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80%以上。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认知障碍是卒中的一种常见或潜在致残性影响,但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文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青岛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溶栓率,并分析影响溶栓治疗的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制定统一的青岛市卒中诊治现状调查表,回顾性连续收集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就诊于青岛市、县两级具有溶栓条件的11家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溶栓治疗的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4例,仅10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率为1.16%,4.5 h治疗时间窗内的溶栓率为6.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溶栓禁忌证外,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还包括就诊医院级别(OR=0.061,95% Cl0.006~0.703,P=0.040)和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0.810,95%CI0.729~0.900,P=0.000).结论 青岛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溶栓率偏低;除溶栓禁忌证外,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还包括就诊医院级别和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救系统应用移动电话预通知措施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依据有无采用院前预通知措施分为有预通知组(18例)和无预通知组(78例)。以入院至治疗中位数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60 min(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率)的比例为主要终点指标;以入院至评估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入院至获得实验室结果时间、静脉溶栓决策时间、发病至治疗中位数时间以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80 min的比例为次要指标。比较两组各变量及时段的差异。结果有预通知组冠心病发生率、基线NIHSS评分水平、溶栓前紧急降压治疗比例明显高于无预通知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3%(6/18)比10.3%(8/78),9(4,17)分比4(3,9)分,27.8%(5/18)比7.7%(6/78),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预通知组入院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至评估时间明显低于无预通知组,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入院至治疗时间≤60 min)比例高于无预通知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33,49)min比51(40,60)min,134(110,165)min比167(127,215)min,1(1,4)min比8(4,12)min,100%(18/18)比75.6%(59/78),均P0.05];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影像结果获得时间、入院至实验室结果获得时间、静脉溶栓决策时间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80 min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救系统的院前预通知方案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提高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60 min)率。  相似文献   

4.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IS-LVO)是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等大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具有梗死灶大、转归相对较差以及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早期血管再通并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改善AIS-LVO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再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等。文章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循证证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成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超早期血管再通是迄今最为肯定的治疗方法。相对于静脉溶栓,各种模式的血管内治疗能扩展治疗时间窗和增高血管再通率。此外,介入治疗还能通过提高侧支循环灌注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文章就既往临床研究中验证的各种血管内治疗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和卒中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两者之间密切相关。文章对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再灌注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出血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有关HT的定义、发生率、机制、危险因素及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多数研究显示,少量出血对远期预后无不良影响,但伴有占位效应的脑实质血肿会严重影响近期和远期预后.文章对HT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分型以及不同HT亚型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内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有关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研究较少,最佳血压调控管理策略仍未达成共识。文章对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尽管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率,但仍有约半数患者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T和(或)MRI所见将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无HT的脑梗死(无HT)、出血性脑梗死(hemorrbagic infarction,HI)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mRS≤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因素.结果 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3例无HT,44例为HI,4例为PH.HI(OR=0.07,95%CI0.01~0.30;P=0.001)、年龄<65岁(OR=52.94,95%CI9.12~307.27;P<0.001)、NIHSS评分<15分(OR=0.63,95%CI0.50~0.78;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I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 on the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One hundred and on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out HT,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and parenchymal hematoma (PH) according to the CT and/or MRI findings.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at 3 months after onset,and the good outcome was defined as mRS ≤ 2.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predictors o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Results There were 53 patients without HT,44 HI,and 4 PH,respectively in 101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HI (OR =0.07,95% CI0.01-0.30;P <0.001),<65 years (OR =52.94,95% CI9.12-307.27;P<0.001),and NIHSS score < 15 (OR= 0.63,95% CI 0.50-0.78;P<0.001) we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good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Conclusions HI i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good outcome at 3 month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是一项被证明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溶栓后发生的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sICH)会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确定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有助于筛选适合的溶栓患者.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性别、肥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糖、心房颤动、溶栓时间延迟、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脑白质疏松等.不过,其中一些危险因素仍然存在相互矛盾的报道,需要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的经验,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2000年1月-2010年9月,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溶栓后行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血管再通率达100%;②围手术期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内血肿9例,动脉夹层8例,急性/亚急性再闭塞4例,前、后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术前NIHSS评分为16.1±3.8,术后90 dNIHSS评分为6.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90d预后良好者有60例,预后中等者有18例,预后差者有20例,其中死亡12例.后循环患者预后差的比例高于前循环患者(46.7%对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前循环患者(26.7%对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可以提高早期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溶栓疗法是目前唯一能在急性期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法.文章就时间窗的选择、溶栓的主要方法和药物、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功能转归不良、有症状脑出血和梗死体积增大的预测因素。许多研究通过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血糖水平、应激性高血糖比和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比等参数来表示高血糖,进而研究高血糖与卒中转归的关系。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中,高血糖与有症状脑出血、神经功能转归不良以及血管再通率较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large-vessel occlusion, LVO)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T)术后24 h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EN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