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无痛胃镜肠镜的优势,制订医护配合流程,完善各项抢救措施,保证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们与麻醉科开展了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技术。2012年2月~2012年5月,我们对9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并给予积极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42例,女54例;年龄29~85岁,平均61岁。ASA分级Ⅰ~Ⅱ级。胃肠镜检查前完善生化常规、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适合老年男性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最佳肠道准备方法,提高准备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行无痛胃肠镜的老年男性患者胃肠道准备过程资料,分析比较胃肠道准备过程中的饮水量、饮水时间、排便次数、排便性质、体质量指数及肠道准备成功率,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检查前3~4h行胃肠道准备安全可行;体质量指数超标老年患者肠道饮水耐受性好,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根据第3次排便时间和性质给予补救措施可提高肠道准备成功率.结论 依据体质量指数指导老年患者于检查前3~4h科学计划饮水可提高无痛胃肠镜准备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2006-12至今,我科将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通过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ASA~级,年龄36~73岁,体重56~73 kg。既往无心脑、肺、肾等疾患,无麻醉药过敏及镇痛药、镇静药成瘾史。其中胃镜检查患者41例,肠镜检查患者19例。1.2麻醉方法术前禁食6 h,禁饮4 h,结肠镜检查除了要禁食还要导泻。无麻醉前用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常规备有抢救药品、麻醉机、氧气,鼻导管吸氧(3L/min),取左侧卧位,嘱患者含上牙垫,并以迈瑞T8监护仪进行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2 min后,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0.1 mg/kg、丙泊酚1.0~2.0 mg/kg(2 mg/s),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睡眠安静、呼吸规律时,开始插入胃或肠镜进行检查治疗术。检查过程中根据反应如有呛咳、躁动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20~30 mg),检查结束前3 min停药。麻醉过程中发生心动过缓(HR低于60次/min或低于基础值30%)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005~0.01 mg/kg;发生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  相似文献   

4.
张周欢 《临床医学》2013,33(8):12-14
目的 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 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 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我院开展在麻醉剂(异丙酚又叫得普利麻 )作用下行内窥镜检查即无痛性胃肠镜检查[1] ,取得满意效果 ,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 ,其优点是患者在内镜检查过程中感觉无痛苦 ,提高了检查、治疗的质量 ,克服了以往患者对胃肠镜检查不能耐受 ,甚至被迫中止检查的被动状态。无痛性胃肠镜检查是否顺利进行 ,护士的配合起着关键作用 ,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我院共做胃肠镜检查 10 0 7例 ,男 5 93例 ,女 4 14例 ,年龄 2 4~ 81岁 ,平均年龄 5 2岁。其中胃镜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0例住院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护理人员在检查前肠道准备、检查中病情观察及检查后并发症护理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患者肠道准备有效率达96.67%,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5.83%。结论:通过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提高了肠道准备效果及患者舒适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对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评估。方法 70岁以上老年患者114例,分别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组)38例、无痛胃镜组42例、无痛肠镜组34例。记录3组患者内镜完成情况,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动脉氧分压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检查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均达100.0%。无痛胃镜组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持续明显下降,立即停止用药和内镜操作,经托下颌给氧及辅助呼吸后症状很快好转。联合检查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1例出现心率减慢及血压异常。无痛肠镜组中无患者出现呛咳,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减慢。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正>冠心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1])。胃肠镜检查作为当前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具有一定地侵入性,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往往会表现出焦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2]),检查期间还会由于强烈刺激而出现明显不适,对胃肠镜检查的适应性和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生命体征及麻醉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0例经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2组各45例。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心理状况、生命体征及麻醉用药等情况。结果检查前,研究组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发生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检查中脉搏及血压均低于常规组(P0.05),且麻醉药物用量、内镜使用时间及呼吸抑制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能够缓解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降低麻醉药量,有效减少内镜使用时间,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心率(HR)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实施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取的检查方法分为无痛组(无痛胃肠镜诊治)150例、常规组(传统普通胃肠镜检查)150例,对比2组的操作情况、并发症,以及SpO_2、血压、H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结果检查前,2组患者的SBP、DBP、HR及SpO_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及检查后,无痛组患者的SBP、DBP、H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常规组,无痛组的呛咳、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手术操作依从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应激反应程度低,并发症少,操作配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分析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诊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肠镜进行诊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SpO2变化较为平稳,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但SpO2的变化较平稳,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心率及检查后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镜操作优良、良好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在胃肠镜诊疗后出现的咽喉反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对胃肠镜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相比,具有患者适应性好、疼痛轻、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治疗过程中安全性高,且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高。但其价格昂贵,也有其禁忌症和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肠镜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同意接受舒适肠镜检查的老年冠心痛患者60例作为检查组,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人的主观感受以及对病人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愿意接受再次检查的病人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肠镜对老年冠心病人安全性高于普通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桡动脉血压监测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五导心电监护仪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23例患者行同体桡动脉与肱动脉监测,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监测肱动脉及桡动脉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血压变化.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同体肱动脉及桡动脉血压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尽可能不用桡动脉替代传统的肱动脉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10月31日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98例发生并发症,对不同人口学资料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86例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有9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以腹痛、呕吐、腹胀、呛咳、一过性心率减慢、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律失常为主。年龄≥60岁、有肥胖、有基础疾病、有吸烟史和有肺部疾病史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年龄<60岁、无肥胖、无基础疾病、无吸烟史和无肺部疾病史患者(P<0.05,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肥胖、基础疾病、吸烟史、肺部疾病史是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术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并给予合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异丙酚对心血管的抑制,作者将适量的麻黄碱加入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病人186例,男105例,女81例,年龄21~75岁,心电图检查正常,基础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根据所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74例),异丙酚20 mg 芬太尼0.1 mg;Ⅱ组(112例),异丙酚200 mg 芬太尼0.1 mg 麻黄碱15 mg。术前患者常规禁食、禁饮8~12 h,检查前准备好电子胃镜、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等。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速为2~3 L/min,接好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每3 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探讨内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方法 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1500例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均存在明显焦虑、抑郁(P<0.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其焦虑、抑郁的程度不同,>60岁、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抑郁程度重.结论 胃肠镜检查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在胃肠镜检查前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精神压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检查质量及安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项血压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术的患者965例,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3例和对照组48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予以专项血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麻醉前、诱导后、离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记录两组检查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离院时间,并在患者离院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麻醉前、诱导前、离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离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提供专项血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事件,缩短患者离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临床医学》2013,33(8):14-15
目的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Xi  Ting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3):268-270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诊断老年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4例行NBI-ME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15例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消化道进展期癌、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消化道早癌检出率[13例(1.6%)比4例(0.5%),χ~2=4.715,P=0.030]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22例(2.7%)比8例(1.0%),χ~2=6.500,P=0.011]显著高于对照组,NBI-ME检查诊断消化道早癌灵敏度[10例(76.9%)比3例(27.3%),χ~2=5.916,P=0.015]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19例(79.2%)比7例(31.8%),χ~2=10.471,P=0.001]显著高于常规胃肠镜,其Youden指数及与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比较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胃肠镜,但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1.031,P>0.05)。结论 NBI-ME消化内镜检查在诊断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体重70kg,入院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为明确诊治入我院胃结直肠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不规则口服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 mmHg。入院体检:血压130/85mmHg,心率72min-1,呼吸频率17次min-1,体温36.8℃,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CT示:腹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