队人员高发的皮肤疾病,并将调研结果应用至空军军医大学皮肤疾病课程整合工作中。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按照“系统-器官”为中心,结合军医大学的教学任务与特色,将皮肤病学、整形外科和烧伤与皮肤外科系统整合,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排。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针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可为军医院校的课程整合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器官为中心”整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教学的满意度,揭示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二系及儿科系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就“以器官为中心”循环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展开学生满意度调查。调查采用统一自制调查表,共设定18个学习满意度相关问题,由问卷星软件分发及收集调查表。采用R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及词频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学生对“以器官为中心”循环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欠佳。词频分析显示,学生问题反映的焦点在于课时少、内容多、教师授课太快、整合体现不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生的满意度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是否主动复习相关(P<0.05)。结论 教研室应充分总结“以器官为中心”整合教学模式下《循环系统疾病》课程的教学经验与不足,努力做到课堂讲解清晰,整合基础及临床知识,鼓励学生及时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差异,评价整合课程实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实施整合课程教学的63名学生和未实施整合课程的183名学生以及7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情感、认知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展开评价,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情感领域评价指标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科学精神方面,教师认为试验班优于普通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1、0.001);在认知领域,学生对两种课程模式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认可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试验班认可程度高;在动作技能领域,超过55.3%(42/76)的教师认为试验班优于普通班;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专项操作技能(P=0.077)和人际沟通能力(P=0.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整合课程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科学精神、新知识的积累、知识体系构建、病历书写及体格检查、临床思维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表现更为突出,在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无法满足现代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人才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计算机教研室立足于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探索计算机教学改革。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和专业开设课程,采用任务教学为主导的系列新方法,使用更为全面、合理的考核评估方式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该模式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主要任务,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总结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在重庆医科大学实施中的经验,分析参与教育改革的学生成绩,结合重庆医科大学实际情况,发掘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整合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泌尿生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整合课程教学通过重组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教材、改善教学环境、组建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医学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OSBC)的医学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容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科间的界限。重庆医科大学为进行OSBC改革重新构建了教学体系,将传统的24门课程合理整合成12门,同时从各基础和临床教研室遴选人员组建了全新的整合教学团队。从2011年开始组建卓越班进行OSBC教学试点,通过与传统教学班相比较,在学生满意度调查、考试成绩和及格率等方面,试行OSBC的卓越班均优于传统教学班;相关教改经验有利于在全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面推行OSBC。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生班全体学生为对象,就“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下收获较大,对此项改革的总体评价较好,对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因素、教材内容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并赞同学校开展此项改革。学校应该充分总结“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编写整合课程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和整合课程教学组织建设、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重庆医科大学附医学整合课程改革中超声影像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把“整合”简单地理解为“组合”;超声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超声影像学教学目的与整合课程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目的侧重点不同;临床教师超声基础薄弱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参与整合课程教学的教师首先必须深入领会整合医学教学改革精神,明确整合医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医学生临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非单纯的医学知识的灌输;其次,对整合课程中超声影像学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最后应充分利用好影像归档和通信(PACS)系统,以弥补临床教师超声基础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空军军医大学经过精心设计,构建了本科学员基于军事卫勤的整合式临床诊断课程体系。该体系以诊断证据为导向,以诊断方法为牵引,以诊断病例为实践,结合疫情新形势形成了三位一体“四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穿插的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时,将军事医学内容有机融入其中,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该课程体系确定了具体的知识、能力、素养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核心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教员和学员满意度大幅提升,军事医学技能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更好地满足了空军卫勤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医学实验等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引导实验教学模式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从而创建一个以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实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管理机制方面,重庆医科大学成立隶属于学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实验教学大纲,开展分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等医学实践活动.形成系统完善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流程。以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并深入探索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指出:今后专科临床医学专业重点是为农村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生,且要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及基本技术的课程。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总学时34学时,传统授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学时仅6学时,难以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全科医生工作内容的模拟性演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从2017年开始,我校临床医学院全科教研室对该课程进行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本文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评价设计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