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能够持续稳定表达音猬因子(Shh)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为体内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可行性依据。 方法使用Gateway Technology构建pDown-DsRed-Shh,贴壁培养法获取SD大鼠BMSCs,慢病毒转染法将pDown-DsRed-Shh、pDown-DsRed报告质粒转染进BMSCs,分为DsRed-BMSCs组(A组)和Shh-DsRed-BMSCs组(B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sRed表达,判断转染效率。48 h后使用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hh基因的表达情况,7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8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情况。 结果慢病毒转染24 h后Shh-DsRed-BMSCs的转染率约为90%。同A组相比,B组能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Shh mRNA和蛋白,同A组相比,B组的ALP活性更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65,P<0.05),B组的茜素红染色表达情况明显高于A组。 结论慢病毒转染音猬因子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可以导致Shh的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并具有很高的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为骨质疏松的体内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4、5期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浓度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未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且无已知恶性肿瘤的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615-5p、音猬因子(SHH)表达与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本院136例CRC患者为CRC组,同时段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血清miR-615-5p、SHH表达水平差异,比较miR-615-5p、SHH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CRC预后的相关因素;Pearson法分析miR-615-5p与SHH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615-5p、SHH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血清miR-615-5p表达水平(0.57±0.13)低于健康组(1.02±0.05),SHH表达水平(1.85±0.31)高于健康组(0.98±0.10)(P <0.05);miR-615-5p与SHH呈负相关(r=-0.631,P<0.05);血清miR-615-5p、SHH表达水平与肿瘤T分期、N分期相关(P <0.05);T分期高、SHH高表达是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R-615-5p高表达是CRC预后的保护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i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to-albumin ratio, FAR)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以及LVH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横断面调查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KD 3~5期患者181例,收集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计算冠状动脉Agatston评分、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将患者分为LVH组与非LVH组,进行组间比较,评估CKD患者LVH的危险因素。结果 (1) LVH组FAR水平较非LVH组水平更高[97.65 (73.31, 143.29)比84.40(67.52, 107.06), P=0.003];(2)LVMI与FAR水平呈正相关(r=0.194,P=0.010);(3)高FAR水平(OR=1.012,95%CI:1.003~1.020,P=0.006)、高血压病史(OR=5.348,95%CI:1.63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髂骨抽取骨髓5ml.离心、分离BMSCs。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BMSCs体外扩增、纯化到第五代后分别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诱导液的24孔板中:A组为空白对照;B组加SHH 70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8,FGF-8)140ng/ml;C组加SHH500ng/ml,FGF-8100ng/ml;D组加SHH250ng/ml,FGF-8 50ng/ml;E组加SHH125ng/ml,FGF-825ng/ml,诱导BMSCs分化。使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鉴定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诱导7d后,部分B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表现出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除A组外其余各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NSE、MAP-2均为阳性,各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均有GFAP阳性细胞存在,且以B组、C组的MAP-2、GFAP、NSE染色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人BMSCs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一定浓度的SHH可以在体外有效诱导人BMSCs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染音猬因子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移植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取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BMSCs)移植组和音猬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Shh-BMSCs)移植组,每组10只动物。假手术组手术中仅摘除卵巢附近的脂肪组织,但不摘除卵巢。其余的3组均进行双侧的卵巢切除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在骨质疏松造模后的2个月,BMSCs移植组和Shh-BMSCs移植组分别通过大鼠的尾静脉注射BMSCs与Shh-BMSCs(第四代,约2*106个干细胞),模型组动物注射等量PBS液体。在干细胞移植2 w后,检测尾静脉中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同时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的股骨、腰椎及全身骨密度,micro-CT扫描进行胫骨的形态计量学指标分析。 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减少,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钙与碱性磷酸酶明显降低,而大鼠的血清磷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表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成功制备。(2)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的大鼠血清钙和和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而血清磷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MSCs组相比,Shh-BMSCs组大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磷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模型组的骨密度相比,BMSCs组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MSCs组相比,Shh-BMSCs组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模型组相比,BMSCs组的大鼠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BMSCs组相比,Shh-BMSCs组的大鼠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hh-BMSCs细胞移植后能够治疗大鼠卵巢切除后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介导的信号参与调控血管生成的重要环节。研究不同浓度的重组Shh-N(recombinant Shh N-termitant,rShh-N)对BMSCs表达和分泌VEGF和bFGF的影响。方法取健康3日龄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体外扩增至第3代,分别用含0、10、100、200 ng/mL rShh-N的L-DMEM培养BMSCs,作为A、B、C、D组。培养12、24、48、72 h后行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D组各时间点的VEGF和bFGF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且在12、48 h表达量高于24、72 h(P<0.01);C组在各时间点均促进bFGF mRNA表达(P<0.05),在24~72 h促进VEGF mRNA表达(P<0.05),且在72 h时表达量均最高(P<0.01);B组在12 h抑制VEGF mRNA表达(P<0.05),48 h和72 h表现出促进作用(P<0.05),在12~48 h明显促进bFGF mRNA表达(P<0.05),且在48 h时的表达量最高(P<0.01)。在蛋白水平上,D组各时间点VEGF和bFGF分泌量均高于A组(P<0.01);C组在24~72 h VEGF和bFGF分泌量明显多于A组(P<0.05);B组在12 h和48 h抑制VEGF的分泌(P<0.05),24 h增加其分泌作用(P<0.05),而在24 h和48 h促进bFGF的分泌(P<0.05)。各组在48 h和72 h时的VEGF和bFGF分泌量明显多于12 h和24 h(P<0.05)。结论 rShh-N可促进BMSCs表达和分泌VEGF和bFGF,为进一步探讨rShh-N和MSCs联合应用于治疗缺血性相关疾病以及促进骨修复重建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尿毒清颗粒治疗CK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并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Stata1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篇文献,共30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538例,对照组15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能降低CKD患者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WHD=-52.42,95%CI(-62.64,-42.21)],改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WHD=3.26,95%CI(3.70,6.99)],升高血红蛋白[WHD=5.79,95%CI(2.66,8.92)],降低三酰甘油[WHD=-0.45,95%CI(-0.85,-0.04)]及胆固醇[WHD=-1.41,95%CI(-1.78,-1.04)]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CKD患者临床有效率提高37%[RR=1.37,95%CI(1.24,1.51)],但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WHD=-194.95,95%CI(-425.92,36.01)],无临床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能明显降低CKD患者血肌酐、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升高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改善患者临床有效率。由于纳入的文献其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5期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发生率远高于CKD1~2期患者。营养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有效改善CKD3~5期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情况,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方法 构建证据图,以系统梳理目前CKD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文献,了解该领域证据分布情况,寻找营养干预,探究CKD3~5期营养干预研究趋势。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linicaltrials、Chictr及其参考文献数据库,时限由建库至2020年4月。纳入CKD营养干预临床研究与系统评价。采用文字描述结合图表分析的方法,展示证据的分布特征。结果 共纳入文献773篇,从年度发表趋势、地区分布、研究类型、临床研究规模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论 (1)CKD3~5期营养干预临床研究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主要以中美为主;(2)CKD3~5期营养干预方式以单一营养素干预为主,占比达98%,少量研究涉及饮食结构干预;(3)就疗效指标的选择而言,酮酸辅助蛋白饮食研究的疗效指标有43个,需要进行研究时间更长、规模更大的研究进一步统一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影响其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27例CKD患者和4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25、CA199、CA153、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Scr、Hb、年龄、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通过单因素分析筛出导致CKD患者肿瘤标志物改变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肿瘤指标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TPSA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A125、CA199、CA15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CEA升高危险因素,Alb、Hb下降是CA125升高的危险因素,Alb下降是CA199、CA153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大是TPSA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TPSA在CK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正常人群相同。在根据血清肿瘤指标诊断相关肿瘤时,须结合患者年龄、肾功能、Alb、Hb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低蛋白血症、尿蛋白量、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关系。我们检测了7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湘南地区慢性肾脏病(CKD) 3~5D期患者的贫血状况,分析CKD患者贫血发病规律,为肾性贫血的改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设计,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及住院治疗的1 619例CKD 3~5D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和是否接受透析治疗分成4组,即CKD 3期组(92例)、CKD 4期组(301例)、CKD 5期组(989例)和CKD5D期组(237例),收集入选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等指标,对贫血相关指标及贫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CKD病情进展,CKD 3期至CKD 5D期4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依次为(105. 4±23. 1) g/L、(88. 4±20. 8) g/L、(76. 3±18. 6) g/L、(88. 0±20. 1) g/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1)。4组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72. 83%、94. 68%、97. 77%、91. 56%,其中轻度贫血所占各期贫血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70. 15%、48. 07%、20. 37%、40. 09%,中度贫血所占各期贫血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8. 36%、42. 81%、60. 70%、48. 85%。CKD 3~5D期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结果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所占总贫血比例为64. 65%,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占18. 55%。直线回归分析得出Hb与eG FR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为:Hb=66. 81+0. 96×eG FR(R=0. 45,F=351. 00,P 0. 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湘南地区CKD患者的贫血患病率逐渐升高,贫血的严重程度也在逐期加重; 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贫血类型均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主,提示各期CKD患者的贫血在发病机制上具有一致性; 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Hb平均水平随eG FR下降呈线性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上腺皮质醇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变化。结果显示:无氮质血症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皮质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浓度随肾功能的降低而增加。慢性肾脏病常并发感染、高血压等应激因素,使血浆皮质醇持续升高,从而可能是参与肾小球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不同进展阶段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浓度,25(OH)D3水平与CK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活性维生素D在CKD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非血液净化的CKD患者885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11例,分别测定25(OH)D3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钙、血磷、血碳酸氢根(HCO)3)、血尿酸(uric acid,UA)、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讧TH)。统计CKD不同阶段25(OH)D3不足及缺乏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分组下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随肾脏病的进展,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急性肾损伤患者25(OH)D3水平为(15.8±9.16)ng/ml,明显高于CKD各期(P0.05)。随25(OH)D3水平下降,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升高,尿蛋白的程度加重,血白蛋白水平下降,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下降,血磷升高)及血脂代谢异常加重,不同维生素D水平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肾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25(OH)D3水平与尿蛋白程度相关,中度尿蛋白组和大量尿蛋白组25(OH)D3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尿蛋白组和低尿蛋白组(P0.05);且随着蛋白尿病情加重,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升高,在各尿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P=0.000)。③25(OH)D3水平与血白蛋白、血钙、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磷、血脂水平呈负相关。血白蛋白、收缩压、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东北地区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加严重。25(OH)D3水平与CKD临床重要指标相关。血白蛋白、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G3~G5期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MBD)状况,为CKD-MBD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23例CKD G3~G5期非透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者31名检测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C反应蛋白、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等指标,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粥样斑块.分析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且动脉斑块发生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期血压、血清磷、脂蛋白α、氧化蛋白产物、C反应蛋白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磷等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者31名检测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C反应蛋白、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等指标,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粥样斑块.分析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且动脉斑块发生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期血压、血清磷、脂蛋白α、氧化蛋白产物、C反应蛋白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磷等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4 ~5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比较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 4~5期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组及非PH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PH组血红蛋白(Hb)比非PH组低,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较非PH组高(P<0.05).PH组各心室心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均较非PH组长,射血分数较非PH组低(P<0.05).PH组瓣膜钙化、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较非PH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透析亚组,PH组平均透析次数较非PH组低[(2.44±0.50)次vs (2.83±0.38)次,P=0.00],而PH组Hb较非PH组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非PH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膜透析亚组,PH组平均年龄较非PH组大[(53.49± 11.59)岁vs (46.19±12.82)岁,P=0.033].贫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是CKD发生PH的危险因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贫血、SCr升高是其发生PH的危险因素.高龄则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H的危险因素.结论 CKD合并PH的患者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差.纠正贫血、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及透析充分是治疗CKD合并PH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CP)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73例明确病理诊断的CKD男性患者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肾脏病、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对C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73例CKD患者中91例患者伴有CP,总的发生率33.3%;膜性肾病患者CP发生率最高60.0%,较非IgA肾病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5%)、乙肝相关性肾炎(24.2%)及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患者(0%)高(P〈0.05)。IgA肾病(IgAN)患者CP发生率39.7%较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P〈0.05)。随年龄增加CP的发生率升高但是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肾功能组间CP的发生率无差别。结论:CKD是CP的高发人群,随年龄增加CKD患者中CP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肾脏病病理类型是影响CP的发生率的主要因素;CP与部分CKD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门诊随访的CKD3~4期患者61例进行基线访视记录,了解LVH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规律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包括血肌酐(SCr)水平翻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5 ml·min~(-1)·(1.73 m~2)~(-1)或下降大于50%、行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将进入终点事件定义为肾功能进展组,截尾事件定义为肾功能平稳组,将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并运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例CKD3~4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70±9.54)个月,其中1例脱落,22例患者进入终点,包括12例SCr水平翻倍/eGFR下降大于50%或15 ml·min~(-1)·(1.73 m~2)~(-1),8例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例死亡。CKD3~4期患者左心室扩大、LVH、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22.95%、37.70%、60.66%。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平稳组比较,在收缩压、SCr、eGFR、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扩大比例及LVH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收缩压(P=0.013)、LVM(P=0.003)、LVMI(P=0.001)、LVH(P0.001)、左心室扩大(P=0.009)是影响CKD3~4期患者肾脏进展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收缩压(偏回归系数b=1.075,HR=2.931,P=0.025)、LVH(偏回归系数b=1.319,HR=3.740,P=0.048)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LVH在CKD3~4期患者中已普遍存在,尽早对CKD3~4期患者血压、左心室结构异常进行干预和控制,对延缓病程进展,改善肾脏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