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PI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后正中入路7例,远外侧入路5例.结果 术后CT血管造影(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良好,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后组脑神经麻痹3例,共济平衡障碍2例,肢体偏瘫1例.结论 PICA动脉瘤的脑内血肿及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多并发脑积水,根据动脉瘤部位多选用远外侧入路和枕下后正中入路.危重病人经积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显微手术夹闭的3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延髓前段9例、延髓侧段6例、扁桃体延髓段5例、终末扁桃体段7例、扁桃体上端区域4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级7例;采用远外侧入路15例、乳突后枕骨下入路7例、枕骨后正中入路9例。结果术后6个月,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0分20例,1分5例,2分3例,4分1例(Hunt-Hess分级Ⅱ级),6分2例(1例死于肿瘤感染,1例死于)。结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常表现脑干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仅表现为第四脑室出血;小脑后下动脉常有变异,CT血管造影不易发现动脉瘤;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位置和解剖变异的影响,手术入路应给予个性化考虑。 相似文献
3.
4.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80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总结3种手术方式适应证和技术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行动脉瘤栓塞术49例,手术成功率约为95.92%(47/49);行动脉瘤夹闭术19例,手术成功率为16/19;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12例,手术成功率为11/12。2例术后死亡,21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余57例均好转。术后平均随访3.65年,复查CTA或DSA显示7例动脉瘤复发。结论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对于后循环血管迂曲、动脉瘤较小、瘤颈较宽者,动脉瘤夹闭术相对安全且简单易行;对于动脉瘤栓塞术和夹闭术均较困难者,血管吻合术联合动脉瘤栓塞术为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5)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ICA远端动脉瘤病例资料;其中12例行后正中入路手术夹闭,5例行改良扩大的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17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出现声音嘶哑,1例并发颅内感染死亡,1例再次出血呼吸骤停死亡。15例病人,随访3~5年,无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 0分4例,1分5例,2分3例,3分3例,6分2例。结论临床应根据动脉瘤和PICA形态,结合术者经验,个性化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夹闭。 相似文献
6.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科手术治疗5例(6个)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59岁,平均37岁。病程7~32d,平均21d。均以突发头痛、呕吐发病,伴意识障碍2例。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CT示均为第四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经DSA、CTA、MRA证实PICA起始部动脉瘤1例,远端动脉瘤4例(5个);其中囊状动脉瘤5个,梭形动脉瘤1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 .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40.6岁.1例表现为后颅窝占位;20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1例.头颅CT表现为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第四脑室出血或二者兼有.脑血管造影提示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13例,远端动脉瘤8例,分别采用枕下旁正中及枕下正中入路进行手术.结果 19例行动脉瘤蒂夹闭术,1例行孤立术,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切断术.3例术后出现切口一过性脑脊液漏;1例术后偏瘫、后组脑神经麻痹和长期昏迷,2例轻度后组脑神经受损,3个月后完全恢复;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或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治疗首选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保护后组脑神经和后下动脉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由于解剖结构较复杂,故该动脉瘤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根据动脉瘤位置的不同、性质的不同,可选用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该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就累及PICA动脉瘤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4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PICA动脉瘤患者中,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其余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至2年,其中出院时预后良好者7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1例。结论熟练的区域解剖,个性化的手术入路,PICA分支及脑干穿支的有效保护,可以明显提高PICA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小脑后下动脉( 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16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6例行后正中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4例行枕下远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6例行血管内栓塞术.结果 术后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1例合并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5例出院时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PICA远端动脉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动脉瘤和PICA的形态,可以选择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 相似文献
12.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6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2例。动脉瘤瘤颈夹闭6例,动脉瘤孤立切除2例;脑室出血急性期行脑室外引流3例。随访3个月至2年,三维CT血管造影复查示5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6例。结论 PICA远端动脉瘤以第四脑室内出血或小脑蚓部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合并脑积水,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应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应用Onyx液态胶栓塞治疗。结果 4例病人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年,3例行造影复查动脉瘤均无复发,2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共济失调症状。余1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结论应用微弹簧栓塞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是可行的,Onyx液态胶栓塞载瘤动脉可引起继发小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搭桥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患者,均行OA-PICA搭桥术,联合同期动脉瘤孤立术、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或择期支架植入术.术中吲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8例PICA动脉瘤,均在入院48h内行血管内治疗,除2例远端PICA动脉瘤因导管超选困难而行载瘤动脉闭塞术外,其余均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脑积水严重者行侧脑室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出血较多者行腰椎穿刺术。结果本组8例PICA动脉瘤患者中,近端动脉瘤5例,远端动脉瘤3例。GOS预后评分:5例为5分,2例为3分,I例死亡(为术后PICA动脉严重痉挛、闭塞)。随访3~12个月,仅复发1例,为瘤颈复发。结论急诊血管内治疗PICA动脉瘤效果及预后良好,但需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9例,小脑出血起病1例,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或全脑DSA明确诊断,梭形动脉瘤5例,囊状动脉瘤5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畸形2例。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血管内治疗5例。随访3个月~3年,正常工作和生活7例,生活自理1例,失访2例。结论早期外科处理破裂出血的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能取得良好结果。对不能单纯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闭塞载瘤动脉也是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介入困难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6例曾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失败的破裂P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骨窗位头颅血管成像(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顶指向、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2例PICA延髓前段及1例延髓侧段动脉瘤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1例延髓侧段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PICA扁桃体段动脉瘤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CTA或DSA复查示6例PICA动脉瘤夹闭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破裂PICA动脉瘤难以实施血管内治疗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前骨窗位CTA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eurysms,PICA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探讨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PICAA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死亡1例,36例存活病人中9例行微弹簧圈栓塞术,12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15例行Onyx栓塞术。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4例(GOS5分),1例留有吞咽困难,1例残留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因脑积水行侧脑室外引流。随访36例,时间3个月~5年,无再出血。27例复查DSA,复发1例。结论 PICAA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典型的影像和临床表现。早期行DSA检查和血管内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复合体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复合体(VA-PICAC)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VA-PICAC动脉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者18例,脑神经障碍4例,头晕、头痛4例.动脉瘤位于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13例,其中行枕下外侧入路10例,远外侧入路2例,远外侧经髁入路1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10例,其中行后正中开颅9例,枕下外侧入路1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VA-BA)动脉瘤3例,其中行枕下外侧入路2例,神经导航指导远外侧入路1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意识障碍致死亡3例,其他并发症包括短期呼吸间歇或暂停、癫癎、舌咽与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等.复查全脑血管DSA 14例,仅1例动脉瘤有残余.出院时疗效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随访17例,疗效优14例,良3例.结论根据VA-PICAC动脉瘤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远端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破裂PICA远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全部以单纯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单纯闭塞动脉瘤7例,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4例。所有病人随访1~4年,术后2年复发1例,再次行血管内治疗;术后1年载瘤动脉再通1例,但仍未见动脉瘤复发;余9例动脉瘤均栓塞完全。术后1年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分2例,1分8例,2分1例。结论对于PICA远端动脉瘤,以单纯弹簧圈闭塞动脉瘤或者同时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均可行、且安全,能有效预防短、中期再出血,但需定期DSA随访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