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MSICS)术后视力未脱盲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国际卫生视力损伤的分类标准,分析研究806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低于0.05者有关资料。结果:视力低于0.05者共16眼,由于手术本身及其并发症引起者2眼,由于术前已存在的眼病或全身病所引起者14眼。结论:术前已存的眼病是老年性白内障MSICS术后未脱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00例(200眼)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视力恢复0.1~0.3者18眼,0.4~0.8者160眼,〉0.8以上者22眼,脱盲率为100%。人工晶体位置全部正常,瞳孔圆形居中,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确切,不需昂贵手术设备,费用低,且手术方法容易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外伤性白内障188 眼、合并青光眼者89 眼、合并2 型糖尿病者122 眼、葡萄膜炎27眼、高度近视61眼,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100眼(对照组),术后3个月低视力的发生率及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低于0.3者外伤性白内障为26.07%、合并青光眼组为29.21%、合并2 型糖尿病组为25.41%、高度近视组为30.04%、葡萄膜炎组为18.51%、对照组为8%,前5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眼部原有疾病和已波及眼部组织的全身性疾病是导致低视力发生的主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术后处理可减少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的首位致盲眼病,我国目前至少有400多万因白内障致盲的病人[1].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其安全有效、经济、切口小(4 mm~6 mm)、散光少、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有部分病人效果欠佳,术后视力仍在0.3以下.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低视力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182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3共153眼,占84.07%,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0.06~0.2之间共14眼7.69%,术后1周矫正视力〈0.05有5眼,占2.75%。手术疗效满意。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肯定,技术容易掌握,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麻下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临床观察346例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表面麻醉有效率99.5%,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表面麻醉在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安全、可行,并可避免传统白内障摘除的球后、球周麻醉的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性眼病,占致盲性眼病的首位。手术是白内障复明的惟一有效方法。近年来,我院相继开展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我们2000-一04~2005-12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资料回顾性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106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随访观察6 ~18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6例(106眼)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提高,<0.05者12例(12眼),0.05 ~0.3者45例(45眼),>0.3者49例(49眼),脱盲88.68%,脱残46.23%.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及前葡萄膜炎性反应.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滕翠荣 《全科护理》2008,(20):2790-2791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的首位致盲眼病,我国目前至少有400多万因白内障致盲的病人。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由于其安全有效、经济、切口小(4mm~6mm)、散光少、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有部分病人效果欠佳,术后视力仍在0.3以下。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低视力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方法  2 1 0例老年性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 ,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状况。结果  2 1 0例中 ,2 0例 (9.52 % )发生术后低视力 (视力 <0 .3) ,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例 ,有青光眼手术史、高度近视各 2例 ,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各 1例。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 1 1例。结论 术后低视力主要与伴有眼病尤其是眼底病变、手术并发症有关 ,因此 ,应力求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处理的能力 ,并应重视白内障患者眼部原有的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 6 6例 ( 72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 ,通过 5 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对术后视力、散光、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 1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 45例 ( 6 2 5 %) ,术前及术后 1周散光有统计学差异 ,术前与术后 1个月散光无统计学差异 ,术中后囊破裂 3只眼 ( 4 2 %)。术后视网膜脱离为 1只眼 ( 1 4 %)。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等优点 ,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的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病人190例203眼,120眼采用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小切口组);同期83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phaco组)。结果小切口组术后3 d视力≥0.5者74眼(61.7%),phaco组54眼(6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4,P〉0.05);小切口组术后1月视力≥0.5者98眼(81.7%),phaco组72眼(8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8,P〉0.05)。两组术后散光均较小,小切口组主要并发症为可逆性角膜混浊、术中虹膜脱出、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结论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技术难度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3~28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80例55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盲视和低视力患者共52例59眼,本组术后低视力病例术前均患有眼底疾病,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16例18眼(30.51%),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12例12眼(20.3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例10眼(16.95%),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6例7眼(11.87%),角膜云翳/白斑6例6眼(10.17%),弱视1例2眼(3.39%),严重的玻璃体混浊1例1眼(1.69%),其他眼病3例3眼(5.08%),且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预测大致相符.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肯定,术前已存影响视力恢复的眼病为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3者27例,占84.4%。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的整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11眼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除2眼因测量人工晶体度数为负数而未植入人工晶体,其余9眼均同时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在4.0以上者10眼,占91%,在4.5以上者6眼,占54%,1眼因术后发现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视力为0.02,无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MSICS)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6例(300眼)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d2视力>0.5者106例(156眼),占52%;术后一周视力>0.5者144例(194眼),占64.7%;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180例(280眼),占93.3%,其中>0.8者134例(204眼),占68%;最佳矫正视力<0.5者16例(20眼),占6.7%,其中青光眼眼底损害8眼,老年性黄斑变性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眼。【结论】MSICS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良好,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应大力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58例(5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4%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58例5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指数为0~1级,术中眼球运动和眼睑痉挛:56只眼为1级、1只眼2级,1只眼为3级。95%的患者表示满意。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36只眼(62.0%),术后1周视力≥0.1者53只眼(91.4%)。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晶状体后囊破裂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和后弹力层皱褶12只眼,术后早期前房积血1只眼,未发生切口渗漏,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表面麻醉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钵植入术,疗效确切,可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57例(6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局麻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入工晶体植入,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饮食指导、血糖监测与控制和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57例(64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未发生不可逆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入工晶...  相似文献   

20.
叶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2):162-163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5例27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小于0.3有角膜水肿者37眼,术后存在屈光不正者22眼,后囊混浊者12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6眼,葡萄膜炎9眼,外伤性白内镜者7眼,高度近视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者16眼,伴有青光眼致视神经萎缩患者9眼;伴有眼底疾病的患者有黄斑病变者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眼,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者1眼,视网膜脱离者2眼;陈旧性角膜瘢痕者3眼。结论:低视力发生的原因与病例的选择,技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