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PACU)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护理的质量.方法 对60例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入PACU后,给予通气支持,持续监测ECG、HR 、SpO2、PETCO2及有创动脉压,并间断监测患者血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通过正确的术前评估及干预,加强患者气管拔管期、拔管后期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措施,使患者在PACU得到良好的观察与护理.用Steward苏醒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达4分以上方可返回病房.结果 6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在PACU期间均平稳渡过.5例恢复期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4例拔管时出现躁动,经镇静等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出现苏醒延迟,1例在拔管后出现舌后坠,1例恢复期出现寒颤,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性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颈椎手术患者不可急于拔管,须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加强拔管期气道的管理,对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安全系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护理特点,提高术后患者安全性。方法收集神经外科麻醉恢复室412例患者资料,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幕上肿瘤、幕下肿瘤、脊髓肿瘤、垂体瘤的不同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3%患者在PACU期间发生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和相应护理后缓解。所有患者转出PACU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为9-10分。结论PACU在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手术周转率,提高了患者苏醒质量,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术后苏醒期易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01-2010-05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PACU的72例经介入治疗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 72例经介入治疗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间得到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并发症也及时给予准确的处理,其中70例都安全地度过麻醉苏醒期。结论对经DSA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其术后并发症可以提高介入栓塞术成功率,保障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麻醉恢复室术后并发症的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结束后麻醉清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对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大多数患者而言,从麻醉中恢复是一个平稳的过程,但术后即刻的并发症可能是突发并危及生命。尤其多见于高危患者、高龄患者、实施复杂和重大手术的患者,因此,这段时间对患者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格外重要[1]。1998-2004年,我们采用PACU并发症指标模式[2]对我院PACU9623例成年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通过对本院PACU1998-2004年PACU收治的成年患者共9623…  相似文献   

5.
颅脑手术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3月~12月进入PACU的颅脑术后患者2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14.0%)、心律失常(13.9%)、疼痛(13.7%)、寒战(10.5%)、恶心呕吐(9.3%)、谵妄躁动(8.6%)。低氧血症(3.4%)、呼吸道梗阻(1.9%)、苏醒延迟(1.5%)、低血压(0.5%)的发生率较低。1例患者发生误吸。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52.2%。在监测体温及肌松残余的患者中,体温异常和肌松残余的发生率分别为7.2%和22.8%。全部病例经PACU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神经外科PACU的常见并发症有其特殊性,需要针对不同的病种、手术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分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31例出现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33.70%,其中躁动17例(18.48%),恶心呕吐5例(5.43%),寒战3例(3.26%),心律失常、呼吸道梗阻、苏醒延迟各2例(2.17%)。本文并发症组31例,无并发症组61例。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疾病、麻醉药物使用类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是影响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麻醉药物使用依托咪酯、术前ASA分级Ⅱ级~Ⅲ级、术后48 h VAS评分≥5分是影响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中唤醒麻醉脑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较为常见,年龄、麻醉药物使用类型、术前ASA分级、术后48 h VAS评分为影响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温度干预护理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4例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分别监测术前和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温度干预护理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对PACU患者的体温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术中应用多模式保温干预对术中体温及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将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依照密封信封法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手术期间给予常规保温处理;观察组给予多模式保温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体温,观察拔管时间、麻醉完全清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以及寒战、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60 min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60 min(T1)、术毕(T2)、离开PACU前5 min(T3)时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3的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3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麻醉完全清醒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寒战、SSI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60 min的定向力、短时记忆力、回忆能力、计算能力、语言和模仿能力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0 min的上述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和观察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保温处理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可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对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管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PACU共有护士30名,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实施前)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0例,PACU实施常规排班模式;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实施后)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2例,PACU实施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PACU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PACU患者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短于实施前(P0.01),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躁动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PACU患者寒战、躁动、恶心呕吐、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1,P0.05),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能有效提高PACU患者麻醉苏醒质量,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秀丽  吴治敏  吴英  曾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75-1576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麻醉恢复期患者继续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场所[1]。麻醉恢复期患者常发生低氧血症、呕吐误吸、烦躁、高热、寒战等并发症。为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回到病房。术后医护人员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提高麻醉恢复期的护理质量,现将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共有30个手术间。麻醉医师42名,护士68名。2006年1~12月手术量为22 053台。恢复室设置床位7张,共接收术后患者5 521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刘阳  马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21-7722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处理资料,提高围术期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73例OSAHS手术患者,对气管插管、镇静镇痛方式、术中监测以及并发症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为清醒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后均保留气管插管入麻醉恢复室观察4~6 h,1例患者拔管后再插管入ICU治疗,其余患者拔管后返回病房。均未发生术后知晓、气管切开及术后出血。结论 OSAHS患者应清醒气管内插管,术中密切监测SpO2和血压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合理镇静镇痛,麻醉恢复室过渡是安全和快速恢复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Aldrete苏醒评分在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Aldrete评分,患者苏醒评分≥9分可以出麻醉复苏室(PACU)后返回病房;对照组采用Steward评分,患者苏醒评分≥4分时可以出PACU后返回病房。比较两组患者入PACU后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及拔气管导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PACU后30 min Sp O2、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气管导管后出现舌后坠、喉痉挛、躁动不安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ldrete苏醒评分内容比较全面,适合作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后离PACU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护理。方法对3760例全麻术后患者的PACU护理要点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760例患者共发生PACU并发症478例,16例转送ICU继续治疗,其余3744例患者均在血压、呼吸平稳、意识清楚、情绪稳定、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出PACU,留室时间30~180 min,平均55 min。结论 PACU的设立能为全麻术后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防治复苏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宫腔镜术后病人在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期间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647例宫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在复苏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47例宫腔镜术后病人在PACU经过精细化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其中有27例出现寒战,13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经治疗后安返病房。[结论]宫腔镜术后病人复苏期间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浅低温的原因,制订保温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1年7月~2003年6月,选择手术时间为1h以上、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67例,分为时间组和年龄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监测肛门温度与食管温度。结果:①患者体温随手术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可降至35℃以下;②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浅低温。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重视患者在术中体温保护,以减少因术中低温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玉芳 《临床医学》2005,25(3):20-22
目的 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病人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1 年 9 月~2004 年 8 月PACU共收治病人8540例,观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呼吸异常、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躁动等。总的发生率为 16 6%。大部分与术前准备欠充分、术中管理欠完善、术毕及恢复室处理欠妥当等有关。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术中管理、妥当的术毕及恢复室处理将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意义.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2002-07/2005-0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5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5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51例中,43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波形改变,其中33例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60%;9例潜伏期延长大于10%,波幅下降大于60%.主要是因麻醉、手术操作等引起.术后均无运动障碍.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和及时监测等特点,有助于防止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100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BP、P、R、SPO_2。观察组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测PETCO_2。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驻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PACU驻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后老年患者恢复期监测PETCO_2,可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苏醒快,能缩短在PACU驻留时间,对全麻后老年患者恢复期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殷小容  杨娟  郭利娟  杨静 《华西医学》2011,(9):1407-1408
目的分析麻醉苏醒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纠正处置方法。方法对2010年2-10月全身麻醉手术后人PACU的124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处理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oximetry,Sp02)、呼吸、心率和Ramsay评分的比较。结果本研究显示低氧血症的发生率0.94%,处理前后SpO2、心率和Ram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人PACU全身麻醉患者中无死亡。结论对入PACU的术后全身麻醉患者进行评估及严密观察,及时分析处理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在PACU期间的安全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舒适护理运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和评价手术患者术后生理、心理舒适程度.方法:据舒适护理理论和手术患者影响舒适的相关因素,以及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及麻醉恢复阶段的各种不适,制订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7 234例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经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后,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焦虑程度降低,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舒适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于PACU中,患者均获得了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可减少苏醒期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