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以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多见,不典型疼痛可发生在上腹部与咽部之间的任何水平处,位于左腋下或胸下区域者少见。据文献报道,临床不典型心肌梗死占20%~30%,误诊率达28.3%。老年人患心肌梗死的症状常不典型,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或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咽部发紧、颈部背部疼痛,个别可表现为晕厥。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剧烈的疼痛时诊断不难,但对于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老年人,早期常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1年~2004年收治的老年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2例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疼痛部位不典型11例;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痛8例;头晕、乏力、一过性意识障碍4例;突发心律失常、休克7例;合并肺心病2例。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痛或疼痛症状不典型是导致心肌梗死易漏诊、误诊的最根本因素。无痛型患者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下降有关,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检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结论:对短期内突发的心功能下降、疼痛原因未明或处理疗效欠佳患者应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存在。全面、动态分析临床资料是防止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症状差异极大,约有1/3的患者发病急骤,症状严重,未及就诊就已死亡;有1/4—1/3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属无症状性心肌梗塞,或症状很轻未引起患者注意,末及时就诊。故其发病起始症状不尽相同,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无典型临床表现,且常以胸闷、喘憋、心悸、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死亡率高于有疼痛症状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时诊治,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志峰 《临床医学》2004,24(6):29-30
以无痛性或消化道症状或发热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冠脉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是选择性地向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走向和病变血管造影的方法。它适用于典型或不典型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非胸痛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及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后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心梗)是心内科的常见急诊,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时间常超过30min,常放射到左肩背、颈部。当心脏下壁梗死时,可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易误诊为胃痉挛或急性胃肠炎。少数可有颈、咽或下颌及背部疼痛。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血清酶上升,可作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在急性心梗后数分钟,心电图即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8例漏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漏诊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漏诊、误诊的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心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易致漏诊及误诊。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老年人缺乏典型胸痛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认真仔细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PE)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本例国外的发病率很高,美国每年约〉50万人患有症状的肺栓塞,病死率达20%,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临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近年来有较多临床报道。有典型症状的肺栓塞临床少见,而不典型的肺栓塞较多见且极易误诊、漏诊,现将一例不典型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又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隐性或无症状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早期,许多患者并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4例死亡。其中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并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差的原因为:发病者多为老年患者,体格较弱;从发病时间到入院时间,确诊时间较长,错过溶栓治疗的最佳阶段;多无典型症状或合并其他症状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总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具有年龄大、隐匿性强,临床症状多样化及体征不典型、死亡率高的特征.只要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便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以胸骨体中上段或心前区较多见,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目前关于右侧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较少。因发病特点不典型,易误诊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为缩短确诊时间,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误诊病例以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晕厥、心力衰竭、休克为主要表现,无胸疼、胸闷等典型症状,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不典型。结论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不典型而容易漏误诊,对目前症状解释疾病时应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明确诊断并动态观察,缩短确诊时间,及时提供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无痛型心肌梗死(PLMI)是指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缺乏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具多变性.随增龄而发生率增高,老年无痛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最高为60%,易误诊、漏诊,极具危险性。现将本文搜集近年来医学期刊所报道的无痛型心肌梗死68例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典型症状是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剧痛,在临床上典型的AMI不难诊断,但由于某些AMI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从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对不典型AMI尽早,准确地做出诊断尤为重要。结合临床实践和有关文献,对不典型AMI的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682例中确诊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56例,提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有五个特征、认为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出现>30分钟或非典型心绞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者加上五个心电图特征的任何两个可考虑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具备的特征越多,临床诊断的可靠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据症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学特异性的变化,不难做出诊断。而不典型AMI临床差异极大,表现复杂多样,吴诊时有发生。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据资料统计,约1/3患者猝死于院外,大约有1/4~1/3患者症状微轻或无明显症状未及时就诊。仅1/3~1/2患者能到医院诊治。因而每位临床医师,应对不典型的AMI提高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及时对高危人群普及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就诊率和临床医师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急症,抢救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有典型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并且差别较大,尤其是老年人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约有1/4不被病人发现,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对心肌梗死的及时诊治和护理十分重要,我们对37例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急症,抢救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有典型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并且差别较大,尤其是老年人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约有1/4不被病人发现,误诊、漏诊率较高。有典型胸痛症状者仅占20%,无胸痛症状背常表现为神志变化、晕厥发作、偏瘫、泵功能衰竭、呕吐、心律失常等,或根本就无症状,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