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 (DM )患者和对照者神经传导速度 (NCV)及H反射 ,探讨这项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发现DM患者的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的价值。方法 :无神经系统症状的DM患者和对照者各 5 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肘至腕 (至踝 )段NCV ,并在窝引出H反射。结果 :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NCV及H反射的异常率为 4 6 %~ 72 %。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结论 :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M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在检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周围神经亚临床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的长期大量饮酒者(病例组)和48例对照组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F波,以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和胫神经的NCV,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病例组NCV 640条神经中异常79条,异常率为12 3%,对照组768条神经中异常8条,异常率为1 04%,差异显著(P<0.01).病例组下肢NCV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P<0.01);病例组F波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CV检测对早期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和 F波检测。结果:四肢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肌电图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F波检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敏感地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神经传导速度对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Ⅱ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以本室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本组NCV异常63例,占78.8%,且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最明显。在所检神经中,下肢腓肠神经的异常率最高,为57例,占90.5%。患者NCV异常与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s disease,KD)的肌电图特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方法:对7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并与18例年龄相匹配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进行对比。结果:KD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动作电位波幅与AL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最高(71.43%);两组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传导速度、F波出现率及H反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D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低于ALS组(P<0.05),而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高于ALS组(P<0.05)。两组的针极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但KD组出现进行性的神经源性损害比例要低于ALS组。结论:与ALS比较,KD的肌电图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及神经传导异常为主要表现,且神经传导以感觉神经轴索损害更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60例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测双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双下肢胫神经F波,H反射,以及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和L_4、L_5、S_1相应的椎旁肌肌电图(EMG)。结果 :60例患者中针极肌电图异常46例,异常率76.6%,均为神经源性损害。其中L_4、L_5、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6例,L_4、L_5水平神经根性损害16例,L_5、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2例,L_4水平神经根性神经源性损害6例,L_5水平神经根性损害13例,S_1水平神经根性损害3例。神经传导检测运动诱发波幅减低或引不出22例,感觉神经波幅减低或引不出4例。双下肢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26例;60例患者中H反射异常35例,异常率58.3%。结论:肌电图可作为椎间盘突出症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20例SCD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磁运动诱发电位(mMEP)及肌电图(EMG)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SCD组NCV 75%患者异常,其中下肢MCV异常率为85%,SCV异常率为95%;SEP异常率为75%,下肢异常率为100%,上肢异常率为33%;m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明显长于对照组,异常率为100%;EMG神经原性损害占75%.结论:神经电生理测定对SC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病变所累及部位定位的了解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电生理检测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作脑电图(EEG)、脑干诱发电位(BAEP)、神经电图(NCV)及肌电图(EMG)的检测和分析.结果:3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EEG异常27例(75%),EEG改变以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患者的EEG异常程度与饮酒量、饮酒年限呈正比关系.BAEP异常26例(72.2%),EMG检查综合判断提示神经源性损害.MCV异常率为63.9%,SCV异常率为83.3%.结论:应用电生理检测能全面反映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损害,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16例CIDP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64条运动神经、48条感觉神经及96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缓慢进行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6.25%,MCV减慢占60.46%,F波异常占95.83%,H反射异常率占75%,SCV减慢占77.0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占39.58%.结论 CIDP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多灶性脱髓鞘为主伴有不同数量的轴索退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ID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脱出患者EMG、NCV、SEP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赣肋痈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451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针电极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结果:EMG异常298例(66.1%),均进行手术治疗,胫神经H反射异常165例(36.6%);NCV异常16例(3.5%),提示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SEP异常372例(82.6%),以P40潜伏期延长为特点,而3例合并脊髓压迫的患者主要为波幅降低或未引出,结论:EMG、NCV、SEP三项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电生理检测异常率,还可以对神经根损害程度,范围以及对周围神经,脊髓损害等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56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37例,占66%(37/56例)。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40/112侧),尺神经异常率为26.8%(30/112侧),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69/112侧)。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10/56)。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 (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 ,与健康人对照 ,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且有症状组更显著 (P <0 0 5 ) ;患者的NCV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 ,而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定量感觉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ST仪检测118名正常人与136例DPN病人的冷觉(CS)、热觉(WS)和振动觉(VS)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DP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指和足背QST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CS、WS、VS阈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不同部位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PN组CS、WS、VS的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P<0.05),CS、WS的异常率高于VS的异常率(P<0.05);DPN组患者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均高于单纯DM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程>5年组的MCV、SCV、CS、WS和VS的异常率均高于病程≤5年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HbAlC正常组和HbAlC异常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T能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常规NCV检查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应用MEP,NCV联合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对糖尿病(DM)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DM病人的MEP及NCV。结果:MEP异常率82%(41/50)。表现皮层、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地MEP结果无明显影响。NCV异常率70%,主要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MEP、NC检查对诊断DM的锥体束功能损害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价值,二者结合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4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H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NCV测定,其中20例同时作了H反射检查。结果显示NCV较正常组减慢,异常率为25%~6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SCV异常率高于MCV,尤以腓浅神经SCV最灵敏。研究发现,患者的NCV与年龄、血糖值无明显关系,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H反射的异常率为85%,它可反映近髓段神经的功能状态,而NCV主要反映远端神经的功能。此两项检查结合临床,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由38%上升至76%,并能初步了解神经病变范围。因此NCV和H反射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波幅(Amp)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受试者为糖悄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5例,对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共100条,就其感觉传导速度(SVC)及其诱发的波幅(Amp)进行分析,并与胫神经,正中神经进行比较,结果:混合神经的异常率明显低于皮神经,尤以无周围神经症状的糖尿病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皮神经的SCV,Amp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远端受损的早期诊断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例农村青壮年DPN患者的临床特点,测定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与180例城镇相同年龄组DPN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农村青壮年DPN患者临床特征如麻木、丧失劳动能力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周围神经重度损害所占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农村青壮年DPN患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不仅以感觉.神经损害为主,且大多数伴有运动神经不同程度的损害,重度损害者可因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山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以提高对平山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EMG)、F波及交感皮肤反应(SSR)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对126条神经进行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总异常率为16.7%(21/126),主要表现为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最小潜伏期为(28.70±3.10)ms,平均出现率为47.70%,总异常率为76.2%。患者患侧上肢及对侧上肢远端肌(不包括肱桡肌)EMG呈神经原性改变者分别为1000及90.5%,主要异常表现为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延长、波幅增宽、多相波增多及募集相等异常。上肢远端肌EMG异常率为91.5%,明显高于上肢近端肌的8.0%及下肢肌的3.5%。结论:平山病可出现神经电生理上的亚临床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研究表明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动物模型,通过在组织内能促进血管再生和增加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能改善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30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60条下肢,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治疗组和对侧下肢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对照组,各30条下肢。 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自主症状问卷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 < 0.01),治疗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P < 0.01),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