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虽然近年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CAS)发展迅速,但仅作为预防性治疗,CEA仍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例,均实施CEA手术,颈丛麻醉,行颈动脉夹闭试验,决定是否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16例患者CEA术后脑缺血症状显著改善,且未出现一例围手术期内的脑卒中和死亡事件,随访也未出现卒中事件。结论:本文研究进一步证实CEA手术十分安全,在预防卒中以及改善各种脑缺血症状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雅凤  唐晟  刘宗琼 《护理学报》2005,12(12):27-28
总结了1998年6月-2005年7月8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体会。手术前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作好危险因素的评估,观察血压的波动范围,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脑缺血、脑血流过度灌注、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手术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做好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术前护理经验。认为术前护理的要点是重视术前教育,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脑缺血症状,配合医生适当调节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做好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本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后第8天脑出血,经治疗后好转出院;5例切口血肿,其中1例因血肿小行保守治疗,4例紧急施行血肿清除术,均顺利出院;4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征象,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对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危险因素的评估,观察血压的波动范围,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脑出血,脑血流过度灌注,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手术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术后随访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除1例出现不可逆脑损坏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复查颈动脉血流通畅,无再狭窄.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其术前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治疗的基础护理措施,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关键,健康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促进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继芳 《护理研究》2004,18(10):1782-1783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将颈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据报道颅外段颈动脉为原发灶约占缺血性脑中风的75%,可通过手术明显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我科于2003年9月27日成功为1例患有左侧颈动脉狭窄已达80%,并伴有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的病人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通过对围手术期的血压严密监控,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预防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效的血压管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颈部及大脑中动脉血管血流峰值,并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颈动脉血流峰值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建立临时转流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脑组织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在3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使用颈动脉转流管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CD、EEG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监护价值。方法采用TCD对CEA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利用EEG对CEA患者脑功能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1)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夹闭后:9例TCD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减慢,其中2例血流速度下降40%以上,在术中采用了内分流管。12例EEG呈轻度异常,5例EEG呈中重度异常。1例EEG正常。其中3例EEG波幅下降一半以上,采用了内分流术。9例VMCA减低的病人中,7例同时伴有EEG变化,其中3例EEG呈中重度异常的患者中,有1例VMCA无明显减低;(2)CCA和ICA重新开放后:13例TCD示VMCA增快,11例EEG慢波减少,波幅增高,5例EEG无明显变化。结论在CEA术中进行TCD、EEG监测对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脑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抑郁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6月在我院心身科病房住院的78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住院2周后及出院前1d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in illness scale,MUIS)测评。结果观察组住院后2周及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2.
洪震  许勤 《护理学报》2008,15(9):8-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4月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化疗不良反应问卷对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与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48~97(73.72±13.90)分。18%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63%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化疗不良反应总分4-23(11.85±4.6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39,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护士应充分重视化疗不良反应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与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13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青光眼自我管理问卷和视功能损害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2.03±11.15)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37.00±5.16)分,生活质量总分为(118.66±18.43)分。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青光眼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影响其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explicate the link between parental uncertainty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as a way to stimulate advancement i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erious illness.
Methods: The literature on 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theory and its reconceptualization-parental uncertainty in serious childhood illness-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are reviewed and synthesized. Pertinent method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issues are discussed.
Conclusions: The literature indicates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link between parental uncertainty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This linkage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support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erious childhood illnes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60例符合鼻咽癌诊断的患者,应用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1.P〈0.01),与生活质量中的情绪功能(r=0.273,P〈0.05)、认知功能(r=0.264,P〈0.01)、社会功能(r=0.295,P〈0.01)呈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鼻咽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in Illness Scale for Adults,MUIS—A)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6.72±13.92)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明确性得分最高为(34.77±4.24)分,其次为复杂性(21.04±5.66)分,不可预测性得分最低为(15.65±2.5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水平、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存在差异(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疾病不确定感回归方程的有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水平和自觉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降低或更好地应对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解放军第401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COPD患者104例,使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the 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分值范围为46~138分,平均(88.08±16.14)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67±0.49)分。处于不确定感低程度的患者12例占11.54%,中等程度者89例占85.58%,高程度者3例占2.88%。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疾病不确定感,而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otential mediating/moderating influence of both illness intrusiveness and asthma severit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llness uncertainty and depression in a college sample of older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N = 40) with histories of childhood asthm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ed illness uncertainty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depression. Howeve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neither illness intrusiveness nor asthma severity served as mediators in the uncertainty–depression relationship. Examination of moderator effects of intrusiveness and severity on the uncertainty–depression relationship revealed an interaction for severity only; thus,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depression was at its maximim under conditions of increased illness severity. Results suggest that cognitive appraisal mechanisms involving decreasing ambiguity about illness may be worthwhile targets for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9.
张晖  王瑞霞  王爱田  师静  张慧贤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41-1142,1158
目的调查分析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且文化程度影响其疾病不确定感(P〈0.05);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常模组(P〈0.05);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普遍较高,且与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护士应关注并了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通过针对性地提供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可获得的社会资源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在首次抗病毒治疗前疾病不确定感的状况,确认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状况,探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某院拟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丙型肝炎患者首次抗病毒治疗前疾病不确定感的得分为(88.79±15.63)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41.902±4.863)分,高于一般人群社会支持平均分(t=14.226,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应对方式中"面对"和"回避"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屈服"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分别与"面对"、"回避"呈负相关(P0.01),与"屈服"呈正相关(P0.01)。结论疾病不确定感在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普遍存在,且多数患者处于中等水平;与一般人群比较,患者有较高的社会支持,且社会支持高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程度低,反之则高。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可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如"面对"和"回避"等,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