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四川盐廷县是56年才开始试种澤泻的?背醪?很低,种兩亩共收35斤,亩产17.5斤。57年种12亩,亩产40.5斤。58年种1040亩,平均亩产达100斤,單产比57年番一倍多,其中麻秧公社58年有3.19亩試验田,留种一亩,收获2.19亩,实收1125斤,平均單产514斤,相当于全县平均單产的514%。这一丰产經驗在今年一月下旬的灌县澤瀉現場会議上作了交流,对新区来的代表有很大的鼓舞,对老区来的代表也起了刺激作用。他們表示回去大搞试验田,实現大面积亩产五百斤、一千斤、一千五百斤、兩千斤的更大跃进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阜陽县尚庄人民公社第二营58年培植25亩生地,实产257,400斤,平均亩产10,300斤,比57年平均亩产2,100斤提高四倍。其中該营党支部培植一亩試驗田,产量达23,562斤。其經驗是書記掛帅。57年初次由河南引种沒有生产經驗,社员們种生地信心不高,社党支部(当时是农業生产合作社)書記姚期行为了使群众思想解放,就亲自动手培植九分生地作为試驗。在試种中,采取了深耕細作、加强田間管理等措施,結果获得亩产5,103斤的产量,比平均亩产多1.8倍。由于引种成功,並获得丰产,从而打破了某些社員的保守思想,树立了群众基础,为58年高额丰产奠定了思想基础,58年共下种25亩。获得丰产的具体措施是: 1.选地和整地:选沙淤結合而沙质較多的土壤,靠近水源,灌溉澆水方便?匦枵?年前年后計耕四次,深达一尺五寸,横竪耙九交,耙平后再做田畦,畦寬  相似文献   

3.
<正> 湖北利川县地方国营第二药材埸,1956年种植貝母2.06亩,播种852斤,1957年夏至节后收获时,获得了高額和大面积丰产,平均亩产1335.4斤,每斤种收4.7斤。其中有4厘地播种10斤收了45斤,即1斤种收5斤4兩6錢,折合亩产1350斤的最高产量,比一般产量高二倍多,突破了历年的最高紀录。其丰产經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邵东县泉溪农业社,今年种植尾参36亩,已挖鲜尾参283,200斤,平均亩产7,900斤(较一般平均亩产增产58%);其中有三亩试验田亩产高达15,000斤。该社尾参获得丰产的主要经验是,抓住了选择良种,选地,精细整地,下足底肥等技术措施。在选良种时,选择了苗杆粗壮,尖子粗大鬚根多,尖端带白色而无黑斑点的猪尿尾参作种,每亩用种苗1,000—1,200斤,比一般一亩要多2—300斤。在播种前掌握尾参耐肥的特点,选择先年种豆子及种小菜的肥沃地、细沙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药杂志》1959,5(1):9-10
<正> 一云南省历年木香生产概况我省丽江孏耘嗄鞠愕睦分两窦s25年,解放前由于長期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之下,生产十分落后,生活極端貧困,木香生产遭到歧視和殘踏,1935年約产兩市斤,1943—45年約2,000余斤,中条每斤价約2角,因此丽江木香一直仅在所屬魯甸乡一帶种植诟骷际跎鲜遣捎萌鲋址椒?稀密不等,不好不鋤,更不施加肥料,亩产仅达二、三百斤,長期得不到發展。解放以來,由于党的正确領導,自57年就提出了亩产成品12,000市斤的一些初步經驗,58年一季度  相似文献   

6.
<正> 黄連自种植以来,一直总認为是低产作物,从历史記录来看,至多也不过平均亩产300斤,一般是250斤,但是随着生产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尤其是党的重視和关怀,經过几年的艰苦劳动,終于放出了第一顆衛星,徹底粉碎了黄連低产論的历史迷信,用事实批駁了黄連生产上的保守思想。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綠化乡紅明社葯农王世相、黄木位兩同志在54年培育的1.66厘試驗田至今年四年整,最大的每株到达二兩(以往每株最大的才五錢左右),一般的每株一兩以上,最小的也有五錢。假若以每株一兩平均計算的話,1.66厘試驗田,預計可收125斤合亩产7,500斤,比現在一般亩产数翻了25翻,創造  相似文献   

7.
答读者问     
本年7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中,确定公制为基本計量制度,如长度以米为主單位,厘米为百分之一米;重量以公斤(千克)为主單位,克为千分之一公斤;容量以升为主單位,毫升为千分之一升。並规定重量中原16兩为一斤的市制改为10兩为一斤,但中医处方用药,为防止計算差錯,可以繼續使用原有的計量單位(即16兩为一斤的旧市制),不予改革。请问这种旧制怎样跟公制(克)换算?  相似文献   

8.
<正> 蒮香(又名枝香)过去在我县已有种植習慣,1958年大跃进里,我县乐城公社多閭生产队專業组,种植了藿香四亩三分,共收干枝香2,816斤,平均亩产达655斤,其中组员李鸿穗在河砵洞(土名)种的1.04亩,共收枝香1,044斤,折合亩产1,003斤14兩(由生产队長驗收),創造近年来的高額丰产纪录。現將其經驗总結如下: 一、政治掛帅,訂立獎惩制度:該队是1958年才恢复枝香生产的,在栽培技术上没有把握,故从社员中找出几个有相当經驗的人进行管理,党委亲自領导,並且訂立包产制度(即海产100斤干香記工484分)。这样大大刺激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並且队委经常检查,  相似文献   

9.
<正> 据我县十八里乡第三营調查,今年197亩共收鮮芍385,000斤,平均亩产1,517斤,其中王运坦培植1.4亩五年白芍实产1万6千斤,平均亩产11,428.5斤,超过当地一般同等土质产量的5.2倍。其經驗是: 1.选擇土壤:白芍是多年生的根用药材,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輕软沙土及兩合土地生長。所以都是选擇渦河兩岸的沙土地进行栽培。2.选好茬口:白芍宜早栽,多耕深翻地;耐肥力強,多施底肥。一般采用高梁谷子等早茬,收后及时深耕,施足底肥,耙透耙实。如十八里乡三营王运坦栽种1.4亩白芍,选擇早高梁地,高梁收后犂三遍,套耕7寸至1尺深,又用铁鍬深翻一遍三尺深,耙了十遍,並在耕时每亩施灰土、草粪300担作为底肥。3.适时下种、合理密植:白芍系用根芽繁殖,並应选擇不空心、無虫眼、芽肥而長的当年芍根,进行随收随切,放在陰湿地方保存等待下种。白芍最适宜的栽植时期是立秋后至寒露前。地整好即用繩打成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药杂志》1959,5(1):15-15
<正> 附子在江油、彰明兩县栽培有几百年的历史,一直在平垻地区佔有肥沃的沙質壤土,地势平坦、排水、灌溉都比較方便的地方。因此。在人們的腦子里总認为只有平垻地区才能栽附子浪?956年在山坡地栽上附子,而且收成也好,打破了山地不能种附子的迷信保守觀念。讓水乡宁家山,从前那里只生長一些野生烏头,从来没有种过附子。第十村二分社的社員1956年作了大胆試驗,在山坡地种附子4亩,去年收获3535斤,平均亩产883.7斤,其中最高的为1,125斤。在作法上与平垻地区的栽培技术大致相似煌挠邢铝屑傅恪  相似文献   

11.
<正> 四川綿阳的主产药材麦冬,与浙江麦冬不同。綿陽麦冬是一年收获,浙江是三年收获。綿陽一县,年产麦冬在100万斤以上,除供应全国药用需要外,还能出口。去年綿陽县青义公社三大队九小队种麦冬1.13亩,今年五月收获了干麦冬587斤,平均亩产519斤,超过1958年平均产量120斤的332.5%,超过今年一般地区产量140斤的270.7%,創造了我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这是公社化后帶来的高产。这亩麦冬的收获,是在5月下旬由四川省商業厅医药貿易局駐綿陽工作組、绵陽孏揭┱尽⒕d陽县医药經理部与公社党委及公社社員共42人进行了兩天的挖采后,並指派了干部三人进行加工管理,当場共同验收的,共得鲜冬3,057斤,加工干貨为587斤。获得高产的主要經驗是:一、栽种季节比一般提早10天;  相似文献   

12.
<正> 四川省江油县,盛产附子,品質优良,暢销国內外?夥徘吧虺?年产不及万担。解放后在党的扶持下,产量逐年增長。今年年产約2.5万担,比1958年增長了87.2%,比解放前增長了150%。为了提高單位面积的产量,1958年由党委亲自领导,分別在河西和讓水公社,种了兩塊附子試驗田。由于干部坚持了高产信心,正确貫徹了农業“八字宪法”,已获得了历史未有的空前丰收。7月12日,在江油县委的主持下,由省医药贸易局、綿阳孏揭┎晒汗┯φ炯拔甯鰧G拇?0余人,共同驗收,借以交流經驗。监收結果:河西公社五区队2,998亩,共收7101.3斤,平均亩产2,368斤;讓水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江油县,盛产附子,品質优良,暢销国內外?夥徘吧虺?年产不及万担。解放后在党的扶持下,产量逐年增長。今年年产約2.5万担,比1958年增長了87.2%,比解放前增長了150%。为了提高單位面积的产量,1958年由党委亲自领导,分別在河西和讓水公社,种了兩塊附子試驗田。由于干部坚持了高产信心,正确貫徹了农業“八字宪法”,已获得了历史未有的空前丰收。7月12日,在江油县委的主持下,由省医药贸易局、綿阳孏揭┎晒汗┯φ炯拔甯鰧G拇?0余人,共同驗收,借以交流經驗。监收結果:河西公社五区队2,998亩,共收7101.3斤,平均亩产2,368斤;讓水  相似文献   

14.
解放几年来,由于各級党委的重视,我省的茯苓生产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跃进的1958年,茯苓产量比57.年翻了五、六番。在这同时,金寨县先后又射出了三个大卫星,最大的一个茯苓144斤,是由该县社員陈义荣經手培养的。他一共生产了144窖茯苓,共出产潮苓880斤,平均每窖單产20斤,比一般每窖单产潮苓5斤还增产三倍多。现將陈义荣同志培养茯苓卫星的經验作如下的簡介。(一) 提前下窖,增加良引:从茯苓的正常生产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药杂志》1959,5(1):15-16
<正> 紫云三社全社土地依山傍水(当地叫馬牛水,为涪江上游支流之一),土为冲积土、黃泥夾沙,中等肥沃度。1956年种附子41.8亩。次年收附子共40.928斤,平均亩产979.13斤,其中高产地1亩,亩产1,400斤。一般产量高出全县平均亩产607斤的61.28%,高額产量高出130.5%。主要的經驗是: 一选好葯种全部采用安县黄陽溝出产的葯种(由社員亲自購运回来,未与其他葯种混杂)。全系南瓜叶良种。这种烏葯的特点是:植株健壯,莖高,节間稀,叶形较大,抗病力强。因此整个生長期間沒有灰苗的病象,無缺苗。同时,由于植株健壯,很多植株的根部都留成2个側根,長成2个附子(比一般植株多留一个附子)。  相似文献   

16.
石柱黄连(又称味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用种子繁殖,不仅繁殖快,适应性强,而且,产量高。全国各地引种黄连的地方甚多,因而,分布较广。石柱黄连农场大面积黄连每亩平均产量250市斤左右。亩产300市斤以上的黄连专业队不断涌现。产量较高的有:双河分场第四生产队杨学云作业纽4亩地平均亩产423市斤;黄水分场三块石生产队平均亩产387市斤;黄水分场梨子坪生产队平均亩产367市斤。亩产500市斤以  相似文献   

17.
通讯·报道     
党参出现大卫星亩产1,565斤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界畔敦社有一亩二分党参地,十月十九日经公社主任杨峰山和种植人张伏加组织群众采刨,一共收起湿货1,877斤(折干参625.7斤,三折一),平均亩产量为1,565斤(折干参5217斤),这是自古未有的事情。老药农蔖修田、陈起茂等看了称羡不已,说:“咱活了一辈子不但未见过而且没听说过,本年参(註)能长这么大这么多,过去亩产百二十斤已是顶呱呱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鼓足干劲,才有这样的奇蹟”。据种植人张伏加谈:这块卫星地是在本县药材公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形势“先进紀录墨迹还未干,又一个新紀录赶上前”,这是“紅旗”杂誌第三期上一首題为“統計員”的詩中的兩句,它生动地叙述了当前生产躍进一日千里的形势。喜訊奇迹滿天飞,有很多奇迹是一般人連想也不敢想的事。如果在一个多月以前,讓我們想想小麦的最高亩产量能有多少,想到亩产千斤的人可能不会多。湖北光化县首先出現了亩产3215斤,公認为是奇迹了,的确也算得是奇迹;可是接着出现了4000斤、5000斤,最近河  相似文献   

19.
泽泻是我省主产药材之一,在粮食一个接一个的高额丰产鼓舞下,广昌县赤水区留田乡农业社对泽泻生产也破除了迷信,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田势低洼的稻田内试种三亩,收获泽泻631斤,平均亩产210斤,比原来亩产70——100斤高出一倍,打破了全省历史产量新纪录,目前并在不断的跃进,其栽培方法是:一、适时整地培育泽泻适宜于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表土深厚腐植质肥沃的稻田内种相。在早稻收割后进行整地,先将稻田禾兜挖掉,再灌水翻耕,除尽杂草,做到整得精细,耙得烂、耙得平、耙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为大黄产区,一般栽培均为3—4年生。1956年該省宕昌县良恭区好梯乡保衛一社試种二年生大黄一亩,获得成功。不但縮短生長期1—2年,产量也較一般大黄超出約兩倍,共收获鮮大黄2500斤。制后可得干貨800斤,且都是品質較佳的“金似黄”。宕昌县良恭区以往种植大黄是育苗一年,栽培生長二年;去年保衛一社試种的一苗,是选育苗一年的大秧苗300斤(1700根),栽时每窩陈焦灰(前年冬积存的草木灰)5斤。本地选的是菜籽荏,前年秋翻耕了兩次,去年春又翻了一次,土壤疏松。中耕时又比当地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