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血与中风病病机学说理论的关系。[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气血与中风病的关系分析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并着重探究气血在中风病发病中的基础作用。[结果]唐宋以前医家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中风病机;金元时代,则认为中风之本乃内伤血气,或气虚血虚而致痰湿阻滞;明清医家则多从气虚血瘀论,气、血贯穿中风病始终。益气活血法可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风病以气血为病机论治,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风从气血进行辨证施治,多能促进气血调畅。从"气血"论中风病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可以为中风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用以指导临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妇科治疗应重视各脏腑气血兴化市人民医院卞玉兰妇女诸疾,病因虽多,其病理机制总不外乎各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妇女的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而血又赖气以运行,气血由脏腑所生化,在脏腑中以肾、肝、心、脾的作用最为重要。气血来源于脏腑,必须通过经脉的输注...  相似文献   

3.
四关穴为主治疗癔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癔病属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脏躁”、“奔豚气”、“梅核气”等范畴。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四关穴首见《针灸大成》,其中曰:“四关四穴,合谷,太冲是也”。合谷为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腧穴,属阳调气,太冲为少气多血的足厥阴肝经的腧穴,属阴调血。两者配伍,合谷调气中之血,太冲理血中之气。又因为合谷、太冲均为原穴,原穴概括了十二经脉全身三百六十多个穴位的气化功能,所以,四关穴可谓气化功能之关键,气血通畅之要塞。若再配以相应的腧穴,对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癔病,可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通达气血,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探讨中风病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发病的适用性.方法:根据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的分类,从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个方面分析了中风病的发病.结果:环境污染、精神刺激和不良生活习惯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三大病因作用于人体,脏腑功能障碍,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者成为脑病的主要病机.就中风病而言,脑痿是中风病发病之本;脏病及脑为中风病的初始病机;浊瘀痹阻是中风病发生的直接病机;脑神紊乱具有中风病病因、诱因、结果的三重属性.结论: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病因病机更加符合现代中风病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中风疾病是由于风、火、痰、淤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致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产生。临床中常因发病时期的不同,致病之邪气不同,以及脑髓神经受损程度的不同又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中风病虽总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但早期多以邪实为主,后期多以本虚为重。正因为中风病中其致病邪气的多样,病机演变的变化多端,更与患者发病原因不同,素体之差异,而致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中风后致假性延髓麻痹等形态改变。这就使得内科疾病更显其复杂和重要。正确地采用判断病种、病性来分析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有着更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病包括祖国医学的心悸、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证范畴。其主要病变在心和血脉,其产生和发展一般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我科认为尤与气血功能的紊乱和失调密切。“气血之病”贯穿在心病的整个发病过程,既可交错出现,又可并存,初期病多在气,表现以气滞为主,气滞日久血流不畅,积聚成瘀,随着病程发展,病多在血,表现以血瘀为主,病久伤及气血或久病气血化生不足。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心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主要病机,脏腑损伤、阴阳失调、气血律浓紊乱是气机逆乱的病理基础,气机失调贯穿于中风病的整个病程中,调理气机是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法则。具体应用包括通腑化痰消淤、斡旋气机之枢,平肝降逆、引血下行,化淤通络、疏畅气机,益气活血、助血上升等五法。临床治疗30例,痊愈19例,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指以“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脑髓神机受损”为中心症候特征的一类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中风急诊后是指中风病急性期经中西医结合急诊后,病机不再是以脏腑气血逆乱或正虚邪进为主,而是以脑髓神机受损,经脉气血缺乏元神的激发促进而出现的多种症状,这些症状恰好是中风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面,也是治疗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正>气血津液辨证,就是综合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判断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气、血、津液流行全身,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病变,必然影响到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10.
大脑认知功能障碍归属于中医“神志”疾病的范畴。神失濡养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机,调和气血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呼吸之宗气上行贯注心脑以濡养神明,向下蓄积于丹田以滋养元气,推动肝肾精气的运转。脑与腹部遥相呼应,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联系密切,源自胞中的任脉、督脉、冲脉提供所需道路,共同为神志活动提供充足的精、气、血物质基础。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腹式呼吸训练对于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对体内脏腑气血运行具有正向的调节趋势;同时作为一种主动训练疗法,腹式呼吸利于增强大脑皮质运动中枢活动,提高神经细胞兴奋度,改善脑部血液流量。从中医气血与经络理论出发,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提高认知功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开辟新的研究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认为:“人身气血随气流行,气之上升者,可使脑部充血”,“脏腑之气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故病邪入脑是发生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 经脉有行气血而营阴阳之功,而冲脉又为经脉之海,因此引血下行就在于使冲脉气血升降正常。“肝火之升、冲气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所以清泄阳明之热、降其逆气在引血下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张氏认为:“冲脉为肾脏之辅弼,气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多发于中老年人,人至中老年阶段,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正气内虚,气行不畅,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滞,气虚以致无力推动血行,终致血瘀。气虚血瘀为胸痹心痛发作的主要病机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从益气活血两方面对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发生以痰浊血瘀证居多,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乃为痰瘀形成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则是痰瘀生成的根本.痰浊、瘀血同为水谷精微所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夹滞,受脏腑功能的调控,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二者相互为病.治疗上应注重痰瘀同治,应注重气、血、津液及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的平衡与调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临床常用导师经验方通脉降浊汤.  相似文献   

14.
刘兴安 《中医学报》2019,34(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报》2019,(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是对中风病传统病因病机认识的提升。毒有外内之别,毒损脑络之毒多为内毒,且内毒为病,易损络脉,并可进一步败坏脏腑,使病情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络脉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着眼于气络与血络,则可从功能与结构上对络脉进行整体概括并开展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立足于络脉功能障碍与结构损伤,围绕邪蕴成毒,毒成络损来论述病气络、病血络的动态病理过程,并结合急性脑梗死缺血级联反应,试从急性脑梗死病理损害过程阐述毒损脑络机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营气和荣气是两个重要的生理概念,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生理特性和功能和诸多问题上,二者是有区别的,现试述如下:营气,是指行于血脉、经脉之中,营运气血,不分昼夜,周流不息之气.由于营气行于脉中,与血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由于营气与卫气源同而功异,营气属阴,故又常称营气为"营阴".  相似文献   

18.
南宋医家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成书于南宋景定 5年 (12 6 4 ) ,全书 2 6卷 ,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 ,并兼论妇、外科病证 ,内容颇切实用 ,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临床参考书。该书对气血理论和气血病证的调治论述精详 ,颇有创见。本文就此探析如下。《灵枢经·本脏》说 :“人之血气精神者 ,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指出气血为人身至宝 ,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杨氏根据这一思想 ,进一步阐发气血的重要作用 ,认为气血与生命存亡休戚相关 ,为人身之根本。然而他强调气血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等的 ,而是以气为主导。如曰 :“气者 ,血之帅也 ,气行则血…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抑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中风病的诸多病理改变为基础,尤其是人体气血逆乱,是脑主神明、司运动、主宰脏腑等功能失常的外在表现.元代<丹溪心法>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法.明代以后,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景岳全书>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所论述的证治方药内容丰富,用药清新灵活.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总被引:431,自引:6,他引:425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关键词:中风病;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又名卒中,在CCD(TCD)编码中中西医一致。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