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B组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剂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均可用于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效果良好,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更快,完全阻滞时间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可作为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电视腹腔镜的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5月~2004年5月,我院在电视腹腔镜下实施手术10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60例,女46例,18~70岁,平均44.5岁,其中外科胆囊切除60例,胃穿孔修补3例,阑尾切除4例,妇科宫外孕摘除20例,卵巢肿瘤切除19例,手术历时40~60min,手术过程顺利,术毕安返病房。1.2麻醉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36例,硬外阻滞60例,硬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10例,气管插管全麻快速诱导,采用短效肌松药物,术毕10~30min后患者神志恢复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回病房。2手术配合2.1仪器设备准备腹腔镜及配套的光源、传导系统(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患者术中的影响,并总结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对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术中体位和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AF系统内固定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57例患者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辅助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前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术中持续监测ECG、SpO2、NIBP、CVP,记录尿量,注意保温。结果:本组30例脊髓损伤手术过程中,诱导后NIBP、MAP、CV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SpO2〉90%),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实施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做好全面的术前评估,认真管理麻醉,维持脊髓灌注压,减轻脊髓损害,维持循环稳定,适量补液,是保证麻醉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头部放置方法在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全麻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O例。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头面部向下的放置方法;对照组采用俯卧位头部侧向一侧的放置方法。观察两种头部放置对气管插管影响、口腔分泌物排出量、术后体位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对气管插管的影响、口腔分泌物排出量、术后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术前依据颈椎骨折、脱位导致颈椎不稳,给予哈罗氏架固定处理;手术时采用清醒表麻慢诱导经、口或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以及逆行经鼻气管插管,全部为静吸复合全麻,经颈前路及颈后路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39例患者术毕10min内苏醒,恢复自主呼吸,均拔管安返病房。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清醒表麻慢诱导的气管插管全麻,可以完成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2014年4月-12月在本院住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35例设为气管插管组,麻醉方法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将2015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35例设为喉罩组,麻醉方法实施喉罩全麻,了解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下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咽痛、声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术后下床时间较气管插管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做好呼吸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护理以及良好的镇痛,可降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两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Ⅰ组患者在腹膜关闭完成后即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Ⅱ组患者在皮肤缝合完成后拔除气管内插管。结果:拔除气管内插管后两组间SBP、DBP、MAP、HR、CVP及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安全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电针镇痛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择期行静吸复合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tr组)和电针组(EA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完成手术。EA组于常规全麻麻醉镇痛的基础上,在气管插管前、气管拔管前选择双侧内关、曲池、列缺穴进行电针镇痛,每次治疗15 min。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插管前(T0),插管后1、5、10、15、30 min(T1、T5、T10、T15、T30),拔管前1 min(EXBT1),拔管后1、5 min(EXAT1、EXA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MAP、DBP、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药物总量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EA组和Ctr组的SBP分别在T1-T15、EXAT1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手术412例全麻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的优点及其管理。方法:对鼻中隔偏曲、单侧或双侧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窦炎复发患者行鼻内镜术的412例患者施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并对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结果:患者处于气管内插管全麻状态中顺利配合手术治疗,术中创面渗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后创面失血明显减少。结论: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中镇痛完善,必要时采用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地减少失血量,以及配合术者精细操作等优点,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但由于手术部位与气道临近,因此全麻的管理又有别于其他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气管插管丙泊酚全麻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80例声带息肉患者,采用快速诱导法经鼻明视气管插管,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结果:80例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及手术操作顺利。术后恢复快,苏醒完全。结论:采用经鼻气管插管丙泊酚全麻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既能保障患者氧供,保持呼吸道通畅,又便于手术操作,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24例。对2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弱。结果与GA组比较,GE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对唇裂修补患儿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唇裂修补术的小儿40例,分为两组,C组为对照组,M组为多模式镇痛组.两组小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M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手术开始前术者行局部浸润麻醉并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C组仅由术者行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M组惠儿在PACU内的镇痛满意,PACU存留时间较c组短(P<0.05).结论:联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芬太尼及局部浸润麻醉可为唇裂修补术小儿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儿经皮心导管PDA封堵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小儿经皮心导管动脉导管封堵术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全部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加局部麻醉,即安定、氯胺酮加局麻醉。结果:45例患儿麻醉效果满意,循环动力及呼吸功能维持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复合局麻操作简便,镇痛、镇静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的临床观察与效果。方法:50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均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全组患者的spo2大于95%,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安全返回病房并康复出院。结论:全麻联合硬外膜麻醉可以减轻老年患者在术中的血压波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术后镇痛,不失为老年及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开胸手术两种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8例高龄病人分成两组,I组18例,采用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维持用异丙酚2~3mg/(kg.h)微泵静滴及硬膜外追加1.0%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必要时按需吸入少量异氟醚,术后行硬膜外镇痛。II组1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维持用异丙酚3~4mg/(kg.h)及吸入异氟醚维持,术后行静脉镇痛。分别监测两组病人麻醉前、插管即刻、去肋开胸、手术探查、拔管时的SBP、DBP、HR,术后清醒时间,术毕躁动及术后镇痛效果情况。结果I组病人麻醉及手术过程中,BP、HR平稳,术后患者苏醒快,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佳;II组病人则BP、HR波动较大,且患者苏醒相对缓慢,苏醒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相对欠佳。结论I组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II组全麻及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全麻用于宫外孕手术中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估计出血量〉800ml宫外孕患者30例,随机分组,每组15例。即气管插管为A组,喉罩为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手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结果A组麻醉诱导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率增快明显,拔管时患者躁动,挣扎。有3例声音嘶哑。B组麻醉诱导平稳,放置喉罩及拔喉罩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术中血压,心率随输血、补液、止血逐渐平稳,术后无不良记忆。结论喉罩通气全麻用于宫外孕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是宫外孕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的麻醉管理。方法:500例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TUVP,硬外穿刺选择L2—3间隙,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手术开始后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手术30min后予速尿20mg静注,术中持续纱罩吸氧,持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500例患者除5例因硬外阻滞不全改全麻完成手术,募余患者术中安静,镇痛完善,无一例发生TUVP综合征。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TUVP,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吸毒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在吸毒患者产生的效果,探讨围术期处理方案,方法:21例手术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肌注曲马多镇痛。结果:全麻效果满意,臂丛神经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仍需静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才能完成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基本满意,肌注曲马多镇痛效果不满意。结论:吸毒患者麻醉首选全麻,围术期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可应用自控镇痛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俯卧位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术中追加长托宁对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60例骨科脊柱手术需全麻俯卧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术前肌内注射长托宁1 mg,B组术前肌内注射长托宁1 mg,术中追加1 mg,分别记录每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及拔管时气道分泌物及气管插管俯卧1.5 h后患者气道分泌物。结果: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口腔均干燥,俯卧位后1.5 h及术后拔管时B组患者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术前肌内注射长托宁,可有效减少气道分泌物。尤其是追加后可明显减少气道分泌物,对预防气管导管松动、脱出及拔管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