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红树木榄胚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树木榄胚轴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Z)-coumaroyllupeol(1)、dioslupecin(2)、胆甾醇(3)、menisdaurillide(4)、aquilegiolide(5)、催吐萝芙木醇(6)、roseosideⅡ(7)。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种红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葎草Humulus scanden8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葎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异鼠李素(1)、5-羟甲基糠醛(2)、腺苷(3)、7-甲氧基香豆素(4)、咖啡酸(5),香草酸(6)和3-吲哚甲醛(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疆阿魏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阿魏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豆甾醇-3—0-葡萄糖苷(2),柯拉多宁(3)(colladonin),Sinkianone(4),阿魏酸(5),7-羟基香豆素(6)。结论:化合物1、2、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分析并结合CD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HelichrysinA(1)、(2R)-HelichrysinA(2)、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3)、(2R,3R)-Dihydrokaempferol-7-O-β-D—glucoside(4)、HeliciosideA(5)、(2R)-Eriodictyol-5-O-β-D—glucoside(6)、(2S)-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7)、(2R)-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8)。结论:化合物1-8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见血清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的准确结构。结果:从见血清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Moscatin (1),山药素Ⅲ(2),香柑内酯(3),异茴芹素(4),花椒毒素(5),欧前胡素(6)和β-谷甾醇(7)。结论: 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见血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皂味口蘑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皂味口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皂味口蘑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琥珀酸(1)、(2E)-Decene-4,6,8-triyn-1-ol(2)、苯甲酸(3)、(2E)-桂皮酸(4)。结论:化合物1—3为从该菌中首次分离得到,4为从该属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魏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新疆阿魏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阿魏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豆甾醇-3-O-葡萄糖苷(2),柯拉多宁(3)(colladonin),Sinkianone(4),阿魏酸(5),7-羟基香豆素(6)。结论:化合物1、2、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毛冬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论:从毛冬青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包括2个三萜皂苷:3-O-α-rhamnopyranosyl-(1→2)-[β-glucopyranosyl-(1→3)]-α-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1),scheffarbosideC(2);3个三萜化合物:salacianone(3),ace-tyloleanolicacid(4),pomolic acid(5);以及arctigenin(6)和glucose(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表现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暗紫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氧化铝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暗紫贝母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Pro-Leu)(1)、咖啡碱(2)、贝母辛(3)、香草醛(4)、对羟基苯甲醛(5)、硬脂酸甘油酯(6)、7-ketositosterol(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2和6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厚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厚藤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tataosideⅡ(1)、batatosideⅢ(2)、stoloniferinⅩ(3)、stoloniferinⅨ(4)、3-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5)、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6)、3,7,4'-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黎药牛耳枫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黎药牛耳枫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分别为:羽扇豆酮(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deoxycalyciphyllineB(4),daphiodhaninsD(5),calyciphyllineB(6),槲皮素(7),芦丁(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交让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旋覆花地上部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旋覆花地上部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手段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学方法,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旋覆花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2)、3,5,7,4'-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3)、5,7,3',4'-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4)、异泽兰黄素(5)、紫花牡荆素(6)、芹菜素(7)、木犀草素(8)、黄芩素(9)。结论:化合物2、6、和9为首次从旋覆花属中分得,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旋覆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DC.)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棘豆乙醇提取物反复采用硅胶、聚酰胺、SpehadexLH-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4个化舍物,分别鉴定为己内酰胺(caprolactam,1),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一3-O-β-D-rutinoside,2),芹菜素-7-0-新橙皮糖苷(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3),山奈酚-3-0-β—D-葡萄糖-7-0-β-D-葡萄糖苷(kaempe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0-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同时也是从该属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5.
黑边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黑边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Rp-18反相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 7, 8-三甲氧基酮(1)、1,8-二羟基-3, 5-二甲氧基酮(2)、木犀草素(3)、β-胡萝卜苷(4)、海波拉亭(5)、1-羟基-3,5, 8-三甲氧基酮(6)、熊果酸(7)、雏菊叶龙胆(8)、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 1~3、5~7、9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吴燕红  肖兵  付辉政  许妍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2):1571-1573
目的:对石刁柏的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M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刁柏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反式对香豆酰甘油(1)、1-O-顺式对香豆酰甘油(2)、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6-O-L-吡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咖啡酸(5)、槲皮素(6)、苯乙醇(7)。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芪中分离并鉴定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E)-3-(4-羟基-2-甲氧基)-苯丙烯酸-4-羟基-3-甲氧基苯酯。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甘蒙锦鸡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甘蒙锦鸡儿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甘蒙锦鸡儿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celin(1)、(+)-13-Hydroxyspathulenol(2)、(+)-3α,9β-香木兰烷二醇(3)、槲皮素(4)、penduletin(5)、羽扇豆醇(6)、羽扇豆-20(29)-烯-3-酮(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王存琴  王宏婷  许浩  师彦平 《中药材》2015,(8):1653-1655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红树桐花树胚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指明海洋植物红树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向,丰富来源于桐花树的化合物类型,深入研 究了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nlatnm)的可再生部位胚轴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常压柱层析(正相硅胶、凝 胶sephadex LH-20)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桐花树胚轴中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解 析。结果:从桐花树的可再生部位胚轴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 葡萄糖苷(1)、3,4-二咖啡奎尼酸(2)、3,4,5-三咖啡奎尼酸(3)、3??,4??,5,7-四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4)、3, 5,7-三羟基-2-(4??-羟苯基)-4-酮(5)、2-(3??,4??-二羟苯基)-5,7-二羟基-4-酮(6)、5,7-二羟基-异苯唑呋喃-7- O-β-D-吡喃葡萄糖苷(7)、5,7-二羟基-2-(4??-羟苯基)-4-酮(8)、2-(3??,4??-二羟苯基)-3,5,7-三羟基-4-酮(9)、 3,5,8-三羟基-2-(3??,4??,5??-三苯羟基)-4-酮(10)、2-(2??,3??-二羟苯基)-3,5,8-三羟基-4-酮(11)、3,5-二羟基-4- 甲基-2-(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苯甲酸(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 4-(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丁酮(14)。结论:除化合物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在桐花树中分离鉴定得 到,研究丰富了桐花树化合物类型,提高了桐花树化合物的数量,为红树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为 桐花树可再生部位胚轴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