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心圆硬化伴肌萎缩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因“表情淡漠伴右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01-10-24入院。此前1个月出现懒言少语,反应迟钝,口角左歪,右侧肢体无力,半月前出现双手肌肉萎缩。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右侧中枢性面瘫,双手大小鱼际肌与骨间肌萎缩,无肌挛与颤动,右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左侧肌力Ⅴ级;肌张力降低,感觉正常,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Oppenheim征阳性。血清免疫学与脑脊液检查正常。脑电图呈局限性慢波。肌电图(EMG)检测双侧大小鱼际肌及骨间  相似文献   

2.
患者,南,43岁,内蒙人。主诉“睡眠增多1个月余,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10天”。患者于2001年8月上旬无诱因家人发现患者容易困倦,睡眠时间有所增加,当时未引起注意,8月30日以来家人发观患者反应迟钝,容易忘事,有时出现言语错乱,并且患者诉双眼视物模糊,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占位病变”,当时未查视力,未治疗。来我院,门诊行头颅MRI检查后收住神经内科。  相似文献   

3.
同心圆性硬化(Balo氏病)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亚型。由于其典型的MRI表现对诊断有极大的帮助,近年报道渐多,我们曾收治1例,现复习文献并报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活检诊断同心圆性硬化(Balo氏病):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经脑活检证实的同心圆性硬化,目内外尚未见到报道,本文报告2例经脑活检证实的同心圆性硬化,其临床特点为亚急性发病,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CT 扫描,两侧额/颞叶白质可见片状/圆形低密度影.脑活检示典型的同心圆性髓鞘脱失。  相似文献   

5.
同心圆性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观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心圆性硬化(concentric sclerosis)又称Balo病,是一种罕见的脑白质脱髓鞘疾病,国内自1980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约有近20例报道。笔者遇到1例。追踪随访3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夜间阵发性左肩关节疼痛20d入院。患者入院前20d无诱因于夜间出现左肩关节疼痛,为针刺样,持续约1h后自行缓解,持续数日后疼痛消失,渐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及左颜面麻木,左上肢麻木以左肩及左上肢远端为主,数日后出现右肩关节疼痛,性质同前。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头昏、头痛,无视物模糊,睡眠稍差,平素体健。门诊行头颅CT后,以缺血缺氧性脑病收入。入院时体格检  相似文献   

7.
同心圆硬化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同心圆硬化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并与多发性硬化比较。方法 总结临床确诊的同心圆硬化4例,均行头颅影像、腰穿、神经电生理检查,2例行脑活检。结果 4例发病平均年龄33岁,均以淡漠、反应迟钝、少语等症状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性格和行为改变,如交往困难、淡漠寡言,均有疲乏感,3例有强笑强哭,2例偏身肌力减退。激素有一定疗效,4例随访无复发。头颅影像除1例外均为多病灶,病灶早期可见“煎鸡蛋”样改变,CT上强化不明显,而MRI上呈明显环形或半环形强化。同心圆影像改变多需数月追踪始现。病灶常累及皮质及皮质下区域,虽多且大,但症候较轻。2例活检证实脱髓鞘且有明显同心层改变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袖”样浸润。结论同心圆硬化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存在“影像与症候分离”现象,且多数同心圆改变需追踪可见。该病从起病、临床症候、影像特点等方面与多发性硬化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影像学在多发性硬化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灶多发和时间上复发-缓解的特征。自1982年以来临床诊断一直沿用Poser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确定诊断标准和实验室支持确诊标准。辅助诊断MS的影像学手段包括CT和MRI。由于影像学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临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多发硬化病例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临床上均具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灶分布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34例,其中垂直于侧脑室分布30例,脊髓颈段、中上胸段19例;其它部位单位发5例.病灶直径从3mm~5cm;病灶形态是团块样41例,条带状17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新发病灶及活动期病灶增强后均见强化,呈斑片状、环状或线状强化,陈旧性病灶不强化.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可对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明显诊断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5年来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出MRI对MS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并能发现无症状的亚临床病灶。EP,CT等可作为辅助检查。对病灶鉴别有困难或辅助检查缺乏时,可结合临床给以激素作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同心圆性硬化(Balo病)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我们最近收治一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当地农民。因“头晕头痛半年,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于2005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头晕头痛,以劳累后为主,休息后可缓解,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同心圆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2015年间收录的同心圆硬化病例报告文献,并分析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46个相关研究,包括72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6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7.88±9.85)岁。2例发病前有疫苗接种史,另2例发病前有感冒前驱感染史。53例(73.61%)患者以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19例以头痛、头晕或言语不利等为首发症状。52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查,其中30例正常、5例脑脊液压力增高、13例脑脊液蛋白增高、10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阳性。同心圆硬化病灶累及部位最多见于额叶,其余累及部位还包括顶叶及半卵圆中心等。大多数均为多发病灶,仅3例为单发病灶。个别同心圆硬化可伴随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与周围神经损害(1例)。结论中国同心圆硬化以中青年常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无诱发因素,常见首发症状包括肢体障碍、头晕、头痛,实验室检查常无明显异常,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出现率较低,诊断依赖于头部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临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多发硬化病例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临床上均具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灶分布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34例,其中垂直于侧脑室分布30例,脊髓颈段、中上胸段19例;其它部位单位发5例。病灶直径从3mm~5cm;病灶形态是团块样41例,条带状17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新发病灶及活动期病灶增强后均见强化,呈斑片状、环状或线状强化,陈旧性病灶不强化。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可对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明显诊断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同心圆硬化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现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变异型.本院最近收治1例误诊为脑梗死的同心圆硬化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是以白质脱髓鞘改变为特点,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之一。时间和空间多发性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症状典型患者诊断依据较为充分,而仅以单个巨大脱髓鞘性假瘤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中颞叶硬化(Mesial Temporal Sclerosis MTS)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难治性复杂部分癫痫的原因[1]。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检查方法包括:临床检查,脑电图(EE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和准确的诊断近中颞叶硬化的影像方法。我们经过对25例近中颞叶硬化的MRI表现分析研究,提高对该病的MRI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少年型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报告冯兰芳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首先由Charcot1869年报道,其特征表现为脊髓前角细胞、侧索及延髓运动神经核受损[1,2]。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绝大部分起病于中年...  相似文献   

19.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近年来研究证实70%~90%的癫痫的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异常。高清晰度MRI的出现对顽固性癫痫诊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MRI在评估颞叶癫痫海马硬化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表现和头皮EEG及视频EEG诊断为顽固性颞叶癫痫26例。所有病人均经神经内科医师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测及长时视频EEG监测。男15例,女11例,年龄6~56…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核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和脊髓均可累及。近年由于核磁的应用,已经证实MRI对MS的诊断尤其早期诊断及亚临床病灶发现都有很大的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同时MRI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的转归有科学的评价,能够证实病灶的消失、进展或变化。为了解MS的临床特点及MRI成像表现,本文对北医神经科1999年~2004年收治的30例MS患者临床及MRI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1983年Poser等[2]提出的诊断标准,30例患者均为临床确认的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