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252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114例和B组138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记录性别、年龄及病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DBP、FBG、TC、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糖尿病痛程、SBP、PBG、TG、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尿酸(UA)、CRP(C反应蛋白)A组明显高于B组(P〈0.05),HDL-C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尿酸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紊乱,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分为冠脉再通组(n=31)和未通组(n=29),测定其发病后24h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冠脉再通组和未通组比较TC、LDL-C、HDL-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通组TG明显高于再通组(P〈0.05)。【结论】TG水平升高可能影响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而TC、LDL-C、HDL-C则时其并无明显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n=27,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26,普罗布考0.5g/d,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4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后的外周血血脂和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①血脂变化:经治疗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TC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单独治疗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近期TC、TG及LDL-C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HDL-C水平;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辅酶Q10(Co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冠心病伴血脂水平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CoQ10 30mg/d,分3次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oQ10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O.05);ALT、AST未见显著性增高(P〉0.05);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ALT、AST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脂水平除LDL-C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CoQ10及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CoQ10可避免阿托伐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增高,并能增强他汀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玄  黄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28-163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C、TG和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人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160例患者来自本院老年CHD住院患者,非CHD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传统危险因素对老年患CHD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单因素显示吸烟史、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TC、TG、HDL-C和LDL-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史、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是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早期防治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 和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145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急性心梗患者45例)和120例健康受试者的hs-CRP、cTn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值,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P组、SAP组、AMI组和对照组hs-CRP、cTnI、TC、TG、HDL-C和LDL-C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与cTnI、TC、TG和LDL-C呈正相关(r=0.87,r=0.76,r=0.51,r=0.34),与HDL-C呈负相关(r=-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nI与TC、TG、LDL-C和HDL-C无相关(|r|〈0.273,P〉0.05).结论 检测血清中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脂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了解OSA对血脂及LP(a)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多导睡眠(PSG)检查的方法,对62例患者,按照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OSA和中重度OSA三组,检测三组患者血脂及LP(a)的水平。【结果】OSA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LP(a)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OSA越重,以上指标水平越高,中重度OSA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TC、TG、LDL-C及Lp(a)与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2)呈负相关。【结论】OSA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OSA越严重的患者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冠心病组(n=186)和健康对照组(n=102)空腹血清标本,分别测定CRP、总胆红索(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uA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冠心病组CRP,UA、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BIL、IBIL、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TC、DBI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RP、胆红素、UA和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3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7例,酶循环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子痫前期患者TC、TG、LDL-C、hs-CRP、cTnI增高,HDL-C降低(P<0.01);治疗后,轻度子痫前期组恢复正常(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除TG外,其他仍增高(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TC、TG、LDL-C、hs-CRP、cTnI较高, HDL-C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脂、hs-CRP和cTnI水平是观察病情和疗效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糖尿病(DM)组、冠心病(CHD)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合并CHD)组及健康对照组hs-CRP、IL-6、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结果DM合并CHD患者血清TG、LD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DM、CHD组,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4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s—CRP、IL-6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hs—CRP、IL-6低于其他3组,DM合并CHD组hs-CRP、IL-6高于单纯DM组及CHD组,且CHD组hs-CRP、IL-6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伴有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IL-6水平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血脂水平。【方法】选择AMI患者102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血清中TC和TG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DL-C和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血清中Tc和TG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清中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中年组(P〈0.05);血清中TC和TG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TG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8.46%、20.OO%和12.20%,HDL-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54%、11.43%和31.71%,三组间TG和HDL-C异常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AMI患者血脂水平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同情况调脂治疗对预防A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变化特征及他汀类药物干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血脂检查。颈动脉斑块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6个月后复查血脂、颈动脉超声。【结果】颈动脉斑块者103例。斑块组的血LDL-C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宽块组治疗后,TC、LDL-C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各种类型斑块较前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脂变化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显著特征,他汀类药对缩小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早期(EDN)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66例T2DM患者按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DN早期组(DN组,尿白蛋白30~300 mg/24 h)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尿白蛋白<30 mg/24 h),比较两组在高血压病史、脂肪肝病病史、吸烟史及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半小时C肽(0.5 hPCP)、2 hC肽(2 hPCP)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N组和 DM组病程、合并高血压比例、吸烟比例、BMI、HDL-C、TG、UA水平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发生率、HBA1C、FCP、0.5 hPCP、2hPCP、LDL-C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N组的病程、BMI、TG、UA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Logistical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高 BMI 及高 LDL-C 是 DN 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高 BMI及高 LDL-C是早期 DN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人应戒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体质量,定期监测尿酸、血脂,积极纠正脂代谢紊乱,可预防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12月冠心痛患者220例为观察组,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TC、TG、LDL-C、Hcy、和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是与血脂无关的冠心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高TC、TG、LDL-L、hs-CRP和Hcy血症有益于预防冠心病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脂及血清脂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梗无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脂与血清脂蛋白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脑出血与48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ApoA1/ApoB之间的异同。【结果】两组间TG、HDL-C、ApoA1/ApoB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无血脂代谢异常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脂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31例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2例(对照组),STEMI患者7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TC/TG、TG/HDL-C、TG/LDL-C、LDL-C/HDL-C,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TEMI患者血脂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HDL-C、V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ensini评分为(25.30±7.3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EMI患者TC、LDL-C、TC/TG、LDL-C/HDL-C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TG/LDL-C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TG、HDL-C、VLDL-C、TG/HDL-C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STEMI患者LDL-C/HDL-C与Gensini评分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STEMI患者TC、LDL-C、TC/TG、TG/LDL-C、LDL-C/HDL-C与Gensini评分有明显相关性,其中LDL-C/HDL-C是评价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异常及其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56例、2型糖尿病组40例、单纯脑卒中组40例、对照组30例,均行血尿酸、血脂等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①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C、TG、ApoA1无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HDL-C,高UA、LDL-C、ApoB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Ⅰ组)、冠心病患者(Ⅱ组)、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Ⅲ组)、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各61例,比较各组血脂指标、相关生化指标,分析Lp-PLA2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Ⅲ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组、Ⅱ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组、Ⅱ组(P0.05)。Ⅱ组TC、HDL-C、LDL-C、Lp-PLA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hs-CRP、CysC、Hc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TG、LDL-C、hs-CRP、Lp-PLA2、CysC、Hcy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HDL-C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TC、TG、LDL-C、hs-CRP、Lp-PLA2、CysC、Hc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p-PLA2与TC、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7,0.735,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对Lp-PLA2活性水平有明显影响,可显著提高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黄新宇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30-1831
糖尿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死亡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占80%,其中约3/4死于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同属慢性、亚临床炎性反应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慢性炎性反应的主要标志物,但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单个血脂指标更具诊断价值[1]。本文旨在探讨血浆hs-CRP及TC/HDL-C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