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原阳县红十字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子宫纵隔残留患者,均实施再次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妊娠结局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操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以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自然流产率和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见并发症。随访1~6年,失访12例,全程随访56例。术后妊娠34例,其中早孕自然流产18例(分娩22例(39.29%),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子宫纵隔残留再次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宫腔镜刨削系统(IB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诊治的92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联合普通双极宫腔镜电切系统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黄体酮联合宫腔镜IBS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灌注介质总量及灌注介质吸收量、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妊娠情况及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灌注介质总量和灌注介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月经周期、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联合宫腔镜IB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灌注介质总量及吸收量,调节月经周期和月经量,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和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和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子宫畸形发生率常因地区或医院不同而异,一般为1:600~1:1500[1]。Grimbizis等[2]报告子宫畸形发生率为4.3%,其中以纵隔子宫最常见,约占畸形子宫的35%。纵隔子宫也是妊娠结局最差的子宫畸形类型,由于纵隔血供差,子宫腔变形或伴发宫颈功能不全造成胚胎着床和发育障碍,导致不孕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病变发生率和宫腔镜常规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对234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常规检查,了解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率.[结果]不孕症宫腔病变率为58.55%,病变发生以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结论]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率较高,不孕症患者常规行官腔铣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对残角子宫足月妊娠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0岁,孕1产0。主因孕足月无宫缩未见红及破水于2010-05-27入院。平素月经规律,143~430,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2009-08-23,预产期2010-05-30。孕期顺利,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液。现孕足月,无宫缩未见红及破水,因B超提示:臀位,子宫畸形,残角子宫妊娠待除外入院。既往史:1996年因泌尿系统畸形曾手术治疗(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10.
11.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断与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段诊治162例女性不孕症的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导丝介入输卵管治疗女性不孕症200例的情况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仅限于诊断女性不孕症输卵管因素且以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为主,诊断的同时并治疗的比例宫腹腔镜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输卵管再通率与妊娠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对于提高引起女性不孕症的妇科疾患诊断的正确性和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纵隔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行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对子宫纵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有自然流产或不孕病史,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术后随访追踪患者妊娠和分娩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作出讨论。结果:44例患者中,自然流产患者31人,原发不孕患者13人,术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94.6%,早产2例,足月妊娠2例。全部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44例术中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1例自然流产患者失访3例,追踪28例中,总怀孕次数41次,计划内妊娠33次,自然流产发生率21.2%,足月妊娠率66.7%,早产12.1%;13例不孕患者中失访3例,随访10例中,有4例足月妊娠,1例现妊娠4个月。结论:腹腔镜监视下行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纵隔的方法,术后患者足月妊娠率明显升高,自然流产率下降,对于原发不孕患者则可以提高怀孕率。 相似文献
13.
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纵隔引起的流产与不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切开子宫纵隔术治疗由纵隔引起的流产、不孕的效果。方法追踪在该院行该术治疗的患者62例,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活产率、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等。结果成功随访51例,流产组28例和不孕组23,两组术后的活产率分别是85.7%和69.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从手术至分娩时间的中住数是22.53和23.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纵隔切开术后妇女妊娠、先兆流产发生率、臀位发生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一般妇女。有1例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由纵隔引起的流产、不孕的效果相似;子宫纵隔患者术后妊娠的并发症包括先兆流产、胎位异常、早产等的发生率较高,剖宫产的几率较大。且术后妊娠有子宫破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行子宫纵隔切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月~1998年11月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行子宫电切术12例,所有病例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腹腔镜监视下,以5%葡萄糖液膨宫,宫腔镜电切开切开子宫纵隔,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与经腹子纵隔切除术比较,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纵隔,具有安全、快捷、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子宫畸形妇女的妊娠结局加以分析,探讨各种子宫畸形妊娠后的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其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先天性子宫畸形合并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腹对子宫畸形的诊断率高达96.9%,子宫畸形妇女流产发生率为53.5%,胎位不正发生率为42.4%,剖宫产率为78.8%,新生儿窒息率为18.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3%。结论(1)双子宫诊断容易。(2)残角子宫的流产发生率较双子宫、双角子宫及纵隔子宫低,但其流产结局差而严重。残角子宫内妊娠一旦确诊,应尽早终止妊娠,如妊娠部位位于单角子宫内,则妊娠可继续。(3)双角子宫、纵隔子宫、残角子宫合并胎位不正、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均较双子宫高,双子宫妊娠结局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王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
正胚胎发育时,两侧附中肾管汇合后,纵膈未被吸收而形成子宫纵膈。有研究[1]表明,子宫纵膈是导致女性不孕及流产的主要原因,其被分为完全纵膈和不完全纵膈,是常见的子宫畸形疾病之一。子宫纵膈有长有短,基底宽窄也不同,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也不同,妊娠结局及预后也不同[2-3]。本研究探讨宫腔镜子宫纵膈切除术治疗子宫纵膈的妊娠结局及预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 相似文献
17.
【病例】24岁。因停经48天,外院B超检查示宫内早孕6+周,要求终止妊娠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稍滑,子宫前位如孕40天大小,双附件无异常。查β-hCG阳性。行人工流产术。术前探宫腔深8·5 cm,子宫前位,遂放入Hegar氏棒,用7号吸管吸宫至宫壁有粗糙感为止,术毕检查吸出物未见绒毛组织。次日复查B超示双子宫,右侧宫腔有2·6 cm×1·5 cm异常回声。考虑为双子宫畸形合并早孕,人工流产失败。行药物流产,仍未见组织物排出,遂再次行清宫术。术中左侧宫腔未刮出组织,反复探查右侧宫腔似可进入探针,但探针引导下无法放入4号He-gar棒,手… 相似文献
18.
不孕症宫腔镜检查2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 0 3~ 2 0 0 3- 0 3我院宫腔镜室因各种原因做宫腔镜检查 4 99例 ,其中不孕症患者 2 4 3例 ,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 3例中原发不孕症 74例 ,占 30 .5 % ,继发不孕症16 9例 ,占 6 9.5 %。年龄 :2 0~ 2 4岁 16例 ;2 5~ 2 9岁 113例 ;30~ 34岁 81例 ;35~ 39岁 30例 ;4 0~ 4 4岁 3例。结婚年限 :2~ 5a172例 ;6~ 10 a6 0例 ;11~ 15 a8例 ;16~ 2 0 a3例。继发不孕患者前次妊娠史 :人工流产后 118例 ,占首位 ,余下顺次为 :中孕引产后 18例 ,正常产后 14例 ,大月份钳刮术后 (孕 11~ 14周 ) 11例 ,剖宫产术后、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纵隔子宫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超声监视下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的纵隔子宫36例,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3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25±3.45)min,术中出血量为(18.32±5.20)ml,手术无并发症的发生。36例患者术后1~3个月行宫腔镜复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3例,随访时间4~30个月,有26例妊娠。结论超声监视下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纵隔子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封闭抗体(BA)在早初孕和不良妊娠妇女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该院妇科460例正常早初孕和不良妊娠病例,分为健康早初孕组212例(对照组)和不良妊娠组248例[包括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继发性不孕、偶发性自然流产3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病例组血清中的BA.结果 各组BA阳性率分别为对照组50.9%(108/212),URSA组26.8%(22/82),继发不孕组42.9%(48/112),偶发性自然流产组70.4%(38/54).各组BA阳性率及总体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UR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偶发性自然流产组和继发性不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缺失和URSA发生有关,与继发性不孕和偶发性自然流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