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降低危重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对18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危重出血患者应用重组活性Ⅶ因子(rFⅦa)进行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8例危重出血患者中,13例治愈,3例显效,2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达88.89%.其中6例DIC患者,应用rFⅦa 12 h内PT、APTT、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13例可评价出血量患者,应用rFⅦa后出血迅速停止,最快起效时间为10 min.结论 rFⅦa可以迅速控制出血,对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病理产科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危重出血均有效,在常规处理无效时,应用rFⅦa可以减少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透析治疗调整肝素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57例MHD患者分别在透析前和透析后30min抽取静脉血栓测其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透析后30min时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透析前显著延长(P〈0.01),其中23例透析后TT超出测量范围,而PLT、FIB与透析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透析前后PT、APTT和TT变化很大,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调整肝素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待胎儿娩出后给予卡贝缩宫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血红蛋白(Hb)水平、子宫动脉血流水平[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更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水平均更低,FIB、Hb水平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RI、PI水平均更低,PSV水平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子宫动脉血流水平,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贫血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救治前后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8例DIC产妇为观察对象,在患者DIC发生前后及至救治成功进行动态DD、FIB、APTT、PLT(每6 h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天1~2次)的测定,观察治疗前后的测定结果。【结果】28例产妇发生DIC时,DD明显上升,FIB减少,APTT 时间延长,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两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 <0.05)。28例患者经救治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产科DIC患者动态检测DD、FIB、APTT、PLT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监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毒物中毒患者32例均在洗胃、导泻、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行HP治疗,分别于第1次行HP前及行HP治疗后1,2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正常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结果HP治疗1,2h时PLT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h时PLT较治疗1h时增高(P〈0.05);HP治疗2h时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治疗1,2h时PT,APTT,INR,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透析导管处渗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口腔出血1例,皮肤大片瘀斑1例。结论H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不影响其他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ICU床旁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血液净化患者分为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钠,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血液净化开始前和治疗2h、6h、结束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观察滤器和血路管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①肝素组透析38例次中发生6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4例患者退出;LMWH组透析46例次,均顺利完成,未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②两组在滤器血路管堵塞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指标的比较LMWH组APTT峰值明显降低,且PT与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效果优于肝素血液净化,而良好的专业护理对保证有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评估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危重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SIRS组、非SIRS组比较,SIRS组PT、APTT较后者低,而FIB较后者高,两组P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T、APTT明显低于存活组,FIB高于存活组,而PLT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T、APTT、FIB、PLT与APACHEⅡ评分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499、0.509、0.434,且PT、APTT、FIB、D-dimer、PL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凝血四项指标在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一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我院产科148例孕妇正常分娩前后和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自动检测。结果孕妇正常分娩前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PT—INR、APTT、TT明显短于对照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分娩后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72h后恢复。在分娩前后联合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动态观察,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孕产妇凝血功能情况,对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出血量≥500ml)的孕妇及30例正常(出血量〈500ml)剖宫产孕妇作对照,采用日本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剖宫产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结果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与30例对照组比较发现:孕子剖宫产前后PT/PTINR、API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产前明显高于产后(P〈0.05),FIB产前明显低于产后(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患者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行剖宫产高危妊娠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孕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凝血功能、产后出血量、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用药30 min后,两组收缩压(SBP)、心率(HR)和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12 h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时间(APTT)均缩短,抗凝血酶(AT)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T、PT更短,FIB、D-D水平更高,AT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其产后出血量,且不会对生命体征造成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母草胶囊在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分娩且具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母草胶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P<0.05),子宫切除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P<0.05),输血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PTT、FIB、PT和D-dime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APTT、FIB、PT和D-dim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BN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6、BN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母草胶囊能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有效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值得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对治疗费用、药物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2例)予以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日,口服;对照组(48例)应用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服药后1个月和6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用药1、6个月时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 INR均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仅 PT 和 INR 显著长于治疗前( P <0.05)。用药后观察组再发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时期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孕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不同妊娠时期各项凝血指标,包括妊娠早期(妊娠短于12周)、妊娠中期(妊娠13~28周)、妊娠晚期(妊娠29周以上)和产后,并选取60例健康体检的育龄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PTT、PT、TT、FIB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同妊娠时期孕妇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妊娠中期、晚期、产后PT、TT值均高于对照组,妊娠中期、晚期FIB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大量出血孕妇APTT、PT、TT值均显著高于少量出血者(P<0.05),FIB值显著低于少量出血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TT、PT、FIB是预测产后出血的独立因素。结论在产前对孕产进行APTT、PT、TT、FIB检测,可有效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凝血异常,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麦角新碱联合欣母沛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采用麦角新碱联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恢复情况、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角新碱联合欣母沛可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促进其产后恢复,改善其凝血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 FⅦa)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组除给常规止血药物外,加用r FⅦ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4、8、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量、多巴胺用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使用r FⅦa后1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2、4、8、24小时PT、APTT降低;FIB在用药后2、4、8小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输血量及多巴胺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在ICU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减少。结论在创伤导致严重大出血时,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能加强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D-D)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及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对547例临产孕妇,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出血分成产后出血组(16例)和产后未出血组(531例),分别进行产前24h、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分析D-D水平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对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D-D、PT和APTT明显高于产前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TT与产前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FIB明显低于产前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D-D、PT和APTT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FIB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后检测D-D及密切关注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止血水囊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分娩74例产后出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产后2 h和24 h患者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凝血因子[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对输血患者比较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填塞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6/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5%(17/3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1,P=0.0212);观察组APTT、PT、PLT显著低于对照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6例,对照组输血8例.观察组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囊压迫法治疗产后出血患者,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止血,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产妇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背带式子宫缝合术(B-Lynch)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10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产妇不良结局。比较2组不同时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卵巢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 2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产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 2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产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T、APTT、PT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槐榆汤对痔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痔出血患者均服用槐榆汤,共服用7d,观察期间禁用其他止血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结果:槐榆汤能显著缩短患者的TT(P0.05),PT(P0.05),APTT(P0.05),提高FIB的含量(P0.05),提高TXB2(P0.05)而下调6-keto-PGF1a(P0.05)的含量,血小板(PL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槐榆汤止血、凝血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TXB2、6-keto-PGF1a含量,影响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