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嘉兴市HIV/AIDS的感染和传播关系,探索区域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2018年嘉兴市新确证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感染和传播等相关信息。采集血样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序列,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HIV-1亚型分析。计算研究对象的HIV-1基因序列遗传距离,筛选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的基因距离阈值,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对基于分子传播网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HIV/AIDS 517例中,HIV-1基因序列包括15种基因亚型,以CRF01_AE(37.1%)、CRF07_BC(36.2%)和CRF08_BC(11.8%)为主。在1.0%的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形成87个分子簇,总体入网率为45.8%(237/5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81岁年龄组(与14~24岁年龄组相比,OR=2.690,95%CI:1.058~6.844)、已婚(与未婚相比,OR=1.698,95%CI:1.003~2.875)、CRF07_BC亚型(与CRF01_AE亚型相比,OR=2.203,95%CI:1.426~3.404)的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分子传播网络中最大的CRF07_BC-1分子簇包括50例(2017年入网21例,2018年新增入网29例)HIV/AIDS,未婚(与已婚相比,OR=2.482,95%CI:1.140~5.402)、同性性传播(与异性性传播相比,OR=3.163,95%CI:1.543~6.483)、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与其他HIV/AIDS相比,OR=7.631,95%CI:1.783~32.654)、确证地在南湖区和平湖市[与其他区(县)相比,OR=2.225,95%CI:1.074~4.608]是进入最大簇的主要危险因素。该分子簇包含7例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均为同性性传播;自我报告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时间范围为2010-2018年,确证前2年内的同性性伴数为20(P25,P75:10,100);其中6例自我报告有近期在南湖区某MSM交友活动场所寻找性伴活动史。结论 2017-2018年嘉兴市新确证HIV/AIDS的HIV-1亚型多样,以散发为主,存在地理聚集性和一定数量的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呈快速传播现象,需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干预。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全球HIV感染和艾滋病 (AIDS)WHO和联合国AIDS规划署 (UNAIDS)估计 ,到1999年底全球共有 3376 0万人成为AIDS患者或是HIV携带者 ,其中妇女 1480万 (4 4 0 5 % ) ,小于 15岁的儿童12 0万 (3 5 7% ) ,死亡人数已达 16 30万 (4 8 5 1% )。1999年当年有 5 6 0万人感染HIV (相当于每天新感染HIV的人数是 15 0 0 0人 ) ,其中妇女 2 30万 (4 1 0 7% ) ,小于 15岁的儿童 5 7万 (10 18% ) ,死亡人数 2 6 0万(4 6 43 % )。现今 ,AIDS在全球各地区的蔓延速率有所变化。1999与 1998年相比 ,美国、西欧和太平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方法 整合1997-2020年采集的5 996条广西HIV pol区序列和165 534条公开发表的非广西HIV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工具以0.5%成对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的序列比例为31.5%(1 886/5 996)。在HIV跨地区传播分子网络中,省内连接占51.6%(2 613/5 062),国内连接占48.0%(2 430/5 062),国际连接占0.4%(19/5 062)。与广西跨地区连接的主要地区为广东省(49.5%,1 212/2 449)、北京市(17.5%,430/2 449)、上海市(6.9%,168/2 449)、四川省(5.7%,140/2 449)、云南省(4.2%,102/2 449)、陕西省(3.8%,93/2 449)、浙江省(2.8%,69/2 449)、海南省(2.0%,49/2 449)、安徽省(1.5%,37/2 449)和江苏省(1.3%,33/2 449),其余地区与广西跨地区连接比例均<1.0%。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络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50岁(相比于25~49岁,aOR=1.68,95%CI:1.46~1.95)、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21,95%CI:1.05~1.40)、未婚(相比于已婚,aOR=1.18,95%CI:1.00~1.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21,95%CI:1.04~1.42)和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1.77,95%CI:1.48~2.12)。跨地区连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74,95%CI:1.13~2.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96,95%CI:1.43~2.69)、自由职业/待业/退休(相比于农民,aOR=1.50,95%CI:1.07~2.11)、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3.28,95%CI:2.30~4.72)。结论 广西存在HIV传播热点,广西与国内地区组成复杂的跨地区传播网络。后续研究应针对分子网络分析推断的高风险人群开展社会网络调查,及时识别隐匿传播链,减少HIV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基于准种分析的HIV暴露后感染溯源检测技术调查一起疑似输血传播HIV案件.方法 采集可疑传播链上3例HIV感染者(编号T1~T3)及作为对照的13例已知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编号C1~C13)的血样,共计16份血样.提取血浆RNA后,进行逆转录套式PCR扩增,对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利用BioEdit 6.0.7和MEGA 4.0软件分析基因序列,计算基因离散率、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功获得了13份样品的核酸序列,T1、T2和T3样品中毒株为CRF07_BC重组亚型,与T2和T3来自同一城市的6份对照样品中有5份毒株为CRF07_BC重组亚型,而与T1来自同一城市的4份对照样品中毒株全部为CRF01_AE重组亚型.T1与T2间的平均基因离散率最小(2.0%),随后依次为C12(2.8%)和T3(2.9%)等.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T1、T2、T3和C12的所有克隆聚为一簇,并提示HIV的传播方向是从T3经T2到T1.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HIV从T3经T2传播到T1的流行病学调查线索,显示分子流行病学技术可以为HIV暴露后感染溯源调查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新发现的较大HIV分子传播簇和流行病学特征,筛选疑似高危传播者,为传染源管理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年嘉兴市较大HIV分子传播簇所有HIV/AIDS病例采集血样,通过核酸提取、RT-PCR和巢式PCR法扩增pol基因,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包括采用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BioEdit 7.2.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ega 6.0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图,形成若干个分子传播簇。对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EpiData 3.0和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1-12月嘉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210例,较大HIV分子传播簇为CRF07_BC亚型,传播簇共30例病例,个案调查26例,80.8%(21/26)为最近2年感染,30.8%(8/26)为最近1年感染。84.6%(22/26)为本市感染。5例疑似高危传播者均为同性性传播感染且≥ 45岁,其中3例有危险性行为时间较久、确诊前临时性伴数较多、MSM活动场所有危险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特征。结论 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新发现的较大HIV分子传播簇最近2年在本市传播较快,传播和扩散风险较高。3例疑似高危传播者对该HIV分子传播簇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分子亚型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度相当大,已经演化成各种不同亚型。欧洲和美洲主要流行B亚型;西非和中非主要流行A亚型和A/G重组型;南非和东非及印度、尼泊尔和中国已经形成C亚型的流行;D亚型局限于东非和中非,南非和西非存在少数散发病例。E亚型总是以A/E重组株形式出现,流行于泰国、菲律宾、中国和中非;在中非、南美和东欧已发现F亚型;G和A/G重组亚型已在西非、东非和中欧观察到;H亚型、J亚型、K亚型分别在中非、中美洲和民主刚果、喀麦隆检测到。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已从中国籍出入境HIV感染者中检测到A、B、C、D、F、G、CRF01-AE、02-AG、07-BC、08-BC病毒株;从非中国籍出入境HIV感染者中检测到A、B、C、F、CRFAC、01-AE、02-AG、06-CPX、07-BC、10-CPX多种亚型的病毒株。将这些重要的分子生物的信息列入常规监测内容,可以敏感地提示HIV流行信息,对于新的HIV亚型毒株的传人可以及早发现,并可为艾滋病病毒的研制、诊断试剂的更新换代、治疗药物的评估、预测HIV流行趋势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HIV分子网络是近期被广泛报道的一种研究HIV感染者传播特征的方法,各国利用此方法在传播关系、传播热点、疫情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望为实现精确干预和防控提供依据。目前国际上主要报道有3种构建分子网络的方法:基于两两比对基因距离法、基于系统进化树节点校验值法、基于两者联合参数法。本文综述3种构建HIV分子网络方法研究HIV感染者传播特征的相关进展,以期为应用于指导防控HIV提供数据支撑。自分子网络方法出现以来,我国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等陆续报道了应用分子网络方法分析的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数据。近期国际上相关研究也预测基于分子网络的传播簇检测有望成为终结艾滋病流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2019年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HIV主要亚型及其分子传播簇和流行病学特征,筛选疑似高危传播者,为传染源筛查、管理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男男性行为者HIV阳性血浆样本,扩增病毒pol基因区片段并进行基因测序和基因亚型确认,分析、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使用MEGA 7.0和Gephi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2010—2019年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MSM159例,成功测定基因亚型的感染者100例。共有9种HIV-1亚型,最主要亚型为CRF01_AE亚型52例(52%),其次为CRF07_BC亚型31例(31%)、CRF55_01B亚型10例(10%)、其他7例(7%)。传播簇分析显示总入网率为67.0%,形成了3个传播簇,CRF01_AE亚型形成了2个传播簇,分别包含38例、3例感染者,CRF07_BC亚型形成了1个传播簇,包含26例感染者。CRF01_AE形成的传播簇中传播关系更为复杂。2个主要的传播簇之间文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厦门市HIV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1992—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对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厦门市24年间共报告HIV感染者1 610例,其中同性传播674例(41.9%),异性传播853例(53.0%),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比较,同性传播感染者未婚占比大(75.4%)、文化程度高(≥大专48.4%)、更年轻(40岁占81.2%)。同性传播者样本来源主要为咨询检测(47.0%)和专题调查(12.8%),异性传播者主要为其它就诊检测(32.8%)和术前检测(22.2%)。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7.9%)比异性传播者(17.1%)低。结论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被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更低,可能与该人群更加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IV-1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及其传播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HIV-1精准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彭州市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的340份血样, 采用巢式PCR扩增法对pol基因区进行扩增、清理、拼接剪辑, 多序列对比构建系统进化树区分亚型, 计算成对基因距离, 在基因距离阈值为0.90%时成簇数最多(41个), 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分析HIV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及入网危险因素, 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0份样本中, 扩增成功330份(97.06%, 330/340)。确定6种HIV-1亚型, 包括CRF01AE(56.67%, 187/330)、CRF07BC(27.88%, 92/330)、B(11.21%, 37/330)、CRF08BC(3.33%, 11/330)、CRF5501B(0.61%, 2/330)和C(0.30%, 1/330)。入网率为58.79%(194/330), 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福建省HIV感染者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指导精准防控、减少新发感染。方法 收集2020年福建省1 336例全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治疗前血样,采用自建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获取基因序列,运用HIV-TRACE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共获得908例RT-PCR基因序列,以男性为主(84.03%),年龄以20~59岁为主(76.76%),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93.83%),文化程度以文盲及小学占比最高(38.66%),婚姻状况中已婚者比例最高(46.92%);基因亚型分析显示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782.49%);有48例研究对象发生耐药,耐药率为5.3%。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显示,在1.5%基因距离下入网率为41.52%(377/908),共形成108个传播簇,发现的最大的传播簇为CRF01_AE亚型,共有23个节点,节点数> 4的传播簇共发现21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OR=1.875,95%CI=1.215~3.241)、亚型为CRF07_BC(OR=2.112,95%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未治疗人群中HIV-1遗传基因多样性和分子传播网络。方法 使用in-house的方法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将获得的199条唐山市HIV-1 pol序列上传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使用Cytoscape_v3.2.0软件对遗传基因距离≤0.015的序列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在获得的199条序列中共有8种基因亚型被确认,其中CRF01_AE流行率最高,占到43.7%(93/199),其次是CRF07_BC(30.7%, 61/199)、URFs(10.1%, 20/199)、B (8.5%, 17/199)、CRF55_01B(2.5%, 5/199)、CRF65_cpx(0.5%, 1/199)、CRF59_01B(0.5%, 1/199)和CRF08_BC(0.5%, 1/199)。传递性耐药(TDR)基因突变发生率为4.5%(9/199),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TDR基因突变发生率依次为2.0%(4/199)、2.0%(4/199)和0.5%(1/199)。共有25条入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治疗前耐药特征和HIV分子传播网络情况,为当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蚌埠市2021—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90份,扩增pol基因并测序,借助Blast HIV sequence database对每条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 7.0构建NJ系统进化树判定所有HIV感染者基因亚型。将所得序列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基因型耐药情况。利用Cytoscape实现传播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新报告HIV感染者耐药传播特点和网络关联情况。结果 蚌埠市85例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主要为CRF01_AE(58.82%)和CRF07_BC(23.53%),耐药率为10.59%(9/85),主要为非核苷类药物耐药(5/85,5.88%)。在0.5%基因距离阈值下的分子传播网络中,CRF01_AE入网率为44%,存在1个较大的耐药传播簇,耐药位点为L33F;CRF07_BC入网率为10%。分子传播网络中的HIV感染者主要为五河县50岁及以上男性,文化程度较低。结论 蚌埠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年浙江省随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戊滋病患者(HIV/AIDS)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浙江省各地市为单位随机抽样确定303例研究对象,收集个案信息、采集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用巢式PCR扩增gdg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序列成功获得率为74.3% (225/303 )。存在7种亚型,分别为CRFO1_AE (58.7% ), CRF07_BC(13.8%),CRF08_BC(9.8%),B''(15.1%>,C(l.8%>,G(o.4%)和未定义Bc重组(新型独特重组型,0.4% ) o HIV BLAST分析显示,毒株同源性最高的报告地涉及国内辽宁、广西、云南、河南等10个省(区)和泰国、越南、印度、南非和利比亚5个国家。CRFO1_AE系统进化树分为4簇,同性传播感染者序列聚集于簇1,但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混合并存。结论浙江省HIV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以流行重组型占显著优势,存在新型独特重组型和新型别,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呈交叉渗透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木尔乡和九都乡(后称“两乡一镇”)HIV-HCV共感染人群中的HCV毒株亚型分布,分析当地HCV流行特征、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制定HCV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布拖县“两乡一镇”HIV-HCV共感染人群血浆,按照基因型检测操作规程,获得HCV基因NS5B区序列。用比对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基因距离法构建分子传播网络。采用χ2检验分析HCV分布情况,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分析传播网络中边数≥2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HCV抗体阳性样本HCV NS5B区测序检测617份,成功获得序列324份(52.51%)。其中6u、3a、3b和其他亚型,分别为117例(36.11%)、87例(26.85%)、55例(16.98%)、和65例(20.06%)。在基因距离为0.015时,成簇数最多(20个),构建HCV分子网络,共计132条(40.74%)序列进入网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分子网络传播簇中边数≥2的影响因素,其他职业是农民的的0.34倍(95%CI:0.13~0.90),HIV治疗前CD4+T...  相似文献   

16.
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截止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3360万HIV感染者,其中120万为15岁以下儿童,在婴儿和儿童HIV感染者中,90%是母婴传播引起的.大约有20%~40%的HIV阳性母亲通过怀孕、分娩或哺乳把病毒传播给其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母亲不仅要抵抗HIV对自身的损害,还要照顾受感染的孩子,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本文着重就HIV母婴传播的方式、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孝感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al,HEV)流行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和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5月~2016年9月203份HIV感染人群的血清样本,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孝感市203名HIV感染人群的人口学资料、其他疾病感染史、实验室数据,血清进行抗-HEV IgG、抗-HEV IgM、HEV抗原(HEV antigen,HEV-Ag)筛查,并对抗-HEV IgM阳性进行肝功能筛查。结果 203名HIV感染人群抗-HEV IgM阳性率为2.46%,抗-HEV IgG阳性率为46.31%(94/203)。抗-HEV IgG阳性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996)。离异组抗-HEV IgG阳性率高达80%,与其他婚姻状况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D4值≤ 200 cell/μl的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与CD4>200 cell/μl的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593);2个抗-HEV IgM阳性患者的CD4值分别为189 cell/μl和199 cell/μl,且1个肝功能异常。7个县市区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06,P=0.551)。结论 孝感市HIV感染人群HEV感染较高,积极开展两病双向筛查的同时需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以来HIV/AIDS在我国的传播以平均每年高于30 %的速度递增。我国是否会像在体质人类学、经济结构和文化类型上与我国最为接近的东南亚国家那样 ,在性传播感染(STI)广泛存在的背景下 ,HIV经性传播迅速替代静脉吸毒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显然 ,调查分析以HIV感染者 /AIDS患者 (PLWHA)为中心的性网络中HIV传播的规律 ,对当前预防控制HIV/AIDS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 资料来源本研究目标地选定在四川省资中县、凉山州昭觉县以及西昌市 ,共调查PLWHA 95例 ,其性伴 37例 ,对照人群 (非PLWHA…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该人群行为特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385名吸毒者,收集艾滋病相关行为及有关的信息,分析马鞍山社区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血清学检测采用两次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简称RP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以确定梅毒感染状况。结果 2008年4月~7月在马鞍山市共调查385名社区吸毒对象,HIV阳性感染率为0.78%;梅毒阳性感染率为6.75%。3名HIV阳性感染者均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其中2名有非婚性行为,吸毒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阳性的有26人,阳性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吸毒者自愿做HIV检测的相关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有与别人共用注射器、自愿去戒毒所戒毒、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接受艾滋病咨询服务、最近一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结论建议在社区开展HIV、性传播疾病的咨询与检测,宣传教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止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在人群中传播的手段,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以控制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衢州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情况,为指导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2011年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39例,其中,HIV感染者214例,AIDS病人25例。男性169例,女性70例,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羁押人员为主,占31.80%(76/239);其次是农民/农民工,占23.43%(56/239);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5.61%和27.20%;三种传播途径共存,经性途径传播占76.57%(183/239)。结论:衢州市现阶段虽然处于低感染阶段,但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采取措施加大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力度,加强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遏制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