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硬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颜军  栾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52-1152
成人硬肿病(scleredema adultoru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病,由面、颈、胸背部开始的皮肤肿胀硬化是本病的特点。最近,我们收治1例成人硬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硬皮病或皮下脂肪硬化症,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含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多,加之体表面积大易于散热,且产热不足,故在受寒、早产、感染、窒息、饥饿、体重低下等原因易引起本病。加之年轻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护理不当也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为低体温,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常见于小腿、大腿外侧、双下肢、臀部、面颊、上肢甚至全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科2002-09/2007-03住院的104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或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新生儿期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变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或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儿科于2006-01/2008-09共收住低体重新生儿硬肿症患儿20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硬肿病是硬肿病中较重的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曾治疗多例糖尿病性硬肿病,疗效欠佳,现将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0岁.主因颈肩背部皮肤僵硬4 a入院,患者15 a前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消瘦明显,经各项检查,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以优降糖,二甲双胍等口服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后,改以诺和灵30R皮下注射降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4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背部皮肤发紧,逐渐变厚,变硬,色泽变暗,面积亦逐渐扩大,无瘙痒,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近来腹部皮肤亦开始肿胀,僵硬,不能做胰岛素皮下注射,故入院治疗.查体:BP 150/95 mm Hg,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颈肩背部皮肤颜色紫暗,肿胀,表面有蜡样光泽,触之有如硬橡皮样感觉,按压时皮肤不变色,无凹陷,与正常皮肤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早产、寒冷、感染、缺氧、热量不足。硬肿呈对称性,先在大腿外侧出现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以后整个下肢、臀部、下腹部、面颊、上肢亦受累以致全身均可波及。皮肤呈暗红色,紧贴皮下组织,患儿全身冰凉,反应差,哭声低或不哭  相似文献   

7.
Castleman病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贤干  俞康 《临床医学》2003,23(9):52-53
Castleman病 (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早期常不易诊断。近几年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日渐增多 ,但对误诊分析少见报道。我们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发现 9例 ,结合文献复习现将误诊的原因及其诊治报道如下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发病年龄 9~ 61岁 ,平均年龄 3 1岁。 9例均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经病理及结合临床确诊为Castleman病 ,其中局灶性CD8例 (均为透明血管型 ,HV型 ) ,其中 1例重频肌电图试验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硬肿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综合治疗配合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硬肿缩小(或减轻)提前24 h,硬肿全部消失提前50.4 h,整个疗程缩短3~4 d(P<0.01).结论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现将我院2000年3月至2003年4月所收治的52例新生儿硬肿症病例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早产、寒冷、感染、缺氧、热量不足。硬肿呈对称性,先在大腿外侧出现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以后整个下肢、臀部、下腹部、面颊、上肢亦受累以致全身均可波及。皮肤呈暗红色,紧贴皮下组织,患儿全身冰凉,反应差,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困难,体温可降至35℃以下。若护理治疗不当,可并发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硬化萎缩性苔藓亦称白点病、白色苔露、硬斑病性扁平苔藓或Csillas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慢性萎缩性病变[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门诊治疗本病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焦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80-2680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12/2007—12所收治的5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即复温、喂养、皮肤护理、输液管理、预防感染、预防呼吸暂停、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结果:重度硬肿症中2例死亡,余均好转。结论:对新生儿硬肿症应行全方面护理,避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云 《护理研究》2001,15(2):102-103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 ,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 ,常伴有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通常采用复温、喂养、氧疗、静脉输液等治疗。我科自 1996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中药油膏外敷 ,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 1996年 10月— 1999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硬肿症 5 0例 ,依据 1990年全国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规定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标准[1] 。将其随机分为外敷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5例。外敷组 :男 19例 ,女 6例 ;轻度硬肿 3例 ,中度硬肿 15例 ,重度硬肿 …  相似文献   

14.
在1753年,对一位那不勒斯妇女皮肤变化的报道,是对硬皮病最早的描述.本病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变化较大,除累计皮肤外,也可影响内脏器官.系统性硬化症(SSc)可分成多种亚型,它们的预后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按照皮肤受累范围将本病分为五种亚型:弥漫性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无皮肤硬化的硬皮病;重叠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由于SSc其病因未明,起病隐匿,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困难,长期以来患者生存率较低.本文主要综述系统性硬化症的肾脏危象改变.  相似文献   

15.
儿童脑型并殖吸虫病是由于童虫经纵隔向上移行进入颅腔,在脑组织中移行破坏引起渗出性炎症、出血和水肿等所致[1]。它是儿科少见的危重症,其来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由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临床常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本院收治的21例儿童脑型并殖吸虫病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对具备以下4点者诊断为儿童脑型并殖吸虫病,其中1~3点为必备条件:①来自流行区,有生食或半生食醉溪蟹史;②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且脑脊液检查异常,有核细胞数增高,分类嗜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蛋黄油与抚触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再用蛋黄油外涂硬肿部位并进行抚触.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7.14%,对照组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结论 蛋黄油与抚触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能快速促进硬肿软化,改善微循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寒冷引起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多见于未成熟儿,生活力低下或体质量较轻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硬化病是一种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硬皮病。肾危象(sclerodermarenalcrisis,SRC)是系统性硬化病内脏损害中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多数预后不良。现报告1例SRC,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漏出为主要病变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的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30g/L)、高脂血症和水肿(简称“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病以青少年和儿童为多见,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约占70%~90%,在成人发病中也占20%~30%。从其病理变化来看,大部分儿童和2/3成人的发病均为微小病变型,少数为膜性、增殖性、膜增生性以及局灶硬化等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1992-01~2004-12收治新生儿硬肿症13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0例资料硬肿症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时间见表1。合并症(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合并感染52例(40%),窒息及缺血缺氧性脑病45例(35%),肺透明膜病20例(15%),颅内出血10例(7.6%),其他14例。发病日龄:生后6h~10d,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度,其中轻度45例(34.6%),中度70例(53.9%),重度30例(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