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类型、HBV感染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及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毛细管电泳仪应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239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并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唐山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239例样本中未检出基因型5例(2.1%)。已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234例样本中共检出B、C、D 3种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30例12.8%,C基因型203例86.8%,D基因型1例0.4%,C基因型为主要基因型。C基因型感染者与B基因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中抗-HBe阳性率显著低于B基因型(χ2=13.093,P<0.01)。C基因型在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B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严重程度与C基因型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白红莲  严海明  杨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43-3444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s,HBV)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对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13例患者中,检测出C基因型60例(53.1%),B基因型50例(44.2%),D基因型2例(1.7%),BC混合型1例(0.9%),C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B和其他基因型(P<0.05、P<0.01).B、C基因型HBeAg阳性组高于HBeAg阴性组(P<0.05).结论:佛山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较为丰富,C型和B型为本区域的主要HBV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分布及各型HBVDNACP区变异情况。方法应用乙肝病毒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PCR方法,对4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用PCR方法和DNA测序方法检测CP区突变。结果4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12例(28.57%),c基因型29例(69.05%),B+c型1例(2.3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别;42例患者所感染HBV基因组发生前c区1896点突变有32例(76.19%),其中,c基因型有28例(87.5%),B基因型有4例(12.5%)。B型BCP区ntA1762T/ntG1764A双突变3例(25%),c型BCP区双突变26例(89.66%),B+C型(1例)未发生突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以感染B、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建立一种快速、直接、简单以及经济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并且能够便于大批量的标本检测。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4条内引物扩增A B C型乙型肝炎病毒,然后将第2轮PCR的产物用1.5%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所显示的PCR产物片断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结果本文应用乙型肝炎病毒PCR分型方法,结果可靠。检测以基因C型为主,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PCR扩增结果显示,200例HBV DNA基因分型:B型28例(14%),C型169例(84.5%),B、C混合型1例(0.5%),两例基因型不明。重复性试验: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前后符合率为100%。结论我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经两轮PCR分别扩增A-C型HBV,从PCR产物片段的大小即可直接判定HBV基因型,此方法特异性高,简单,容易操作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法,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建立实验室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患者49例分为两组,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43例(87.76%),非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6例(12.24%)。1型与非1型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VRNA、AL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因芯片法可以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探讨HBV基因分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mAbsELISA)对14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143例患者中.B型67.8%.C型26.6%。B型多见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95.4%);C型多见于肝硬化患者(LC)(64,7%)。年龄≤35岁及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中B型均较C型多见(P〈0.05)。拉米夫定治疗的LC中.HBVDNA持续阴性者B型较C型多见(P〈0.05)。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者B型较C型多见(P〈0.05)。25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存活(94.1%)较C型存活(57.1%)高(P〈0.05)。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多见于年轻患者。C型多见于年老患者.且C型肝硬化患者对拉米夫定疗效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病毒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在2010年3月至2012年是本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病毒基因型和血清病毒载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记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通过对100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基因型进行检测,其中B型有36例,C型有56例,BC型有8例。C型病毒基因患者HBV-DNA为(7.01±1.16)log值,HBeAg为66.7%,均比B型病毒基因患者高,而C型病毒基因患者HBeAb阳性率为33.3%,比B型病毒基因患者低。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多为C型,乙型肝炎病毒C型基因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B型基因患者,临床上依据血清病毒载量,明确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对113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HBVYMDD变异.结果 113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50例(44.2%),C基因型60例(53.1%),D基因型2例(1.7%),BC混合型1例(0.9%);发生YMDD变异33例,变异率为29.2%.其中B基因型13例,变异率为26%,C基因型19例,变异率为31.7%,D基因型1例,变异率为50%,C基因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与B基因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例YMDD变异者中,30例同时存在L528M变异.结论 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优势基因型为C型和B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率在B型和C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HBV基因型分布与慢性乙肝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其亮  李旭 《安徽医药》2010,14(7):781-783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分析了41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与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同时跟踪观察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B基因型与C基因型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C基因型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B基因型HBVDNA反跳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1).C基因型YMDD突变率与B基因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基因型对拉米夫定的治疗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HBV-DNA基因分型检测、病毒学指标检测,记录不同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患者体内病毒学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判断其临床相关性。结果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分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69.23%),且该基因分型HbeAg阳性率64.81%、HBV-DNA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型,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若条件允许应对其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进行准确判断,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肝硬化、肝癌等发病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实施PCR法检测行临床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将存在甲、丙、戊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及其他可引发肝脏病变疾病的患者排除,选取430例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430例血清中B基因型262例,占60.93%;C基因型51例,占11.86%;BC基因型117例占27.21%;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各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B基因型在病毒携带者以及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分布占绝对优势,C基因型分布不具显著差异(P>0.05),BC基因型多见于肝炎肝硬化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C基因型血清ALT水平较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基因型于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含量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BC、C型,未见其他类型,BC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可能存在一定关联性,肝脏病毒复制和炎症与病毒基因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荧光探针法对HBV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生化学指标及肝功能损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142例B基因型,43例C基因型,15例BC混合型,不存在其他基因型;肝癌患者和重型肝炎患者中主要为B基因型,分别为90.0%和81.1%,明显高于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B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江门地区HBV的基因型主要为B型、C型和BC混合型,其中B型基因主要存在于肝癌和严重肝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检验提供更为合适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首先建立用于HBV分型的基因直接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前者包括S基因测序法和P基因片段测序法,后者包括扩增阻碍实变系统(ARMS)PCR法和不对称PCR法。然后将同等浓度的B型和C型标本按照不同比例混合,以评估不同方法灵敏度。最后利用100例临床血清标本对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结果 ARMS PCR法灵敏度最高(1%),其次为不对称PCR法(5%),S基因测序法和P基因片段测序法最低(20%)。ARMS PCR法对临床标本均成功分型,但仅能鉴别B型和C型,不能鉴别A型和D型。测序法可以区分所有型别,但8例标本S基因测序失败,2例P基因测序失败。同时,基因测序法灵敏度低,不能有效区分混合感染型。不对称PCR法也有3例标本检测失败,且不能鉴别A型和D型。另外,P基因片段序列不仅可以用于HBV基因分型,还可以用于核苷类药物相关耐药突变分析。结论 P基因片段测序法和ARMS PCR法联合使用可为临床HBV诊断及研究提供更好的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山东省潍坊地区HBV-DNA阳性患者249例。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快速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潍坊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B+C基因型,未见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124例(49.8%),B基因型84例(33.7%),B+C混合基因型41例(16.5%)。在活动性肝病(CAH、LC、FHF)中C基因型占优势(P〈0.01或P〈0.05),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P〈0.01)。三组基因型之间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组HBeAg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以B基因型多见,活动性肝病以C基因型多见,基因型与病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曹利  孙梅  刘新钰 《江苏医药》2008,34(3):295-296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HLC)患者血清HBV基因型特点,与病情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76例、HLC 81例,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患者血清中基因型情况,并同时进行ALT、TBil、HBeAg含量和HBV DNA含量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B患者中B基因型占51.3%,C基因型占48.7%.HLC患者中B基因型占24.7%,C基因型占75.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HLC组血清ALT值、HBeAg含量、HBV DNA含量均比CHB组低,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L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多为C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可能有益于估计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89例抗HCV阳性血清进行HCV RNA扩增,再应用膜显色DNA芯片技术,对HCV进行基因分型,并对部分标本用基因测序法作对照。结果89份抗HCV阳性血清中,检测出HCV RNA阳性73例。其中,HCV/1b型66例(90.4%),HCV/1a型1例(1.4%),2a型3例(4.1%),3b型3例(4.1%)。13例标本作基因测序分型对照,分型结果完全一致。15例献血员血清中未检出HCV RNA。结论HCV/1b型是江苏常州地区丙肝病毒优势株。膜显色DNA芯片可用于HCV RNA检测及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及NS4区合成肽键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分型。测定抗-HCV阳性者再测其血清型。对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特异性引物的分型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结果表明,70例供血者中HCV RNA阳性为30%,抗-HCV阳性率68.6%,其中血清分型阳性率为72.9%。血清Ⅰ型与基因Ⅱ(1b)型相对应;血清2型与基因Ⅲ(2a)型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 167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进行HBV基因分型,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96周时乙肝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167例患者HBV基因分型中B基因型有98例,占58.7%,C基因型69例,占41.3%,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和治疗96周时,B基因型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DNA低于检测下限率(103 copies/ml)、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HBe Ag分组后,两种基因型在治疗96周时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B或C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