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的一部分,临床上多首次就诊于耳鼻咽喉科,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与原发于韦氏环的恶性淋巴瘤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若对该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误治.对我院1991-11~2002-12收治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5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病理资料,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10/2008-02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头痛、头晕可为临床首发症状。影像学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中等或略高密度,周围有水肿。组织形态与结外淋巴瘤相似。免疫组化5例均为B细胞性。结论:完整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术前误诊,明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是比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但在小肠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占19%~38%,占所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20%~30%。我院2000—06~2007—06收治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8例,均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耿纪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61-7161
目的 探讨隐匿恶性淋巴瘤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8例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表现为前中纵膈肿瘤、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结论 通过对侵袭性胸腺瘤、恶性淋巴瘤在临床表现、CT、PET-CT特征的观察结合病理学检查,提出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劲  张莹 《临床误诊误治》2000,13(3):187-188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ML)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且就诊于各科门诊,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延误治疗。本文就15例早期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瘤,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83年1月~1998年12月间24例口腔颌面部ML病例,其中15例误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淋巴瘤误诊病例影像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复习。结果病灶单发3例,多发1例,共有6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深部4个,灰白质交接区2个,累及胼胝体2个,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团块或结节,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轻。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显著强化。术前误诊为炎性肉芽肿或转移瘤。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正确地分析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咽淋巴环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误诊为腭扁桃体炎,2例误诊为鼻咽癌,1例误诊为腺样体肥大,1例误诊为舌扁桃体炎。结论:临床及病理医生应对本病提高警惕,对可疑者反复活检,根据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结合临床特征可明显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以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为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并可有相应器官压迫症状[1].无论原发还是继发,肌肉淋巴瘤极为罕见[2.3].由于发病率低,表现多种多样,故误诊误治率极高.现将我科收治的肌肉淋巴瘤误诊为糖尿病肌病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误诊为鼻息肉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对916例住院手术,病理明确诊断,资料完整的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中以鼻息肉居首,误诊率约为1%。易误诊为鼻息肉的疾病有: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外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窥镜,CT、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误诊原因。结果: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采用手术加化疗、放疗综合治疗后,预后较胃肠道癌肿好。  相似文献   

11.
淋巴瘤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早期不易诊断,极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收治的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老年女性患者,2a前反复出现腹痛,呈阵发性钝痛,鲜有其他伴随症状。40a前患肺结核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未正规治疗。2a来三次住院治疗,胃肠镜未见确切病灶;胸片、腹部平片、腹部B超、CT等均显示有多处钙化灶;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误诊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恶性淋巴瘤通常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原发于胃肠道的结外淋巴瘤,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误治.国外报道其误诊率在70%~90%[1].我院1995~2003年收治经病理组织学或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9例,其中误诊18例,误诊率94.8%.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肌炎(DM)是一种以突出的肌肉病变与特殊皮肤表现为主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恶性程度不一。DM可与恶性肿瘤伴发。对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鼻出血或涕中带血、脓涕或水样涕,伴发热1例;主要体征为鼻道积脓,鼻中隔或下鼻甲糜烂溃疡,鼻腔或鼻咽部肿物。12例均早期误诊,误诊时间3周~4个月,经1~3次鼻咽部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首次病理活检误诊率为58.3%。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反复多次活检,正确取材,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对多发性B细胞性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瘤误诊结核感染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脺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05-2906
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发热、颈部淋、巴结持续性无痛性肿大为特点^[1]。由于较为罕见故未引起重视,现就小儿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流行性腮腺炎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11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原发在淋巴结以外者较多见,约占44%[1],极易误诊.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原发于结外的NHL 132例,其中误诊117例,占88.6%,误诊时间1~24个月.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鼻咽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本院住院的 10例鼻、咽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 9例被不同程度地误诊 ,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等。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结论  NHL 临床表现复杂 ,无特异性 ,易误诊。为防止误诊 ,仔细的临床检查 ,反复精确的活检及正确的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CL)是指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且与脂膜炎相似的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由于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漏诊或误诊。现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内分泌科曾接诊1例该病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征,展望治疗前景。方法:分析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易误诊,显像技术、病理组化技术的进步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差,以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或者自体移植为主要疗法,但大多患者最终会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