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687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687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实施术前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从精神上、身体上、心理上得到最佳恢复。结论:通过加强对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观察,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质量,使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其在设备条件差的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31例患者对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起搏器类型,治疗效果评价,并发症等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31例患者经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后原有的晕厥、头晕、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恶性心律失常纠正,手术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极少。结论:人工心脏起搏作为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唯一标准的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在设备条件差的基层地区医院开展人工心脏起搏能挽救心脏不可逆性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等症的患者,配以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7.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6年我科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64例,年龄43~70(56.5±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局麻状态下行右锁骨下穿刺,在导管室X线监控下,经右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电极到位后常规描记心内膜电图,用起搏分析仪测试右室或右房电极阈值、阻抗、起搏感知等起搏相关参数,结果调试满意后,由手术医师行右锁骨下皮肤切开3~5 cm,常规滴入庆大霉素8万U预防感染,纱布压迫囊袋15 m in左右,埋植起搏器于右锁骨下囊… 相似文献
8.
紧急床边起搏是指病情危重,患者不能搬动,只能在床边没有X线的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紧急临时起搏。因其具有操作方便,不需特殊场所,不需搬动患者,疗效确切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心内科于2004-01/2009-05对28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W PW(W o lff-Park insn-W h ite)、隐匿性预激(CAP)的电生理特性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关系,我科于1999-06~2006-06开展经食道左心房调搏术(TEAP)276例。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2例,女114例,年龄6月龄~13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85例,怀疑为心肌炎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59例,怀疑PSVT 32例,心悸待查18例,W PW 16例,窦缓待查12例,风湿性心脏炎、头晕待查各8例,窦速待查7例,心肌病3例。1.2方法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用1%地卡因进行咽部表面麻醉。操作者用消毒小纱布将无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发展,人工起搏器是一种治疗心脏起搏障碍或传导系统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一般患这方面的信息少,手术会使患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必须对患进行有效的指导,而老年患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对治疗容易失去信心,且对安置起搏器缺乏了解。常伴有紧张和恐惧心理,更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现将我院高龄患安置起搏器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经食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21例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非食管手术患者中应用经食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电极到位率100%,左房起搏有效率100%,临时心脏起搏持续时间平均(2.5±0.6)h。起搏参数:起搏频率60次/min;脉宽1.5~5.5(3.2±1.4)ms;起搏电压15~40(30±8)V。结论我们认为临床上对有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要处理的非食管手术患者值得推广应用经食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院心肾内科2009-01-2010-09对10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通过系统化护理,术后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男,37岁。因间歇性头昏、短暂意识障碍11个月,加重2个月于2005—08—10入院。有长年饮酒史。每日发作症状1~3次。查体:T36.0℃,P68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心界不大,HR66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肺腹(-)。辅助资料: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组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15.
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心动过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心动过缓病人及时恰当地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可起到抢救生命的作用。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科先后成功地经股静脉穿刺对心动过缓病人进行心内膜电极起搏治疗,共实施18例。现就其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41岁。原发疾病种类:急性心肌梗塞9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病窦综合症2例、急性药物中毒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安装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21例安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安装起搏器患者采取各种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非X线上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因不受特殊条件限制,能够争取抢救时间,是目前抢救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措施。我院自1995~1997年先后对18例急性重症缓慢心律失常合并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患者,采用床边非X线透视指导下,经左锁骨下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均获成功,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均系住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5~75岁,平均55.3±20.1岁。基础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病窦综合症1例。心律失常类型:ill度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行紧急床边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在体表心电图监护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指引下送入临时起搏电极直到脉冲夺获心室。结果 22例患者中,起搏成功20例,成功率达91%。从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的时间为15~35 min,平均起搏阈值为(0.8±0.5)V。1例临时心脏起搏失败,1例患者在临时心脏起搏过程心包填塞死亡。结论应用体表心电图监护及床边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