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兰索拉唑含药微丸,用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和肠溶脉冲微丸,然后将两种微丸按固定比例填充至空心胶囊内。用体外释放度法观察肠溶微丸累计释放量。结果优化处方:载药丸心中碳酸镁用量15%,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用量20%;肠溶微丸中隔离衣层增重9%~10%,肠溶衣层增重>41%;肠溶脉冲微丸溶胀层包衣增重50%~60%,控释层包衣增重50%,肠溶衣层增重>41%,后干燥时间为4h。结论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12h烟酸缓释微丸并考察其释放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烟酸载药素丸,以Surelease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进行流化床包衣。单因素考察不同包衣增重、致孔剂及其用量、不同pH释放介质及工艺参数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烟酸素丸圆整度良好,20~40目素丸收率约80%;包衣增重和致孔剂是影响释放的重要因素,HPMCE5的致孔作用相对较强,不同pH介质中释放有差异,在pH 6.8 PBS中突释明显。结论:模拟人体胃肠道条件下溶出,自制缓释烟酸微丸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卡托普利脉冲微丸及氢氯噻嗪缓释微丸,考察制剂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时控爆破系统原理,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通过调节脉冲微丸溶胀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用量及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及熟化处理时间等因素,考查微丸释放度影响因素。结果脉冲微丸以L-HPC为溶胀层,Surelease为控释层,分别增重为16.20%和22.84%;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为水分散体固含物量的5.52%,体外释放时滞约为5h;缓释微丸以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缓释层增重为10%,致孔剂乳糖用量为1.5%(聚合物的1.5%);后处理时间为12h;两主药体外释放过程均接近一级。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复方脉冲缓释微丸符合脉冲释放制剂要求,外观光滑圆整,衣膜致密,工艺操作简便、可控。  相似文献   

4.
正交设计筛选钩藤总碱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钩藤总碱骨架缓释片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钩藤总碱骨架缓释片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乙基纤维素(EC)的黏度对本制剂的释药影响不大,EC用量增加,释药速率减慢,致孔剂用量增加,释药速率加快。结论钩藤总碱骨架缓释片的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是EC的用量和致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采用双层包衣法制备双氯芬酸钾延迟缓释微丸,考察释放条件及处方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并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丸的体外释药受介质pH的影响较大,受介质黏度影响较小;内外层包衣增重比例和外层包衣中致孔剂用量可影响释药时滞、释药速度以及最终释药量;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微丸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扎托布洛芬(ZP)缓释胶囊,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混悬液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ZP微丸,并进行ZP微丸质量评价及粉体学性质研究.用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包衣材料,流化床进行包衣制备ZP缓释微丸,对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进行评价并考察不同热处理时间以及人工胃液对缓释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 制备得到的ZP微丸质量良好,不同热处理时间对于ZP缓释微丸的释药特性影响不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可以不进行热处理,干燥即可.人工胃液会显著地降低ZP缓释微丸的释药速率,所以将其置于肠溶胶囊中.ZP缓释微丸批间及批内重复性较好,在pH6.8磷酸缓冲液中12 h释放符合一级释药模型动力学过程.结论 制备得到的扎托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效果好,达到了释药要求.  相似文献   

7.
尼群地平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尼群地平缓释片,考察处方、工艺等因素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HPM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对释放介质pH值,药物粒径、骨架材料和致孔剂用量,压片压力等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符合Highchi动力学过程,释药速率受原料药粒径和骨架材料用量的影响,释放介质pH值、致孔剂用量和压片压力对释药速率影响较小.结论:本文研制的尼群地平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较好的可控性,调整处方,控制药物粒径,可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释药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影响盐酸地尔硫(艹卓)(DTZ)卡波普(Carbepol)骨架片体外释放药物的因素.方法:用Carbopol为骨架材料,采取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缓释制剂,并考察Carbopol规格、用量、不同溶出介质pH值对DTZ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DTZ骨架片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Carbopol的规格、用量、溶出介质pH值对药物的释放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释药速率随Carbopol用量增加、溶出介质pH升高而降低.结论:Carbopol规格、用量及溶出介质pH值均显著影响骨架片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9.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线性叠加组合微丸释药模型,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进行模型验证和预测。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丸,流化床底喷包衣制备肠溶和缓释微丸。根据各种微丸的释药机制选择适宜的释放模型,利用Matlab?的曲线拟合工具箱进行拟合,根据相关统计参数选择最佳拟合方程,将各种微丸释药方程进行线性叠加,得到组合微丸理论释药方程。根据预期的24 h释放要求,利用Matlab?解析线性不等式或线性方程组,预测各种微丸所需用量并实际组合,将释放试验结果与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对组合系统释药行为的数学解析结果显示,预测值(组合微丸理论释药方程)与实测值较接近,说明组合系统的释药行为是可控的,能较好地预测组合各种微丸所需的用量以满足不同释放行为的需要。结论: 有预见性地组合不同的微丸或为不同组合比例提供了一种设计缓释系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盐酸尼卡地平肠溶缓释微丸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盐酸尼卡地平制成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以促进其在肠道内溶出,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水溶性材料(PEG6000)和肠溶性材料(Ⅱ丙烯酸树脂)为混合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了盐酸尼卡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得到了具有理想肠溶缓释效果的处方。结果:盐酸尼卡地平制成的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3 h释放量为54.33%,10 h释放量为80.18%。其体外释药方式符合Higuchi 方程。DTA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证实药物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中。结论:以固体分散体制备的肠溶缓释微丸具有促进药物溶出、定位缓慢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处方工艺对雷公藤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转篮法,考察不同溶出介质中雷公藤甲素的释放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确定最佳的转速。结果:雷公藤缓释微丸包衣膜增重10%,以HPMCE3为致孔剂用量2%,以5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释放介质,雷公藤缓释微丸在100r/min的条件下,在2 h、6 h、12h的释放度分别为30%、65%、98%。结论:选择了最佳的处方工艺,使雷公藤缓释微丸的释放度达到了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影响盐酸地尔硫 艹卓(DTZ)卡波普 (Carbepol)骨架片体外释放药物的因素。方法 :用Carbopol为骨架材料 ,采取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缓释制剂 ,并考察Carbopol规格、用量、不同溶出介质pH值对DTZ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DTZ骨架片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 ,Carbopol的规格、用量、溶出介质pH值对药物的释放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 ,释药速率随Carbopol用量增加、溶出介质pH升高而降低。结论 :Carbopol规格、用量及溶出介质pH值均显著影响骨架片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运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熔融包衣法对素丸进行隔离包衣,隔离衣材料选用十八醇,流化床包衣法包覆胃溶型丙烯酸树脂NE30D薄膜衣,制备不同隔离及包衣增重的头孢氨苄缓释微丸,对药物释放进行考察。结果 HPMC(K4M)、MCC为丸芯材料,十八醇为隔离层,Eudragit N E30D为包衣材料,SDS作为致孔剂。分别选用Eudragit N E30D、十八醇及SDS增重为7%8、%4、%时的包衣微丸,pH 6.8的PBS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该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并进行处方优化和释药机制考察。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芯,然后用薄膜包衣法进行包衣,通过释放度测定来考察影响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成功制备了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工艺操作具有重现性;实验发现溶出介质pH、转篮转速、片芯硬度及衣膜中增塑剂用量对药物的释放均无显著性影响;片芯中氯化钠含量,包衣膜中致孔剂含量以及包衣增重对微孔渗透泵片释放速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所制备的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12h内释药具有零级释药特征,释放机制以渗透压为主。结论:以渗透压为释药机制的苦参素微孔渗透泵片有望成为上市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不同释药速率(慢、中、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释放度实验采用转篮法分别在两种介质中进行,采用RP-HPLC测定缓释组合微丸在大鼠体内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对药动学数据进行分析.对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建立相关性.结果 缓释组合微丸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氧化苦参碱膜控缓释包衣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制备日服2次的氧化苦参碱(OMT)缓释微丸.方法 以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丸心,包衣锅包衣法包衣;单因素法考察增塑剂用量、致孔剂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对微丸溶出的影响.结果 优选出包衣处方为5%乙基纤维素(EC)的乙醇溶液,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用量为20%,致孔剂PVPK30用量为2%,包衣增重10%.所制备的氧化苦参碱缓释微丸在1、4、8 h的体外释度分别在30%~33%,60%~66%,80%以上,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结论 该实验工艺稳定,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外释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自制的甲硝唑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外释药机理。方法:用电镜观察微丸在释药前后的变化,通过替换包衣材料来考察微丸的释药行为,通过改变释放介质的渗透压来考察微丸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乳糖代替HPMC包衣的微丸释药后衣膜也出现破裂;释放介质渗透压升高后微丸释药速率减慢,释药速率与膜内外渗透压差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微丸的释药机制是介质通过外层EC膜向内渗透,内层的HPMC吸水缓慢水合、溶解,药物及丸心中的水溶性物质也随后溶解,外层EC膜在渗透压作用下发生破裂,药物在渗透压驱动作用下通过EC衣膜裂口向外扩散,从而达到延时释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微丸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Aquacoat和Surelease为包衣材料,流化床包衣制备盐酸苯丙醇胺缓释微丸,研究微丸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药特性和微丸释药机制。结果表明,Surelease包衣微丸的体外释放度不受介质PH影响,而未热处理的Aquacoat包衣微丸可能出现PH依赖性药现象,通过包衣后热处理或增塑剂的选择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制为:渗透压驱动作用下药物通过衣膜的扩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多组分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并对影响其累积释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使丹参各组分达到同步释放。方法以丹参有效成分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法考察各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促渗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以及衣膜增重率对药物释药具较大影响;两种指标性成分体外释放相似性良好,12 h累积释药均在90%左右且呈零级释放,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终处方。结论丹参提取物可制备成释药恒速、完全的渗透泵控释片,达到了控释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填充剂和缓释材料组合对盐酸氨溴索骨架片药物释放的影响,同时探索不同填充剂对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中试放大的潜在关系。方法:以盐酸氨溴索为模型药物,选用不同型号的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为骨架材料,乳糖或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设计不同处方制备单层片,考察药物释放与辅料的相互关系;选用乙基纤维素为阻滞材料,制备双层片,考察不同处方药物体外释放规律。结果:单层缓释片,乳糖作填充剂时,不同聚合物黏度和比例对药物释放速率影响较大;微晶纤维素作填充剂时,改变聚合物黏度和比例对药物释放速率影响不大。与单层片相比,改变双层片中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对药物的释药速率影响较小。结论:乳糖作为填充剂的处方易于调节缓释片药物释放速度,但是中试放大过程中其他工艺参数的引入常常导致中试产品药物溶出与小试处方药物释放度的差异;难溶性填充剂制备的缓释片,缓释辅料用量的改变对缓释片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可能需要在处方设计过程中选用不同类别缓释辅料达到药物释放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