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男性精液参数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相关性,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精子形态对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82个受精率100%的IVF-ET周期。以Diff-Quickstain方法染色,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WHO精子形态学标准评估精子形态,精子正常形态率≥14%为正常组,〈14%者为异常组。观察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参数变化,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精液各参数的情况。比较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正常形态率与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①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82例精液密度明显降低,活动力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精液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11例(13.41%),异常组71例(86.59%);处理后正常组34例(41.46%),异常组48例(58.53%)。异常组精液处理后正常精子形态的比例提高,中位数(P25,P75)分别为8.15%(6.38%,10.50%)vs.12.41%(9.98%,1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精液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密度和活动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妊娠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的卵裂率高于异常组(P〈0.05)。⑤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除男女双方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各精液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子形态对妊娠结局无预测,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提高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数,需根据精液处理后的结果选择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重复性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85例不明原因RSA妇女配偶(RSA组)和50例已生育的成年健康男性(对照组)的精液,应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将RSA组根据1年后怀孕结果分为3个亚组:怀孕组(30例)、流产组(26例)、未孕组(29例)。结果:RSA妇女配偶DNA损伤精子的百分率(14.6±6.9)%与对照组的(12.9±3.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NA损伤精子百分率大于20%视为精子DNA完整性异常,则有17.6%的RSA患者配偶的精子DNA完整性异常,6%的正常生育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怀孕组、流产组、未孕组配偶的DNA损伤精子百分率分别为(12.4±5.3)%,(14.6±6.5)%和(16.8±8.1)%,未孕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怀孕组、流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异常与RSA继发不育有关,有必要筛查RSA患者配偶的精子DNA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精子来源和数量对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ICSI治疗而妊娠的271例,据精子来源与数量分为精液正常组(39例)、少弱精组(144例)与手术取精组(88例)。比较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手术取精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妊娠并发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畸形、围生儿死亡率等组间差异。结果: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双胎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早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4.5%、6.3%、4.0%)、围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组与手术取精组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相似,不同精子来源与数量不影响ICSI治疗后的妊娠和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精子核成熟度与精液参数关系。方法:49例精液标本,其中生育组15例,不育组34例。应用精子质量自动检测系统(CASA)进行精子密度、活力分析,伊红染色进行活率分析,联苯胺染色评价精液白细胞,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分析精子形态,用苯胺蓝染色评价精子核成熟度。结果:不育组苯胺蓝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生育组(P<0.05)。形态异常精子组中头部异常、颈部异常、尾部异常、无定型、其它畸形精子组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形态正常精子组(P<0.05)。苯胺蓝染色阳性精子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率、活力、活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苯胺蓝染色阳性精子率与精子密度、精液白细胞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子核成熟度异常可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精子核成熟度是评价男性生育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及对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访分析254例URSA患者,其中A组84例接受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治疗;B组86例接受地屈孕酮治疗;C组84例接受体外诱生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3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再次妊娠成功率,以及围产期孕产妇的情况和新生儿的发育。结果:3组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9.3%、70.9%和92.8%。B组低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新生儿的分娩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身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与正常参照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围产期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配偶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或诱生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显著增加URSA患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3种方法治疗均不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与正常妊娠相比,3种治疗均不增加孕妇围产期妊娠并发症与新生儿畸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17(CCL17)与CC趋化因子受体4(CCR4)水平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早孕女性(HEP组)、健康未孕女性(HNP组)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孕妇(URSA组)各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CL17与CCR4浓度。结果:HEP组中CCL17、CCR4水平显著高于URSA组和HN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中的CCL17、CCR4水平高于HN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CCL17与CCR4的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显著降低,提示CCL17和CCR4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有望成为判断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及畸形精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CSI病例,选择同一患者累积治疗周期中因各种原因既使用夫精又使用供精的58例患者,其中每例患者的夫精部分(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列入A组和供精部分(正常精子)列入B组,比较A、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其中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和畸形精子行ICSI治疗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同时还增加流产及出生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新鲜及解冻周期移植的不孕症患者1 885例,通过检测男方精液常规与DFI,比较精液参数、不同年龄、不同受精方式等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①精液参数中,DFI30组精子密度、(a+b)活力、畸形率、流产率与其他两组≤15/15~3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年龄≥35岁组DFI值、流产率、临床妊娠率,与其他两组(21~29)岁、(30~34)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ICSI组DFI值、流产率,与其他两组IVF/RIC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三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I30能引起精子密度、(a+b)活力下降,精子畸形率增高,虽不显著影响临床妊娠率,却会增加流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239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非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B组)和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C组),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A、B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0.20%、81.40%和67.60%;94.91%、93.42%和79.91%;63.87%、59.30%和54.29%)(P<0.05);3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6.3%、25.6%和24.2%;42.28%、45.00%和42.86%;7.94%、7.40%和25.00%;4.76%、3.70%和8.33%;31.75%、18.52%和25.00%)(P>0.05);而C组内手术取精(PESA/TESA)亚组的卵裂率低于体外排精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vs 76.11%,P<0.05)。结论:采用畸形精子行ICSI的不育患者同样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男性生精能力和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 203例男性不育者(不育组)和4 893例捐精初筛合格者(捐精组)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根据精液精子数量将不孕组患者分为精子正常组、少精子症组、无精子症组。检查并比较各组的精液常规、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对有多态性的捐精者和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他们的生育结局。结果不育组和捐精组多态性发生率分别为4.62%和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的Y异染色质长度减少(Yqh-)发生率(0.59%)高于捐精组(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且随着精子数量减少Yqh-发生率明显增加(精子数量正常组为0.15%,少精子症组为0.22%,无精子症组为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子正常组与无精子症组P=0.033;少精子症组与无精子症组P=0.027)。携带有Yqh-的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检出率为56.25%(9/16),显著高于其它类型人群(P0.001)。不育组中弱精子者和畸形精子者的多态性发生率分别为3.92%、3.96%,同捐精组(3.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捐精组和不育组有多态性人群的配偶,结果其自然流产率分别为6.25%(3/48)和6.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1例发生子代出生缺陷。结论除Yqh-部分伴随无精子因子(AZF)缺失可导致精子发生障碍,使男性生育力下降,其它类型多态对男性生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胎儿畸形的关系。方法:分析2003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619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50g葡萄糖筛查和75g OGTT检查结果分为GCT(+)、GIGT、GDM和DM4类,分别统计4类产妇分娩新生儿中畸形数和畸形类型。结果:DM合并妊娠胎儿畸形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妇女(P0.05),GDM患者胎儿畸形率与血糖正常妇女比较胎儿畸形率无显著差异(P0.05),GDM患者胎儿心脏畸形发生与血糖正常妇女相比无增加(P0.05)。发生胎儿畸形的血糖异常妇女糖化血红蛋白值升高。结论:DM合并妊娠胎儿畸形率升高,GDM孕妇畸胎率与正常妇女比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有生育需求中老年男性精子参数的变化。方法:42例50~58岁有生育需求男性的精液标本,按照其既往生育史分组,A组:继发性不育23例,平均年龄52.9±2.2(50~58)岁;B组:原发性不育19例,平均年龄52.7±2.7(50~58)岁。按世界卫生组织手册(WHO,2010)方法,检测患者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浓度、精子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和精子顶体完整率。结果:A组的畸形精子率显著低于B组(P0.05),其它精子参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WHO手册(2010)的参考值对照,A、B组的精子活动率均数、前向运动精子率均数和B组的正常形态精子率均数低于参考值下限。A组和B组分别有11例(47.8%)、5例(26.3%)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浓度和正常形态精子率达到WHO的参考值范围,但达到WHO参考值的例数比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0~58岁有生育需求中老年男性的精子参数低下,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BL与复发性流产免疫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比检测MBL在55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研究组)及22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BL血清水平与患者免疫抗体表达、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BL水平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及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中呈非正态分布.研究组中,血清MBL水平下降(<550 ng/ml)者占70.9%(39/55),明显高于对照组45.5%(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免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MBL水平下降(<550 ng/ml)率68.8%,与抗体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亚临床感染患者血清MBL水平下降(<550 ng/ml)率80.8%略高于非感染患者的MBL水平下降率62.1%(18/29),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感染组患者MBL缺陷率(<200 ng/ml)23.1%,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的MBL水平缺陷率3.45%(P<0.05).结论:①血清MBL水平在正常早孕妇女及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均变化范围较大,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MBL水平表达偏低.②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MBL下降率显著高于正常早孕妇女,血清MBL水平缺陷导致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表面分子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D36、CD47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10和IFN-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外周血及蜕膜巨噬细胞表面TSP1、CD36、CD47的表达;同时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外周血及蜕膜分泌IL-10和IFN-γ的巨噬细胞数。结果: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TSP1、CD36、CD47表达水平及其分泌IL-10和IFN-γ的细胞数与正常早孕妇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早孕妇女比较,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CD3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S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D47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蜕膜组织分泌IL-10的巨噬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分泌IFN-γ的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蜕膜巨噬细胞在维持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和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封闭抗体(BA)变化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对81例BA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其治疗后BA的变化及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在81例治疗的患者中,有73例获妊娠成功,8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90.12%(73/81);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后43例复查,其中35例BA转阳性,阳性率81.40%(35/43),BA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5例BA转阳性者均妊娠成功,BA仍阴性者8例,继续进行3次主动免疫治疗后5例妊娠成功,有3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BA阳性者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BA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成功率及提高BA的阳性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的结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499例患者499个取卵周期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供精IVF(D-IVF)组和夫精IVF(H-IVF)组,按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ICSI组按精子来源分为新鲜精液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不同精子来源及授精方式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结果:① D-IVF组和H-IV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第3日和第5日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受精率较高(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55.11%vs 61.30%,P0.05),组间第3日卵裂期胚胎和剩余胚胎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稍低,无囊胚移植率较IVF组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3%vs 65.32%,48.18%vs 55.39%,21.68%vs 13.20%,P0.05)。③新鲜精液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显著低于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P0.05),各组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VF可获得H-IVF相似的结局,其剩余胚胎都有较高的发育潜能,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低于IVF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ICSI后获得的胚胎比新鲜精液精子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高。针对不同的授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剩余胚胎囊胚培养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男性精液参数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相关性,探讨休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精子形态对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82个受精率100%的IVF-ET周期.以Diff-Quickstain方法染色,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WHO精子形态学标准评估精子形态,精子正常形态率≥14%为正常组,<14%...  相似文献   

18.
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与精子畸形及不明原因流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与精子畸形及不明原因流产的关系。对8例有二次以上不明原因早期流产妇女的配偶(流产组)及10个正常生育力的男性(对照组)作精子形态学检查,抽提精子核碱性蛋白,在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acid-ureaPAGE)中电泳,测定组蛋白(H),中间型碱性蛋白(IBP)及鱼精蛋白(HP1~3)各区带的相对含量,以(HP1~3)占总碱性蛋白(TBP)的百分比表示碱性蛋白转化率。实验结果为:(1)碱性蛋白转化率与精子畸形率成直线负相关关系(r=-0.759P<0.01);(2)流产组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IBP/TBP则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障碍致中间型碱性蛋白(IBP)及组蛋白(H)在精子染色质中残留过多,是引起精子头部畸形的原因之一,且与不明原因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紧急避孕失败后继续妊娠95例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雅荪  程利南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6-678,688
目的:了解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失败而又自愿生育者,其所用药物对妊娠及胎儿有否不良影响。方法:连续3次随访观察95例对象和她们的对照组。随访分别在孕13-15周、孕24周左右和分娩后,用B超作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和胎儿畸形筛查。结果:妊娠15周内研究组自然流产18例(18.95%),对照组11例(11.58%)。第2次随访时2组均发现畸形胎儿1例。最后研究组分娩正常新生儿74例,新生儿畸形和重度窒息各1例。对照组分娩正常新生儿83例,新生儿湿肺症1例。2组在上述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自然流产率略高于正常人群外,胎儿和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并未明显升高,所出现重度窒息者与服用左炔诺孕酮间未见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2007,27(7):447-449
目的:探讨人冷冻精液应用巴氏染色法的染色效果。方法:30例人精液标本冷冻保存后,冷冻精液涂片应用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进行染色,观察精子和非精子细胞的染色效果,检测冷冻精子畸形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冷冻精子头部(n=8)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冷冻保存后的精子畸形率,与冷冻前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冻精子头、颈、尾部,各种形态类型精子以及非精子细胞的着色效果与新鲜精液的对比无明显不同。冷冻精液涂片后自然干燥所需的时间较长。透射电镜观察到冷冻精子头部浆膜及顶体发生肿胀和破损。结论:巴氏染色法可以应用于冷冻精液的涂片染色,实际应用时需注意冷冻精液含有甘油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