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军  王华楠  向红 《河南中医》2005,25(12):10-11
执小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而滥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于儿科临床,是目前中医儿科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了小儿太阳伤寒表证脉、证并治特点,提出小儿太阳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证)当及时使用辛温解表法之麻黄汤、葛根汤类,以获“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效.  相似文献   

2.
正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伤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笔者深入研究麻黄汤中用药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体悟到麻黄汤中麻黄辨治病变并不局限于太阳,桂枝辨治病变不局限于太阳,杏仁、甘草不是针对太阳病变之必用药而是辨治里证之要药,进而得出麻黄汤是辨治各科杂病的重要基础用方。若病变比较重、病情比较复杂,仅仅用麻黄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只有选择麻黄汤合方[1],才能用活麻黄汤合方辨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表证衄血的内涵。方法:用现代汉语来阐释中国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论》第35~37条、第46条、第51条、第52条、第55条、第189~191条、第232条、第235条、第264条、第276条等条文中有关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表证衄血的内涵。结果:①太阳伤寒表实证不一定都要用麻黄汤发汗。②麻黄汤所能够治疗的也不一定都是太阳伤寒表实证。③太阳伤寒表实证和麻黄汤证并非是一对一的一个证候的两种表述。④与太阳中风表虚证的病变机理是卫浮营泄,营卫不和,其病理特征是开泄太过不同,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变机理就是卫闭营郁,营卫不通,其病理特征是闭合太过,不仅是太阳经的经气不通,同时手太阴肺气也闭塞不通。⑤伤寒表实卫闭营郁的患者,出现汗出是表闭已开,被郁闭的卫阳之气已经敷布,卫闭已开则营郁也随之而通;而出现流鼻血则是肺气已通,被郁闭的营阴已经通畅,营郁既通则卫闭也会随之而开;表闭开通,可以同时通畅肺气;而肺气通畅也同样可以开散表闭;可见汗出和流鼻血同样都是伤寒表实证将解的征兆。⑥同是太阳伤寒表实证,先服药后衄血是卫闭先开,营郁继通;先衄血后服药是营郁先通尔后再开卫闭;单单衄血而愈是营郁通而带动卫闭开。⑦麻黄汤并非仅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同样可以用于外邪初袭的各经表证。⑧麻黄汤是一个退热、解表的有效方剂,不一定局限于脉象浮紧的表实证患者,临床上只要是体质强壮、具有发热的外感风寒的患者均可以使用。结论:有关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表证衄血还需进一步深究。  相似文献   

4.
梁铨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05-1805
《伤寒论》第31条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从原文上看,葛根汤证无汗恶风,确实属太阳病伤寒表实证,为外感风寒,寒邪闭表,太阳经气不利所致。且方药组成中麻黄用量大于桂枝,为3∶2,与麻黄汤中麻桂用量比例相同。因此,从古至今,许多医生都认为葛根汤是麻黄汤加减变化而成。  相似文献   

5.
<正>葛根汤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具有解肌发表功效。长久以来,大多医家将该方视为麻黄汤、桂枝汤之类方,然伤寒之方并非专为伤寒而设,若仅从太阳伤寒着眼,将本方视为解表之剂,其应用则窄矣。该方配伍巧妙,有疏通经络、调畅经脉血气、润燥生津之功,经后世医家探求发挥,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证之广,远超太阳伤寒病之范围。笔者临证喜用《伤寒论》方治疗内科杂病,尤以葛根汤为最,且遵仲景之旨,灵活化裁,将其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键旋 《光明中医》2011,26(1):18-19
太阳表证以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为代表。二者同为汗法,但其辨证不同,煎服方法也就有所差别,桂枝汤服后,需要啜热粥,以助药力,而麻黄汤则不需要啜粥,这与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个病证的病因病机、病位体质、治法方药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要武 《光明中医》2016,(13):1954-1956
麻黄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是医圣张仲景为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设。在临床上使用麻黄汤,主要依据方证相应,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由风寒外束肌表所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证,不论现代医学何种病名,只要符合太阳伤寒表实证之病机,均应用麻黄汤或其类方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麻黄汤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剂,在理论上倍受推崇,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临床上治疗外感病却很少应用。为此,愿就如何学习应用本方的一些问题,略陈管见,或能有助于初学。一、认清主证麻黄汤本为太阳伤寒而设,在太阳阳明合病、阳明病中亦曾提及。根据仲景原文,列入本方证的症状计有恶寒(恶风)、发热、头痛  相似文献   

9.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相互对侍,是《伤寒论》太阳病的又一大证候类型,其主治方为麻黄汤。总观论中主旨,大要不外有二:阐明太阳伤寒证的证机治药及其有关问题,此其一;阐明太阳伤寒证的治法方药不尽然只是麻黄汤,麻黄汤的适应证也非只是太阳伤寒证,两者的内涵、外延有离有合,不完全等同,此其二。  相似文献   

10.
正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针、药在临床治病方面各占半壁江山。然而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或重于针而轻于药,真正能够做到针药并施的医家不多。《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书中理、法、方、药相贯通,方药用之得当,当效如桴鼓。今笔者不揣愚昧,结合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相关条文,探讨此方与针灸并施治疗颈椎病的思路。1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机理分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4条有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  相似文献   

11.
麻黄汤证纯属表寒;大青龙汤证除有表寒外,尚有里热、烦躁。而麻黄汤方药纯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解表宣肺;大青龙汤方药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解表宣肺、辛散和营的基础上,尚有石膏清里热、除烦躁,且方中石膏是一变量。仲景之麻黄汤、桂枝汤,虚实各有偏重,虚实的掌握也相当科学,基本达到了比例、量化的水平,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而单纯解表、解表清里之麻黄汤、大青龙汤,层次递进分明。解表时分虚实,由表及里又是一个表里渐进、表里参差分明的过程。方药有其固有的作用,但用之于人,药物的疗效如何,除取决于组方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等,方药的剂量尤是一重要环节,而药物的剂量尤和机体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全面的、辨证的、动态的把握经方用量,无疑是安全、有效使用经方的重要内容。故而,从经方主药用量的变化揣度仲景用药心法实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解读麻黄汤组成,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辨治太阳伤寒证(风寒表实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重视临证合方运用麻黄汤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李赛美教授运用麻黄升麻汤的临床经验。结合《伤寒论》原文及古今医家注解,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对麻黄升麻汤方、证、病因病机进行辨析。麻黄升麻汤具发越郁阳、清上温下、调和寒热之功,为表证误下脾阳受损、肺胃郁热、邪陷厥阴、阳气内郁所设。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及其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5,25(10):3-5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真武汤证水气内停兼阳虚,故以附子生姜配白术二苓,既利水化气,又温扶肾阳;而猪苓汤证是水热内停而兼阴虚,故除以滑石泽泻配二苓清热利水外,且加阿胶入肾滋阴.前者温阳化气行水以治水停兼寒,后者育阴清热利水以治水停兼热.而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虽同属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但一为有形之寒水,泛滥于三焦表里上下;一为无形之湿气,弥漫于筋肉骨节之间.二者皆有身体疼痛,但真武汤证偏于四肢沉重,附子汤证偏于筋骨疼痛.  相似文献   

15.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湿热发黄证治,解析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配伍规律和方-证要素对应关系、临床辨证要点、并佐以医案实录,以期为临床辨证选用、针对病机加减化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①《伤寒论》原文221条所述早期亦属于外寒内热,客寒包火,与大青龙汤证有相似之处,其脉浮紧、身重、烦躁、喘等症状与大青龙汤证类同,而所不同者,大青龙汤证恶寒、无汗,是外寒初袭,表寒较重;本证则是恶热、汗出,是外邪将尽,里热已炽。大青龙汤证是太阳表寒里热证,而本证是阳明表寒里热证;大青龙汤证以表寒重为主,而本证则是表寒将尽,里热已炽。大青龙汤证治疗以辛温解表,发散表寒,本证宜辛凉清里,清宣里热。②阳明病的初期,应以阳明中风和阳明伤寒为多,但由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生理特点和阳明病多热、多实的病理特征,阳明中风证和阳明伤寒证多为一过性证候。六经在体表都各有分布,都具有感受外邪的可能性,不独太阳经才能够感受外邪,只是太阳经气,也就是卫气布散于表,所分布的面积较大而偏于外侧、背部等阳位,所以太阳经感受外邪的机会也就远远的高于其它五经,太阳经的病证也以表证为多。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少阳病柴胡类方架构浅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大小柴胡汤都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柴胡桂枝汤为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柴胡加芒硝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里虚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治疗三阳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18.
确定了越婢汤为太阳温病代表后,再对越婢汤方名进行探讨,"越"即是超越之意,"婢"即指脾,"越婢"之意即脾气散精、发越水气之意,因此越婢汤所治的风水,其病本在脾。可是越婢汤用在太阳温病时,则不取此意,而在辛凉解表,属异病同治。太阳温病与后世温病学中的太阴温病,在病性与治法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选方用药上存在差异。明确太阳温病属越婢汤主之,对于打破寒温之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