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口腔粘着性细菌的粘附特性,本实验从细菌对管壁的粘附能力、疏水性能、红血球凝集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Miller和粘性放线菌的粘附能力附着菌种的增加有所下降,而疏水能力的大小与细菌的粘附能力并不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提示细菌不同菌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细菌的粘附有多种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口腔细菌生物膜对抗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证实生物膜中的细菌对抗菌剂的敏感性比其处于浮游状态时要低得多 ,而口腔细菌却常以生物膜方式致病 ,对许多抗菌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这就造成实验室的药敏结果用于临床效果不佳。因此详细了解处于生物膜状态的口腔细菌对抗菌剂的敏感性 ,对于临床上治疗和预防许多口腔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氢(H2O2)作为口腔中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在口腔微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口腔龈上菌斑定植的先锋菌中,约有80%细菌属于口腔链球菌属,这些口腔链球菌可以利用不同的氧化酶合成H2O2,同时H2O2可通过抑制对H2O2敏感的微生物参与菌间竞争拮抗,使氧耐受菌得以存活,从而调节生物膜的发展过程;H2O2还可通过影响微生物细胞外DNA的释放和感受态细胞的形成进而影响基因的水平转移,调节生物膜对口腔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口腔微生物也可通过一系列机制耐受H2O2。此外,H2O2在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口腔中H2O2的来源及其在口腔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主要与致龋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细菌生长抑制及清除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5种口腔细菌,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为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300ml/L乙醇提取物1.80g/L)、五倍子C(GCE-C,500ml/L丙酮提取物4.67g/L)、五倍子D(GCE-D,1000ml/L丙酮提取物0.80g/L)、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TM-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测定五倍子不同组分对5种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和对5种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inimalbiofilmeradicationconcentration,MBEC)。结果:在MBECTM-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口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不同时段取出的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黏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成熟生物膜结构。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口腔浮游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五倍子B对5种口腔生物膜细菌抑制作用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五倍子C和五倍子D,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口腔细菌生物膜的MBEC是MIC的2~16倍左右。结论:中药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中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的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小型猪口腔不同部位常见菌群的分布情况,并与大鼠及人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小型猪、大鼠及人前牙、后牙、舌背和唾液的细菌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选取的口腔链球菌、放线菌、核梭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及乳杆菌等5种人口腔中的常见菌群在小型猪口腔中均可发现.其中小型猪与人5种菌群的构成比在前牙区无显著性差异 (P>0.05);小型猪后牙区放线菌的构成比明显低于人(P<0.05);唾液中的变链菌占口腔链球菌的百分比低于人(P<0.05);小型猪舌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构成比高于人(P<0.05);前后牙菌斑及唾液中产黑色素菌占厌氧菌的比例高于人(P<0.05).结论 大鼠的菌群组成与人差异较大,小型猪是目前口腔疾病研究中较为理想的一种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在夫机物、有机物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它具有特定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在细菌对牙齿及其他生物体表面非特异性粘附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氢键在粘附中的作用及在生物体内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尼古丁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尼古丁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及碘化丙啶双染法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法检测/不同浓度(0.1、1、10μmol/L)尼古丁作用相同时间(48 h)和相同浓度(1μmol/L)尼古丁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对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以0μmol/L尼古丁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 μmol/L尼古丁作用不同时间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内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及核因子κB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尼古丁处理SCC15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分别为(98.24±0.04)%、(98.50±0.06)%及(98.61±0.07)%,均较对照组[(96.01±0.58)%]显著增加(P=-0.000);同时各浓度尼古丁处理组细胞生长被促进,且呈浓度依赖性,0.1、1、10μmol/L尼占丁组细胞A值分别为2.19±0.08、2.20±0.11及2.38±0.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3 ±0.13)(P<0.05).1μmol/L尼古丁处理组的SCC1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1、10 μmol/L处理组(P-0.000).1μmol/L尼古丁作用于SCC15细胞72 h细胞生长被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1μmol/L尼古丁作用于SCC15细胞24 h后诱导SCC15细胞凋亡最显著且显著高于尼古丁作用48 h和72 h组(P=0.000),各组细胞核内代表DNA结合活性的A值分别为1.509、1 093、0.746,与对照组(A值为0.544)相比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提示核因子κB从胞质向胞核中转移,其中尼古丁作用24h活性最高.结论 尼古丁能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增殖并诱导少量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瓷桥对口腔局部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金瓷桥戴人口腔对局部细菌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细菌培养鉴定及菌落形成单位计数(CFU/ml)的检测方法观测临床病例。结果:戴牙后龈沟及桥体组织面以产黑色素普氏菌增多显著。结论:金瓷桥戴入可能对口腔生态环境产生较长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实验室培养对口腔唾液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取6个健康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志愿者,采集口腔唾液菌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培养。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我们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实验室培养对人体口腔唾液细菌的影响,分析了培养前后的菌群物种丰度和菌群结构差异。结果 高通量测序一共得到618个OTUs,测序分析显示人体口腔唾液菌群在实验室培养前后,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TUs Venn图显示实验室培养前后,人体口腔唾液菌群拥有大约78.4%相同物种。结论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人体口腔唾液菌群在实验室培养前后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亲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情况对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 :检查并记录48名母亲的口腔卫生状况,根据母亲牙周状况及婴儿月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其中牙周炎组1月龄17名,健康组1月龄18名,牙周炎组6月龄7名,健康组6月龄6名。通过对婴儿唾液样本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母亲牙周状况对同月龄婴儿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1月龄婴儿与2组6月龄婴儿中,健康组的口腔微生物多样性高于牙周炎组,但无显著差异。1月龄时,放线放线杆菌种(Unclassified.Aggregatibacter)、瘤胃球菌(Unclassified.Ruminococcaceae)、分歧杆菌(Sp.Mycobacterium)等12种菌种的物种丰度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6月龄时,仅奈瑟菌种(Elongata.Neisseria)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母亲不同牙周状态对婴儿口腔内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影响,1月龄婴儿与6月龄婴儿相比,该影响导致的菌种丰度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口腔修复体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微生态环境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修复的操作设计方式,材料组成,性能以及表面状态等会发迹口腔系统,影响微生态平衡。口腔微生态的自身调节力和对外环境改变的知识性是恢复平衡的基础,微生物的粘附是恢复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5种口腔细菌在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形成过程及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ISM)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特征。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5种口腔细菌,分别接种在含牛心脑浸液培养基(BHI)、人工唾液(BM5)以及人唾液培养基的标准96孔板中,在培养6h、8h、12h、24h、36h、48h和60h后取出相应的微孔板,11%Crystal Violet染色生物膜,95%乙醇复吸Crystal Violet,HTS7000PLUS多孔板高效分析仪测定各时段细菌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CLSM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结构变化。结果:在BHI及BM5中5种口腔细菌均能形成生物膜,在人唾液中没有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形成表现为缓慢的非线性生长,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生长停滞期,这个时期出现在36~48h之间,不同细菌略有差别。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asM)观察发现在培养6h后仅有少量细菌粘附形成散在微菌落,24h后出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48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论:研究发现在体外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与培养基条件密切相关,细菌生物膜形成缓慢,其间有一个相对生长停滞期。细菌定植,粘附,共集聚是生物膜形成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细菌对口腔内科常用修复材料的粘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学东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20(1):6-8
继发龋的发生与细菌对修复材料表面以及材料与洞壁之间的粘附和菌斑的形成有关。修复材料的表面可能形成获得性膜,这种膜的有机的、无机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形成速度不同。不同的修复材料表面形成的获得性膜,对细菌粘附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同时,获得性膜的粘附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与材料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洞型的制备状况和修复体的光洁度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是黏附在固体表面,包裹在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基质中的细菌群体。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包括细菌的黏附、繁殖和分散。附着于某表面的生物膜将其中的细菌释放、分散到周围环境以传播到新的位置形成新的群落即生物膜的分散。生物膜分散是生物膜生长发展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起到重要的传播作用。对许多致病菌而言,生物膜的分散能使生物膜的细菌转化为浮游状态,促进感染的扩散。生物膜的形成能提高细菌对抗微生物剂及宿主防御反应的抵抗力。在口腔中,口腔微生物能附着于口腔组织及修复体表面形成生物膜。人类龋病、牙周病是口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们的发生与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分散机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促进生物膜分散的新制剂可能成为攻克生物膜感染又一靶点。分散物质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口腔中能促进生物膜分散的分散物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尼古丁上调口腔鳞状细胞癌抗氧化蛋白Prx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抗氧化蛋白Prx1与烟草诱导的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尼古丁作用相同时间(48h)不同浓度(0.1、1、10、100μmol/L)及同一浓度(1μmol/L)不同时间(24、48、72h)对Tca8113细胞Prx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尼古丁可诱导Tca8113细胞Prx1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结论:Prx1表达增高可能与烟草诱导的氧化应激有相关性,在烟草诱导的OSCC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腔细菌是口腔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细菌不仅在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CVD)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密切。文章就口腔细菌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联证据及口腔细菌在其中的可能致病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AS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10名患龋齿患者口腔中粘着性细菌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牙菌斑中,早期分布以S.Miler和S.Mitis为主,而粘性放线菌及口腔萘瑟氏菌群均在口腔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民泳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银染色法,鉴别口腔细菌。结果表明,同一菌株用不同菌体破碎方法,不同批次处理的样品,不同次电泳、蛋白区带的不同染色法所得蛋白图型基本一致;而不同种的细菌电泳和扫描图型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