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测黏膜下腭裂患者的多项指标,以了解黏膜下腭裂的解剖形态与腭咽功能,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方法对2008-2014年就诊的276例黏膜下腭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术前腭咽功能、腭部形态、是否伴发唇裂、就诊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各指标与腭咽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76例患者中,术前腭咽闭合完全(VPC)者96例(34.78%),腭咽闭合不全(VPI)者151例(54.71%),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者29例(10.51%)。单纯黏膜下腭裂者196例(71.01%),伴发唇裂者80例(28.99%),伴发唇裂者较单纯的黏膜下腭裂者有更高的术前VPC率。黏膜下腭裂有不同的形态,完全具备Calnan三联征者仅103例(37.32%)。结论不同类型黏膜下腭裂的构成比和腭咽闭合率不同,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与腭咽功能间的可能关系,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综合征性腭裂与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修复术后的语音恢复 ,一直是备受外科医师和语音治疗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腭裂修复手术年龄的下降 ,术后的语音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但无论手术年龄多小 ,仍有 5 %~ 10 %的患者术后存在腭裂语音[1] ,而腭裂语音的产生与术前的口鼻腔相通和术后的腭咽闭合不全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腭裂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发生腭咽闭合不全 ?除了学者们公认的影响因素 ,如 :手术年龄、手术技术以及患者的解剖生理条件外[1] ,腭裂伴有其他先天畸形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文献报道共有 178种伴有唇腭裂的综合征、序列征、联合征以及其他畸形 ,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黏膜下腭裂患者腭咽闭合模式、腭咽口各部分的收缩运动状况和语音表现,进一步探究黏膜下腭裂的病理特征规律。方法 回顾2008—2016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就诊的黏膜下腭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前腭咽功能、辅音构音表现,采用鼻咽内镜观察腭咽闭合模式以及软腭、咽侧壁和咽后壁的运动情况。结果 共纳入353例黏膜下腭裂患者,其中术前腭咽闭合完全(VPC)者138例(39.09%),腭咽闭合不全(VPI)者176例(49.86%),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者39例(11.05%); 268例患者接受了鼻咽内镜检查,167例(62.31%)为环状闭合,89例(33.21%)为冠状闭合,12例(4.48%)为矢状闭合;派氏嵴参与了45.51%(76/167)的环状闭合和13.48%(12/89)的冠状闭合。353例患者中137例(38.81%)构音正常,124例(35.13%)表现为辅音省略,51例(14.45%)有代偿性构音,36例(10.20%)有辅音弱化,25例(7.08%)有辅音替代,36例(10.20%)有2种以上的构音错误。结论 环状闭合是黏膜下腭裂患者最主要的腭咽闭合模式,压力辅音省略是最常见的构音障碍。随着腭咽闭合程度的降低,发生2种以上构音错误的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下简称VPI)是腭裂术后患者中最常见造成语音障碍或异常语音的原因,他常常与不良发音习惯相依为伴。纵观同内外学者的文献报道,尽管对腭裂患者的手术年龄有所提前,手术操作技能和全身麻醉的药物,术中和术后的监测仪器都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但腭裂术后仍有5%~44%的患者出现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换而言  相似文献   

5.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语音清晰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方法  10 0例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 ,其中 15例为腭裂 ,2 1例为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 ,5 6例为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8例为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对照组为 32名健康人。 3名语音专业人员共同评价汉语语音清晰度 ,并且分析语音障碍和语音清晰度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的语音清晰度为 99 0 %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组为35 5 % ,其中未手术腭裂组为 19 9% ,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为 32 8%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为4 0 3% ,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为 35 2 % ,统计分析显示健康组和病例组各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①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异常语音的语音清晰度差 ,并伴过度鼻音 ;②腭咽闭合不全异常语音中 ,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最低 ,其余依次为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咽成形术后腭咽闭合不全和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语音治疗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15例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障碍患者,针对其腭咽闭合的情况和具体语音问题,进行个体化语音训练.结果 每位患者的辅音都能准确发出,语音清晰度由平均49.53%提高至95.38%.结论 腭裂术后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障碍患者,通过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个体化治疗方式.方法 对48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病史回顾、查体、鼻咽纤维镜检查以及语音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型.A型:腭咽闭合率在80%以上,软腭后缘距离咽后壁6 mm以内.B型:腭咽闭合率在80%以下,软腭短,咽侧壁动度较差.C型:腭咽闭合率在80%以下,软腭短,咽侧壁动度较好.对这3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48例患者经个体化手术治疗后,腭咽闭合率以及语音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结论 对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应在详细检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施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鼻咽镜、阻塞器在治疗腭咽闭合不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鼻咽纤维镜、腭咽阻塞器治疗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方法腭咽闭合不全患者通过鼻咽镜检查,根据腭咽孔大小、形状制作腭咽阻塞器。结果45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经戴阻塞器治疗后,100%腭咽闭合不全得到改善,其中15例(33%)2年后摘掉阻塞器发音正常。结论联合应用鼻咽镜与腭咽阻塞器是保守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45例腭裂术后经鼻咽镜检查确诊为腭咽闭合不全者应用暂时性语音矫治器(腭咽阻塞器)治疗1~2年,配合语音训练.全部患者语音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3.3%摘掉矫治器后语音已达正常.这是一种有效的可以推广的保守治疗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协调异常的训练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协调异常患者以闭合不全(VPI)表现为主,仅靠主要判听或某一项检查骓以确诊,其治疗原则也不同。本文采用主客观检查方法对术后有VPI表现者进行综合检查评价,并对其中确诊的12例腭咽闭合协调异常患者进行针对性腭咽闭合协调功能训练,1-6个月后,所有患者腭咽闭合功能均达到说话时所需水平,配合发音技巧训练后,语音清晰度均提高到80%以上,说明对腭裂术后有类似VPI表现者应进行综合评价,对腭  相似文献   

11.
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大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模式,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对37例年龄大于6岁(含6岁)的腭裂患者进行同期腭裂与腭咽肌瓣咽成形整复术,并对其术后10~15个月的效果进行了随访和语音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15例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度达85%以上;所有患者X线侧位咽腔造影显示软腭与咽后壁贴合;语音检测显示,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显著下降,辅音清晰度提高。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为改善其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皮罗序列征患儿腭裂安全、有效的功能性外科方案。方法 选择12例重度皮罗序列征腭裂患儿,腭裂修复术前,为纠正重度缺氧,均实行下颌骨牵张成骨。采用软腭不后退腭帆提肌重建的改良手术进行腭裂修复。结果 12例患皮罗序列征的腭裂患儿,经软腭不后退提肌重建的改良手术后,随访10~12个月,均获得了腭咽闭合功能恢复又不造成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皮罗序列征的腭裂患儿进行腭裂修复手术,有别于一般的腭裂修复手术,应防止腭瓣后徙引起的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13.
改良腭黏膜瓣整复软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复软腭裂的新术式,重建腭咽闭合的效果。方法:采用腭黏膜瓣后推术对25例软腭裂患者进行整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以了解术后腭咽闭合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腭部创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软腭的活动度良好,且均有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结论:对先天性软腭裂的患者实施该术式整复,能较好地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整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位X线电视录像技术,从侧位、正位、颅底位分别观察了正常成人和腭裂术后患者腭咽闭合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了正常人腭咽闭合和腭裂术后患者腭咽闭合不全的情况。结果表明多位X线电视录像是研究腭咽闭合和评价腭咽闭合不全的一种先进而实用的方法,弥补了其它方法的不足,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大龄腭裂患者一期腭裂整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09—2014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以Furlow术式行手术治疗的大龄腭裂患者(手术年龄≥5岁),收集其软腭长度、咽腔深度、腭裂宽度、上颌宽度、腭裂指数和腭咽比6项指标的术中测量数据以及术后至少1年的语音复诊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咽腔深度同术后腭咽功能强相关,咽腔深度越大,术后腭咽闭合不全风险升高。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显著性降低,其他测量指标同术后腭咽功能无明显关联性。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咽腔深度是其术后腭咽功能的敏感预测指标。对于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可考虑一期手术时同步实施腭咽联合手术,以创造更好的腭咽闭合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腭咽阻塞器对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VPI)的语音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腭咽阻塞器治疗腭裂术后VPI患者 13 5例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 180d、1年、2年 ,观察VPI患者的腭咽闭合不全率 (RVPI)、腭咽闭合不全改善率 (IRVPI)、各单元音共振峰频率F3以及语音效果的变化。结果 :腭咽阻塞器治疗后 ,VPI患者的RVPI逐渐降低 ,IRVPI逐渐增高 ,且各单元音共振峰F3逐渐增高 ,接近正常人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去除阻塞器后 ,45例患者腭咽闭合正常 ,语音恢复正常 ,45例患者腭咽闭合基本正常 ,语音基本正常。结论 :腭咽阻塞器治疗腭咽闭合不全具有恢复语音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大龄腭裂患者一期腭裂整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09—2014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以Furlow术式行手术治疗的大龄腭裂患者(手术年龄≥5岁),收集其软腭长度、咽腔深度、腭裂宽度、上颌宽度、腭裂指数和腭咽比6项指标的术中测量数据以及术后至少1年的语音复诊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咽腔深度同术后腭咽功能强相关,咽腔深度越大,术后腭咽闭合不全风险升高。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显著性降低,其他测量指标同术后腭咽功能无明显关联性。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咽腔深度是其术后腭咽功能的敏感预测指标。对于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可考虑一期手术时同步实施腭咽联合手术,以创造更好的腭咽闭合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上治疗腭裂继发腭咽闭合不全的常用术式包括咽后壁瓣成形术、腭咽肌瓣成形术和Furlow瓣(双反向Z形瓣).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合主诉症状表明,部分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在接受咽成形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龄腭裂患儿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规律,及与年龄、腭裂类型和不同复诊时间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有2次以上复诊记录的5岁以下腭裂患者,回顾其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连续性评估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65例患者,其中31例患者出现前后腭咽闭合功能不一致,即初次复诊判定为腭咽闭合不全(VPI)而在二次复诊转为腭咽闭合完全(VPC),占总数18.79%;134例患者前后复诊腭咽闭合功能一致。腭咽闭合功能前后一致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不一致的患者。手术年龄越小,在初次复诊时,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更容易达到稳定。患者在术后15、28、40个月时,腭咽闭合功能达到稳定的比例为80%、90%、95%。结论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动态过程,早期的VPI可能发展为VPC,但VPC不会再转变为VPI。复诊时间是腭咽闭合功能评估结果前后一致性最重要的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复诊时间,有利于获得稳定准确的腭咽闭合功能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20.
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是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一类特殊状态。MVPI患者的腭咽生理和语音特征同典型腭咽闭合不全存在显著差异。目前针对MVPI病理机制和诊断标准尚存争议,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问题上循证依据有限,治疗模式也缺乏相应的公认标准。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明确目前对MVPI诊疗认识不足的具体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更加规范合理的MVPI干预模式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