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elecoxib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xB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celecoxib低剂量组(LCIR组)和高剂量组(HCIR组),分别于缺血后30rain给予生理盐水或celecoxib溶液灌胃,再灌注后6、12、24、48h将大鼠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F-kB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NS组、LCIR组、H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NS组、LCIR组、HCIR组NF-kB阳性细胞及ICAM-1阳性微血管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较S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LCIR组、HCIR组NF_KB阳性细胞表达率及ICAM-1阳性微血管数较NS组减少(P〈0.05),LCIR组、HCIR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每组不同时间点之间NF-gB阳性细胞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5)以及它们之间的ICAM-1阳性微血管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elecoxib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kB和ICAM-1的表达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lecoxib(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CAM-1和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celecoxib低剂量组(LCIR组)和高剂量组(HCIR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0min给予生理盐水或celecoxib溶液灌胃,再灌注后6、12、24、48h将大鼠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和MMP9的表达,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 NS组、LCIR组、H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NS组、LCIR组、HCIR组MMP9及ICAM-1阳性血管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较S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LCIR组、HCIR组MMP9及ICAM-1阳性血管数较NS组减少(P<0.05),LCIR组、HCIR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MMP9及ICAM-1阳性血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经Celecoxib干预后大鼠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celecoxib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中MMP9和ICAM-1的表达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损伤而降低实验大鼠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κB-α、NF-κB表达的影响,探索米诺环素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米诺环素治疗组(MT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κB-α、NF-κB p65的表达。结果相应时间点MT组较IR组IκB-α阳性细胞区灰度值明显增高,NF-κB p65胞核内阳性数明显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κB-α表达,减少NF-κB的阳性表达,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Survivin及NF-κB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h、3h、6h、8h再灌注4h、24h、72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NF-κB P65核内移明显降低(P<0.01).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Survivin表达,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p65)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及意义。方法将8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正常血糖缺血再灌注组(nIR)和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观察时间点为再灌注0、6、12、24h,每个时间点各5只,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dIR组和nIR组NF-κBp65和ICAM-1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dIR组再灌注0、6、12、24h NF-κBp65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7±4.2)、(53.4±8.0)、(72.4±7.2)、(60.7±5.0)%,与nI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IR组再灌注0、6、12、24h ICAM-1阳性微血管数分别为(0.8±0.8)、(2.4±1.6)、(5.1±2.1)、(3.6±1.6)条/8个400倍视野,与nI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0h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6、12、24h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周边区脑组织NF-κBp65与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时间依从性。结论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表达增加和表达时间提前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信号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小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梗死体积较非糖尿病组明显严重(P<0.05),同时伴有脑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糖尿病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LR4/NF-κB表达增高,且与神经功能缺失一致,提示TLR4/NF-κB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后增加了脑组织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争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进而从炎症反应角度探讨rTMS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颞叶癫痫刺激组(TIE+rTMS)、颢叶癫痫假刺激组(TLE+s-rTMS)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每组10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大鼠海马CA,区微量注射海人酸(KA)制备颞叶癫痫模型,对照组于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刺激组连续接受rTMS治疗10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研究大鼠海马NF-κBp65和COX-2表达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p65和COX-2表达明显增强NF-κBp65核移位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E+rTMS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p65和COX-2表达较TLE+s-rTMS组明显降低,NF-κBp65核移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可能通过降低癫痫大鼠海马NF-κB和COX-2的表达,阻止NF-κB核移位,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组、I/R组、L-Arg治疗(ARG)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I/R组、AR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L-Arg,实验中监测大鼠血压。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测定大鼠缺血脑组织内NF-κB p65、IκB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各组大鼠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I/R组相比较,I/R后72 h,ARG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3与Sham组比较,I/R组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ARG组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R组、高于Sham组(P<0.05),ARG组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组、低于Sham组(P<0.05)。结论 I/R后早期给予L-Arg可减轻脑组织损伤,其机制与一氧化氮(NO)抑制NF-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异丙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缺血后异丙酚治疗组(P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Ⅰ组),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脊髓神经元NF-κB亚单位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P组明显轻于Ⅰ组;Ⅰ组脊髓神经元P65亚单位的表达较P组显著增强(P<0.01);P组脊髓神经元凋亡较Ⅰ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NF-κB表达增多,凋亡神经元增多;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凋亡相关;异丙酚可抑制脊髓神经元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P-选择素(P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制模前7d起,分别予以大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20 mg/(kg·d)、小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10 mg/(kg·d)吡格列酮灌胃,对照组大鼠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给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及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PAF和Ps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吡格列酮组和小剂量吡格列酮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 <0.05 ~0.01);病理改变明显较轻.大剂量吡格列酮组的脑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脑水肿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和小剂量吡格列酮组脑组织PAF阳性细胞数、Ps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大剂量吡格列酮组的PAF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小剂量吡格列酮组(P <0.05~0.01).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害,降低脑组织PAF和Ps的表达,其可能是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钗石斛多糖调控锌指蛋白A20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组(200 mg/kg)、金钗石斛多糖治疗+A20沉默组和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空病毒载体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锌指蛋白A20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检测磷酸化IKKβ蛋白和胞核p6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分别从再灌注6 h和12 h开始,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20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增高(均P0.01)。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脑组织磷酸化IKKβ和胞浆p65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P0.01);而A20沉默则逆转了金钗石斛多糖上述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均明显恶化(均P0.01)。结论金钗石斛多糖通过上调锌指蛋白A20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5-脱氧前列腺J2(15d-PGJ2)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8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血糖组、糖尿病组及15d-PGJ2干预组,每组2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应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5d-PGJ2干预组在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15d-PGJ2 200μg/kg·d腹腔注射21 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3 h腹腔注射15d-PGJ2 400μg/kg,以后给予15d-PGJ2 200μg/kg·d腹腔注射,连续6 d。分别于再灌注24 h及7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NF-κb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正常血糖组、糖尿病组、15d-PGJ2干预组再灌注24 h及7 d的神经功能评分及NF-κb水平显著升高,梗死体积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正常血糖组再灌注24 h及7 d的神经功能评分、NF-κb水平及脑梗死体积均显著降低(均P0.05)。15d-PGJ2干预组大鼠再灌注24 h及7 d的神经功能评分、NF-κb水平及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及正常血糖组(均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缺血及再灌注后的脑损伤。15d-PGJ2可以减轻糖尿病及脑缺血对大脑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及NF-κb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CIR模型组(B组)、吡格列酮干预组(C组)、GW9662+吡格列酮组(D组)及二甲基亚砜组(E组),每组16只.用线栓法制作CIR损伤大鼠模型,于术前3d起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A组和B组大鼠为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均为每天1次,连续3d.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给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用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学改变,尼氏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数.对大鼠脑组织NF-κB与IFN-γ水平(B组,C组)的相关性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A组相比,其他4组的NDS、脑组织NF-κB和IFN-γ水平、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升高,健存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P <0.05 ~0.01).与C组相比,B组、D组、E组的NDS、NF-κB和IFN-γ水平、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升高,健存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B组、C组大鼠脑组织NF-κB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52,r =0.978,均P<0.001).结论 吡格列酮对CIR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NF-κB的表达,减少IFN-γ,的释放,使健存神经细胞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5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p38抑制剂组(SB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vans Blue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边区脑组织磷酸化p38(p-p38)和MMP-9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5);与I/R组相比,SB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含水量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相比,SB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含水量降低(均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p-p38、MMP-9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与I/R组相比,SB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p-p38、MMP-9的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 p38 MAPK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可能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激活p38MAPK使缺血周边区脑组织MMP-9的表达上调,破坏血-脑屏障通透性,导致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别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caspase-3、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出现脑组织梗死,梗死区细胞受损,caspase-3、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梗死灶体积减小,梗死区细胞损伤减轻,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减少,而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以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 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亚低温组;后两组再分为再灌注3h、6h、12h、24h、72 h及7d6个亚组.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亚低温组于缺血30 min实施病灶侧头部亚低温4h.各组大鼠在相应时点处死前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脑组织切片行HE、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病理改变、caspase-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结果 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及caspase-12和TUNEL阳性细胞.缺血组可见明显的脑梗死灶,大量神经元坏死及消失;亚低温组梗死灶较小,可见神经元固缩.与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组各时间点亚组NDS明显降低,脑组织caspase-12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脑组织caspase-12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缬沙坦大剂量组(12mg/kg)、小剂量组(6mg/kg)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1h和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缺血后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以及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缬沙坦大剂量组和小剂餐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47,0.043),Bcl-2阳性细胞数目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00),Bax阳性细胞数目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00).且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均P=0.000):缬沙坦大剂量组Bcl-2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00).Bax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00)。神经元凋亡数目较小剂量组明显减少(P=0.000)。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缬沙坦具有明显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神经元凋亡、上调脑组织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AK2/STAT3通路抑制剂组(AG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G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给予AG490 1 mg/kg。制模成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脑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边区脑组织caspase-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A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均P0.05)。与I/R组比较,假手术组、AG组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及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0.05)。假手术组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显著少于AG组(P0.05)。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可以减轻caspase-3的表达和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疏血通治疗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人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灶体积、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水平.结果 经疏血通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除再灌注后6h,其余各时间点疏血通治疗组评分均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疏血通治疗组大鼠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再灌注后6 h,缺血半暗带区和海马区即可见凋亡细胞,分别于再灌注后48 h和72 h达峰值水平,疏血通治疗组表达高峰时间延迟,且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目均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再灌注后6 h,缺血半暗带区和大脑皮质即可见少量hsp70表达阳性细胞,两组均于再灌注后24 h达峰值水平,但疏血通治疗组各时间点hsp表达水平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疏血通通过上调脑组织hsp70表达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使梗死灶体积缩小、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阿斯匹林干预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MCP-1表达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阿斯匹林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健康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斯匹林干预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松夹,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p65、MCP-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6h~7d NF-κBp6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且出现MCP-1阳性表达;同I/R组比较,阿斯匹林干预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d、3d、7d NF-κBp65与MCP-1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 阿斯匹林能够下调NF-κB、MCP-1的表达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