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化脓性中耳炎侵犯内耳淋巴液的HR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化脓性中耳炎侵犯内耳淋巴液14例(14耳)患者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 14例化脓性中耳炎中,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例,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9耳.在MRI上,与正常内耳淋巴液相比,7耳内耳淋巴液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无异常变化,其中6耳明显强化,1耳轻度强化;6耳内耳淋巴液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减低,其中5耳明显强化,1耳轻度强化;1耳内耳淋巴液T1WI、T2WI信号无异常变化,轻度强化.结论 HRCT和MRI可很好地显示化脓性中耳炎侵犯内耳淋巴液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黄文虎  洪汝建  程玉书  沙炎   《放射学实践》2011,26(8):824-827
目的:探讨内耳化脓坏死性迷路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诊断的化脓坏死性迷路炎的CT和MRI表现,总结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行颞骨高分辨力CT扫描(HRCT),轴面和冠状面CT均显示有不同程度内耳骨迷路的破坏,并伴软组织增生,其中4例有高密度死骨形成;MRI检查6例,显示膜迷路部分或全部为软组织病变充填,增强后不均质明显强化,死骨在T1WI、T2WI均显示为小片低信号或无信号,增强后无强化。结论:HRCT可显示骨迷路结构的破坏范围及死骨的存在,有诊断价值;MRI显示颅内并发症明显优于CT,两者结合可诊断内耳化脓坏死性迷路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耳炎颅内并发症高分辨率CT(HR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33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 33侧中耳炎中仅伴有1种颅内并发症11侧,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22侧.HRCT显示骨质破坏32侧,MRI显示脑膜炎33侧,乙状窦感染21侧,脑炎3侧,脑脓肿2侧,内耳道炎3侧,硬膜外脓肿3侧.结论 HRCT和MRI结合使用能明确颅内并发症的类型、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化性迷路炎的影像学表现,并对相关的病因学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临床患有中耳炎、胆脂瘤、脑膜炎和外伤等41例患者(55耳),经过临床和CT、MRI检查确诊为骨化性迷路炎,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HRCT示耳蜗基底周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弧形"高密度影或耳蜗普遍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伴有管腔不规则狭窄者24耳,其中蜗轴增粗、骨性螺旋板增宽各2耳;耳蜗完全骨性闭塞4耳。前庭受累表现为狭窄、密度增高。各半规管受累表现为密度增高、管腔狭窄或完全骨性闭塞。前庭窗、蜗窗受累者表现为其内密度增高、狭窄。受累机率由高至低依次是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耳蜗、上半规管、前庭窗、蜗窗及前庭。22耳MRI表现异常,T1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信号减低或消失,增强后早期可见强化。受累机率由高至底依次是耳蜗、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及前庭,表现为轮廓不规则或狭窄。结论:CT、MRI对诊断骨化性迷路炎及其判断病变累及部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FT的影像表现,其中行CT检查者8例,7例行增强检查;4例行MR检查,2例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将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观察.结果 (1)11例SFT中,位于胸部2例,腹盆腔5例,软组织4例.肿瘤直径2.5 ~23.0 cm,平均11.8 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7例.边界清楚者8例,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者3例.(2)CT平扫密度不均匀,均可见低密度区,2例见高密度出血灶,1例瘤内点状钙化.(3)MR T1WI呈等信号,3例肿瘤T2WI呈略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4例均见丰富的血管流空信号.3例瘤内信号混杂,其中2例散在长T1、长T2信号区,1例位于肝脏内见高信号出血灶;1例位于眼眶信号较均匀.(4)增强扫描9例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并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呈进行性或持续强化,并有斑片状无强化区.(5)显微镜下肿瘤由疏密不均的梭形细胞、致密胶原间质以及大量“鹿角样”薄壁血管组成.结论 影像上见孤立性、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应考虑到SFT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0例ISFT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为脑膜瘤,5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例同时生长于幕上及幕下.所有病变均起源于颅内硬脑膜,8例肿瘤边缘可见明显分叶或浅分叶.4例CT检查均呈稍高密度,1例压迫颅底骨质致骨质吸收.仅1例可见包膜点样钙化,所有病灶实质内均未见钙化.T1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4例病灶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T2WI 2例病灶呈均匀等信号及低信号,4例表现为等、稍高或低信号相间,2例合并囊变,2例可见稍高T2信号及低T2信号两部分,呈所谓“阴阳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8例强化不均匀,低T2信号区域可见明显强化,4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ISF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外肿瘤明显分叶,T2WI信号不均,存在低T2信号区域并明显强化,“脑膜尾征”较少或轻,无颅骨增厚等征象时有助诊断,典型“阴阳征”提示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NF)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NF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检查,5例行MR检查.结果 9例NF中,5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腹壁,2例位于外耳道.病灶最大直径为1.1~9.5 cm,平均(3.7±0.3)cm.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软组织肿块,CT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病灶在MR T_1WI呈等低信号,在T_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中、重度强化.结论 CT及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NF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少见部位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0-50岁。归纳其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病变中,肩胛骨3例、髋臼骨2例、足部跟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X线平片检查13例,均表现为溶骨性病变,低密度10例,混杂密度3例,10例呈膨胀性。CT检查11例,病灶边界不清3例,内部见钙化灶8例,病灶周围见骨质硬化缘10例,病灶内部见间隔4例,3例肿瘤周围见软组织肿块。MR检查5例,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质高信号,3例可见液.液平面及实体一液平面;1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间隔明显强化。结论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但仍具软骨类肿瘤的共性特点,合理运用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程玉书  沙炎   《放射学实践》2013,(12):1241-1245
内耳后天性病变相对少见,本文对内耳后天性病变(包括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迷路炎、耳硬化症、内耳肿瘤、迷路骨折、出血及迷路积水)的CT与MRI表现作一简要介绍,以提高临床和影像医师对内耳病变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特征。方法12例经病理检查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证实的AIP患者接受MRI检查,10例接受了CT检查,3例进行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区在T1WI上信号明显降低,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动脉期强化减弱但出现明显的延时强化。11例在胰腺病变区周围环绕包膜样结构。9例AIP伴有胰腺段胆总管的狭窄,3例ERCP均示胰管不规则狭窄。经类固醇激素治疗的7例AIP,影像表现都有明显的好转。结论AIP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检查是诊断AIP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炎颅内及颅底并发症的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和MRI证实的有颅内及颅底并发症的慢性中耳炎11例患者资料,对中耳炎的扩散特点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中耳炎并发症中,硬脑膜炎11例,岩尖炎4例,颞叶脓肿6例,硬膜下脓肿3例,迷路炎1例. 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中耳乳突的炎症,并可清晰显示炎症在颅内的扩散情况,是判断中耳炎颅内并发症及其范围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脏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的脾脏转移性肿瘤的B超、CT和MRI表现. 结果 所有病例中16例(53.3%)为单发结节,7例多发病变(23.3%),7例表现为弥散性微小结节和脾肿大(23.3%).14例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占46.7%,7例为高回声(23.3%),5例表现为混杂回声(16.7%),2例(6.7%)为等回声,2例(6.7%)表现为"靶征".22例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73.3%),5例(16.7%)为混杂密度,1例(3.3%)为等密度,2例(6.7%)为"牛眼征"或"靶征".6例行MRI的患者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结论 B超、CT和MRI可显示脾脏转移性肿瘤,MRI优于B超和CT.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可诊断脾脏转移瘤.  相似文献   

13.
混合性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混合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混合性胶质瘤的CT和/或MRI资料,并对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与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48例混合性胶质瘤中,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4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24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8例);其他类型6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大脑半球,以额叶最常见,其次为颞顶叶,偶见于幕下及脑室内.影像学上,脑叶肿瘤体积较大,常累及皮髓质,易向脑表面生长致脑回粗大肿胀.肿瘤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易囊变,钙化常见. 结论混合性胶质瘤中以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最常见(42/48,87.5%),其他类型均少见.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好发于额叶表浅部位,易钙化和囊变,与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近似,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浆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6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54岁),男女比例3∶1,1例发生在颈椎,10例发生在胸椎,5例发生在腰椎,病程从半个月到3年不等,病椎附近疼痛是共同的首发症状。X线和CT表现为脊椎单发溶骨性破坏,椎体膨胀性改变,边界清晰,无骨膜反应,可残存较厚的骨嵴。MRI表现为T1低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MR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软组织肿块,局限性终板骨折,椎管受累及脊髓受压。结论 X线平片表现为单发病变,膨胀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X线检查可以作为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初筛。CT和MRI可以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病变范围和形态特征,为该病的诊断、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溶骨性病变、软组织肿块、椎弓根、椎间盘及相邻椎体受累是病变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CT和MR及其增强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7例,术前分别或同时经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27例软骨肉瘤中,普通型22例,间充质型3例,去分化型2例.发病部位包括骨盆11例,管状骨10例,肋骨2例,胸骨1例,椎体1例,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肿瘤直径4.5~23.0 cm,<5.0 cm 2例,5.0~10.0 cm 17例,>10.0 cm 8例.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钙化21例,扇贝状分叶边缘19例,骨膜增生3例.肿瘤CT值等于或低于肌肉;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高信号内总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或低信号结节.CT和MR增强13例,小叶分隔呈环弓状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扇贝状分叶边缘、弓环状钙化、T2WI显著高信号内存在弓环状低信号、弓环状进行性强化等构成各型软骨肉瘤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输尿管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4例,双侧1例.X线表现为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和狭窄;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MRI表现为T1WI上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的结节或肿块.结论 CT和MRI可显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CT和MRI优于X线.  相似文献   

17.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CT 、MR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实质表浅部位,单发,多位于颞叶;15例病变以囊性为主,其中10例为大囊小结节,5例大囊大结节;6例病变以实性为主.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瘤细胞间见大量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出血、钙化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所有病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临床上该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有癫痫发作. 结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表浅且单发,多呈囊性改变并伴有壁结节,结合应用影像诊断新技术(DWI、MRS及PET/CT)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变的影像表现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MRI信号特征以及动态增强表现等. 结果 15例共18个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大小由1.5×2.3 cm~5.0×7.0 cm,肿块边界清楚,但形态不一,其中16例呈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CT平扫12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4个病灶内可见散在小灶性低密度;所有病灶在CT动态增强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4个病灶内的少量脂肪成分无强化;MRI显示所有病灶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低信号,在T1WI上大部分病灶呈等信号,但4个病灶内的少量脂肪成分在MRI上未能显示明显高信号,而MRI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和CT基本相仿. 结论 乏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于和肾癌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检查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IDS合并播散性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中,8例累及2个不相邻部位,4例累及2个以上不相邻部位;肺部受累17例,胸膜受累4例,纵隔淋巴结受累3例,颈部淋巴结受累2例,腹部淋巴结受累3例,胰腺受累1例,腰椎受累1例。结论AIDS合并播散性结核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肺部最常见,其次为淋巴结、胸膜等部位,其影像学表现较无免疫功能损害者所患结核复杂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