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西方VTE的年发病率约为1‰,VTE相关病死率为12%[1].我国虽然没有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从门诊和住院病例数量上,VTE呈增长趋势.其中有部分VTE患者没有明显发病原因,临床应当予以重视.这部分患者复发率高,抗凝治疗需要维持较长时间,并且应当对其进行血栓形成倾向检测.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一组相互密切关联的疾病群。现代医学观点认为VTE=DVT+PE,DVT与PE在发病上具有一致性,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VTE是一个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每年在美国和欧洲发生率为1/1000~1.6/1000。在西方国家,每16秒就有1人发生VTE,每37秒就有1人因VTE死亡,每年死亡人数超过843000人[1]。PE是临床上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上海市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工作的推广,同时积累了上海在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数据。截止至2019年9月,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有88%建立VTE防控体系,在病史中包含了VTE风险评估表,并且大部分医院已有电子病案的嵌入或纸质病史的记录;84%的医院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2%医院的普通外科已按照2018版《规范》为住院病人评估VTE风险,74%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再次评估VTE风险,38%的科室在出院前会再次为病人评估VTE风险。上海市普通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防治VTE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和医院的防治实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抗凝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对于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指导和规范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疗,经多次讨论,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总结,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微循环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5.
Chen YX  Liu CW  Ye W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486-49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VTE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VTE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系统的个体化防控体系对大血管疾病腔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赤峰市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尚未开展VTE防控的76例大血管疾病腔内介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只进行早期下床等一般预防干预;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大血管...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VTE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见于下肢静脉,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DVT急性期可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导致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造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DVT和PE被称为静脉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也是VTE的两个不同阶段。VTE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生率位居第三,是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血管疾病[2]。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血管疾病.VTE的预防和治疗进展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1—6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无VTE患者127例, 其中男72例, 女55例, 年龄18~88(62.2±14.0)岁。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23例和非VTE组104例,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因、基础疾病、治疗方式、血液指标等因素, 总结整形外科围手术期发生VT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手术时长是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χ2/t=17.77、8.24、5.22、25.55、2.82, 均P<0.05)。体重指数≥24 kg/m2、全身麻醉、制动天数缩短是整形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8.908、13.197、0.042, 均P<0.05)。结论体重指数≥24 kg/m2、全身麻醉是整形外科围手术期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制动天数缩短可作为保护因素。临床应对整形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VTE的发生进行充分评估, 早期给予个体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减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病态性肥胖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疗效确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减重术后最为严重并发症及重要致死原因。诸如药物干预及机械辅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VTE的预防,而针对减重及代谢疾病病人围手术VTE预防的确切方案,尚存争议。相对而言,关于减重术后VTE的预防策略缺乏前瞻性随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科学认识和探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对于疾病的认知变迁推动了治疗手段的发展。深入探索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引导了抗凝溶栓药物的推陈出新, 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腔内技术治疗VTE成为可能。VTE治疗理念也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而不断更新, 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跟随VTE治疗手段的变迁梳理各种治疗方式在现代VTE治疗理念中的角色和作用, 并简述对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和肺血栓栓塞两类特殊VTE疾病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并且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是致死。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两部分[1]。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美国为(0.96~3.0)/1000,欧洲为(0.75~2.69)/1000,而且越来越多病人因为VTE而使得生活受到影响[2]。VTE作为常见的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是病人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的的第二大原因,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疾病,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高达42%的住院患者会发展成为VTE的中等或高危患者,其中10%~20%预计会在住院期间发展为VTE[1]。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重症或危急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卧床、并发心肺疾病、呼吸机使用、激素治疗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应该对此类患者重视VTE的早期预防,对参与救治的各医疗团队也应当提倡进行院内VTE同质化的防控管理,降低其VTE的发生率,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探讨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未发生血栓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变肢体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评分(OR=8.224,95%CI=1.016~66.581)以及手术时间(OR=1.021,95%CI=1.004~1.038)可能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论 Caprini评分高以及手术时间长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存在这两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以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中导致PE的栓子中90%以上来源于下肢DVT。临床上VTE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常见的诱因包括外伤、手术、制动、恶性肿瘤及妊娠等[1]。VTE常伴有长期并发症,易于复发,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云南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是否携带Leiden V因子(FVL)。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经我院确诊的VTE患者98例,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的凝血V因子基因编码区片段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在98例VTE患者中,发现3例FVL杂合子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在我国VTE患者中发现FVL杂合子,在亚洲人群中较为罕见,其是否与云南地域或环境因素有关,并影响该地区的VTE发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后ICU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凝血功能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分析VT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后入住ICU科室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的依据为是否并发VTE而分成未发生VTE的对照组(140例)与VTE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CRP变化情况,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ICU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VTE组患者凝血功能中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血清CRP分别为(5.52±0.38)g/L、(2.97±0.52)μg/L、(87.48±11.7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4±0.60)g/L、(0.43±0.46)μg/L、(32.46±9.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高、D-二聚体高、手术时间长、卧床时间长、有既往病史均为术后ICU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ICU患者并发VTE血清中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CRP显著上升,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长,对上述相关指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合理的处理措施,以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