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迄今尚未完全清楚 ,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治疗上尚无肯定的统一方案与药物。现将 2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属中医辨证分型中的肝郁脾虚型IBS病人 2 4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目前对IBS的诊断多采用罗马Ⅱ诊断标准 ,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胃阴虚三型。本文病例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 (Gut1999;4 5Suppl2 :Ⅱ 4 3~ 4 7) ,且皆按中医分型中的肝郁脾虚型入选。肝郁脾虚型的标准为 :①常因精神因素如生气、紧张等而发病或加重病情 ;②便前腹痛 ,腹痛即泻 ,泻后痛减 ;…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紊乱疾病,病因复杂,治疗非常棘手,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本文应用三联法治疗成年人IBS,观察其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成年人IBS患者70例,符合罗马标准ⅡIBS诊断标准(1999  相似文献   

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但目前我国沿海地区IBS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评价青岛沿海地区IB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其病因。方法:纳入2007年1~12月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IBS患者,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饮食习惯等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IBS患者6360例,占总体门诊患者的19.6%。IBS患者男女之比为1:1.12,以中青年、教育水平较高者、低收入人群和城市居民为主,多数患者生活环境一般,春季是发病高峰。IBS亚型以腹泻型(IBS-D)最常见(49.3%),且最易出现肠道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的饮食习惯具有一定倾向性,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结论:青岛沿海地区IBS发生率不低,以女性患者和IBS-D亚型多见,并受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与性格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 ,在我国约占人群的 15 % ,占消化病门诊患者的 1/3~ 1/2。目前IBS的病因不清 ,为探讨性格与IBS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182例IBS患者的性格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 1)IBS组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IBS患者共 182例 ,其中男 87例 ,女 95例 ,平均年龄 ( 36 9± 2 3)岁。腹泻型IBS(D IBS) 99例 ,便秘型IBS(C IBS) 83例。诊断采用罗马Ⅱ标准。 ( 2 )对照组 :为我院工作人员和实习学生共180例 ,其中男 90例 ,女 90例 ,平均年龄 ( 35 3± 6 5 )岁。2 .…  相似文献   

5.
从肝气(阳)虚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易激综合征 ( IBS)是临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其确切病因、病机尚不明了 ,目前多认为与精神因素、食物因素有关 ,也可能与药物肠道菌群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 ,造成全身多脏器、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1,2 ] 。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认为 ,IBS是以肝气 (阳 )虚为特征而致脾胃功能的紊乱。为了更进一步探明 IBS的中医发病机制 ,我们对 85例 IBS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分组 :85例病例均为 1 996~ 1 999年本院门诊患者 ,均符合 1 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上制订的 IBS诊断标准。随机分成…  相似文献   

6.
西沙比利联合山梨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综合征,表现为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以及粪便异常等症状,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目前大多以罗马Ⅱ标准为诊断标准,可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混合型。尽管目前对IBS的药物治疗和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被认为是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文应用EGEG-VD型微机处理系统对正常人20名,IBS患者56例测定体表肠电图,旨在探讨IBS患者体表肠电图是否有其特殊性改变,判定体表肠电图对IB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与症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目前认为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对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影响不亚于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病变。在我国,IB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消化道症状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IB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与症状分级,分析其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了解我国IB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便秘型IBS和正常人体血循环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寻找潜在的IBS异常miRNA表达谱.方法:按罗马Ⅲ标准临床诊断IBS,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分别选取3份腹泻型IBS、3份便秘型IBS和3份正常人的混合血清标本,miRNA表达芯片检测血清标本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miRNA表达芯片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较,腹泻型IBS血循环中2种miRNA表达下调,2种miRNA表达上调;便秘型IBS血循环中4种miRNA表达下调,59种miRNA表达上调;只在腹泻型IBS血循环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1种,只在便秘型IBS血循环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60种,miR-23b在两种IBS血循环中都表达显著下调,hcmv-miR-US5-2、hsv2-miR-H11都表达显著上调.与腹泻型IBS相比较,便秘型IBS血循环中1种miRNA表达下降,26种miRNA表达上调.结论:IBS血循环具有异常的miRNA表达谱,提示血循环miRNA可作为IBS潜在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0.
已证实双歧杆菌用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具有肯定作用[1] 。为探讨双歧杆菌制剂 (丽珠肠乐 ,每粒含双歧杆菌5 0 0 0万个 )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疗效 ,2 0 0 2年 9月至2 0 0 3年 2月 ,我们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方法 ,对 12 0例腹泻型IBS(D IBS)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D IBS的门诊或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患者经 7d的清洗期观察 ,如出现①硬便 ,Bristol1型或 2型 ;②排便费力 ;③ 1周内排便少于 3次 ;④服用影响胃肠运动及感觉功能的药物 ,这 4项中有任何…  相似文献   

11.
黄虹  刘劲松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2):833-835
目的 分析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4个亚型之间临床症状的特点.方法对2007年5月~2007年10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及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进行诊断及分型,分析IBS及其各亚型之间的临床特点.结果(1)207例按照罗马Ⅲ标准被诊断为IBS,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7例;便秘型IBS(IBS-C)48例,占23.19%,腹泻型IBS(IBS-D)130例(62.80%),混合型IBS(IBS-M)20例(9.66%),不定型IBS(IBS-U)9例(4.35%);(2)IBS患者以35~45岁年龄段最多见,占总数的36.23%,45岁之前IBS患者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而45岁以后则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女性IBS-C型和IBS-M型患者较IBS-D型患者多见,4型间发病年龄及发病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7),IBS-C和IBS-U患者较IBS-M型患者发病病程长(P<0.05).IBS患者中,以腹痛和便后腹部症状缓解的发生率最高,分别占78.74%和82.13%,4型IBS患者肠道症状中排便后腹部症状缓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腹痛、排便困难、腹胀、腹部不适、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IBS腹部症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下腹部,其次是脐周.结论4型IBS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临床上熟悉掌握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IBS的初步诊断及分型,以便选择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周连鸿 《胃肠病学》2002,7(1):35-35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是建立在症状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客观的病理或生化等检测手段来完成。其诊断标准是根据专家意见达成共识而确立,带有经验性的成份较多,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不断地修改。完善的过程。2000年公布的最新罗马Ⅱ诊断标准,其要点为:1.一年内至少应累积3个月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异常中的2项指标:①排便后腹痛缓解或消失;②排便频率异常(即>3次/日或<3次/周);③粪便性状异常(干硬或稀便)。2.将IBS分为腹泻为主型和便秘为主型。3.需排除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对症状的解释。IBS的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但在…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IBS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心理干预、饮食调节、锻炼等干预方式。但很多治疗方式疗效不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明确。该文对改善IBS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得舒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56例根据罗马标准诊断为IBS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服用得舒特治疗前一周服用安慰剂6天。安慰剂治疗无效的47例患者随后进入得舒特治疗,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得舒特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腹泻和便秘单项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5.1%(40/47)、89.2%(33/37)和93.3%(14/15),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85.1%(40/47)。治疗期间除2例诉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得舒特治疗1BS疗效确切、副反应率低,临床上可作为治疗IBS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但目前所用药物尚不能对所有IBS症状有疗效。目的:分析不同药物对不同类型IBS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治疗组(A组)和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乳果糖治疗组(B组);72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匹维溴铵治疗组(C组)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组(D组),分别观察治疗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A组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9.8%、25.3%和19.0%,而B组分别为69.2%、51.9%和41.2%,均显著高于A组(P<0.005、P<0.005和P<0.01)。C组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7.7%和61.3%,而D组分别为79.5%、51.4%和31.4%,C组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D组(P<0.05)。各组的疗效在3个月时均有所降低,但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仍较高。结论:单用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IBS疗效有限,加用乳果糖可提高疗效。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腹泻型IBS的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2006年修订出版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对IBS的诊断标准和分型作了一些修订[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根据粪便类型不同将IBS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D)、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C)和交替型(alternating, IBS-A)。鉴于IBS亚型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的差异,不同IBS亚型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固本涩肠方对IBS患者炎症细胞因子(IL-17、IL-10、TNF-α)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 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在我院进行的一项为期2个月的平行、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于2020年4月和2021年8月,招募了88例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的女性和男性IBS患者。IBS的诊断依据罗马III诊断标准。受试者按照1∶1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固本涩肠方)和安慰剂组。干预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口服3袋/次/天固本涩肠方或匹配的安慰剂,持...  相似文献   

18.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表明早期胃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关系密切。大部分胃肠道感染患者能够很快恢复并且无后遗症,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会有持续性的症状,符合IBS的诊断标准,即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PI-IBS的研究进展,从PI-IBS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临床特征等方面进行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肠嗜铬 (EC)细胞及其合成和储存 5 羟色胺 (5 HT)的功能变化。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诊断的 5 0例IBS患者 ,依其分型标准区分为腹泻型及便秘型。取IBS患者肠镜活检标本行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部分活检标本电镜下观察EC细胞形态及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均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腹泻型、便秘型IBS与对照组比较 ,分泌 5 HT的E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分别为 15 .90± 5 .0 9,14 .73± 2 .73和 7.2 7± 2 .5 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BS组EC细胞内合成的 5 HT增加 ,电镜显示肠道EC细胞功能活跃。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EC细胞功能活跃 ,提示其大量合成并分泌的 5 HT可能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马Ⅲ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点及亚型分布.方法:应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消化科门诊IBS患者进行诊断和亚型分类,大便性状按照Brist01分级,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患者487例,年龄18.78岁.病程6.720 mo;病程达12 mo以上者420例,占86.2%,6.12 mo者67例,占13.8%.常见的消化道外的伴随症状依次为乏力、腰背痛、失眠、头晕、胸闷、体质量下降(≥5kg)、头痛、尿频、咽部异物感、肩痛、眼球痛、胸痛.诊断为腹泻型IBS(IBS.D)者316例(65%),便秘型IBSOBS.C)者59例(12%),混合型IBS(IBS-M)者24例(5%),未定型IBS(IBS.Ul者88例(18%).病程中发生亚型转化者16例,占3.29%.不同的IBS亚型性别分布不同(X2=30.86,P<0.05),IBS-C和IBS-U中女性较多.IBS.D中男性较多(P<0.05).不同的IBS亚型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X2=16.67,P>0.05).结论:罗马Ⅲ诊断标准可提高IBS的早期诊断率.按照IBs罗马Ⅲ诊断标准,IBS-D最多见,约占2/3;其次为IBS-U,IBS-C及IBS-M.IBS-U在临床上不少见,这一新的亚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