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固醇结晶栓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结晶栓塞症(cholesterol crystal embolism,CCE)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其中的胆固醇结晶剥离,随血流栓塞至外周远端血管所引起的综合征。这种临床综合征并不少见,其发生率远比想象的要高,有报道尸检检出率高达2%~8%,高于临床报道的发生率。虽然CCE对部分患的影响轻微,导致生前未能诊断,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而未能识别。我们就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血清TC、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入院后即刻测量血压,检测血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即刻和24h行2次CT检查,测量并计算血肿体积,以第二次CT血肿量比第一次增加33%定义为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发病6h内抽血检测TC、LDL-C数值。结果血肿扩大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的变量为:LDL-C(OR=0.001,95%CI:0.001~0.024,P<0.001)、TC(OR=0.057,95%CI:0.004~0.863,P=0.0322)、血糖(OR=1.851,95%CI:1.219~2.810,P=0.0038)、收缩压(OR=1.120,95%CI:1.021~1.229,P=0.0165)、舒张压(OR=1.152,95%CI:1.052~1.262,P=0.0023)。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TC、LDL-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大影响[1-2],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尚刚刚起步,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资料的整合,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正在被人们所接受,本文就这一现象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主的药物,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心病(CAD)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专家认为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效果并非最理想,目前研究表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增加逆胆固醇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不仅能有效减轻AS,还能逆转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升高HDL的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ATP结合盒转运体(ATP binding cassettetransporter A1,ABCA1)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增加RCT的关键基因,目前2种以诱导ABCA1表达增加,达到升高HDL-C的药物已得到普遍认同。1AB…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人到医院看化验单时,很注意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是否正常。这三项中有一项超标准,便认为血脂高,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人们总希望自己血液里的TC、LDL—C、TG低一点,不至于堵塞血管。然而人们却很少注意自己血液中还存在一种对抗血脂高的“好胆固醇”,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下降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已清楚地显示可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在二级预防中还可降低冠状动脉疾病死亡率,人群研究未能显示低胆固醇是非冠状动脉疾病死亡率的原因,事实上,很可能正好相反,药物干预应谨慎应用,尤其是年轻成人和老年人中,仅在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失败后才考虑用药。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以总胆固醇水平大致估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简便,本文根据我们调查的实际数据对此作简单讨论。从2001年北京某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度体检资料中选取40-59岁中年人2817例(男1725人,女1091人),已除外甘油三酯水平≥4.mmol/L(400mg/dL)者,以基本健康对象的空腹血脂数据作统计。血脂测定按标准化要求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Friedewald公式计算。以线性回归统计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对关系。结果显示男女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直线相关,本文计算值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关系的数据符合。而在相同的总胆固醇水平下,美国制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等于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在糖尿病、甘油三酯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低的人群中,non-HDL-C比LDL-C更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更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non-HDL-C的目标值已被写进欧美血脂指南和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建议,但关于non-HDL-C能否完全替代LDL-C目前尚无定论。现简述近年来non-HDL-C相关研究进展,并将non-HDL-C与LDL-C进行比较,从而明确non-HDL-C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与细胞胆固醇移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研究认为 ,细胞胆固醇移出是由于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 ( L CAT)引起的胆固醇酯化作用 ,使高密度脂蛋白 ( HDL )中非酯化胆固醇减少 ,从而导致非酯化胆固醇从细胞膜流向 HDL[1] 。但随后研究发现 ,在无 L CAT存在时 ,HDL仍可介导细胞胆固醇移出 [2 ]。近期研究还发现具有双性 α-螺旋的载脂蛋白 AI( apo AI)等可通过与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细胞胆固醇移出 ,并与细胞胆固醇和磷脂一起生成前 β1- HDL[3-5]。从而对载脂蛋白在细胞胆固醇移出中的作用及细胞胆固醇移出的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 细胞胆固醇代谢平衡胆固醇是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DL-C和血尿酸(UA)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20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6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G、LDL-C、HDL-C、UA含量,计算LDL-C/HDL-C、TG/HDL-C的比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LDL-C、LDL-C/HDL-C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5)。而TG及TG/HDL-C比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DL-C/HDL-C和UA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TG/HDL-C比值的预测价值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针对胆固醇与健康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关注焦点围绕胆固醇来源与日常膳食的关系、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以及胆固醇科学管理方式等问题。对此,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学术机构高度重视。为了使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和公众更加明确胆固醇管理和膳食健康的相关问题,经相关专业学会专家讨论,联合发布如下声明。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相关性前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HDL-C水平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 384人基线HDL-C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和急性卒中事件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事件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2)HDL-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明显上升;而出血性卒中事件与HDL-C水平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HDL-C血症组急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增加45%(RR=1.45,P<0.05),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增加53%(RR=1.53,P<0.01).(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6.4%可归因于HDL-C水平降低;其中6.2%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7.3%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可归因于低HDL-C血症.结论 从HDL-C≥1.56mmol/L开始,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ICVD的发病危险明显上升.在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对于低HDL-C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胆固醇流出调节蛋白(cholesterol efllux regulatory protein,CERP)是由腺苷三磷酸结合暗盒运输器l(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l,ABC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中起重要的作用。ABCl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CERP异常,引起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胆固醇在外周组织细胞聚集,从而可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细胞内脂质,核受体PPARγ,LXR、RXR对ABC1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新药开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脑卒中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肝外组织获得的胆固醇通过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回到肝脏排出体内。RCT起始于肝外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以胆固醇从肝脏分泌和粪便中排出体外结束。数个关键蛋白如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G1(adenotriphos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G1,ABCA1/G1)、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LCAT)、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1,SR-B1)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综述RCT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转基因动物实验研究。这些动物和实验室资料对临床现象的解释和临床调查的未来方向可能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低HDL-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中符合标准的住院患者8876例为研究对象,男性5555例,女性3321例。将HDL-C<0.9mmol/L的1440例患者作为低HDL-C,HDL-C≥0.9mmol/L的7436例患者作为正常HDL-C。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水平HDL-C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结果 8867例患者中低HDL-C发生率16.2%。低HDL-C与正常HDL-C患者基线血压、L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低HDL-C患者1年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HDL-C患者(27.9%vs 24.1%,P<0.05)。低HDL-C是男性脑卒中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9,95%CI:1.0681.555,P=0.008)。基线LDL-C<2.59mmol/L患者中,低HDL-C水平仍是男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8,95%CI:1.1621.555,P=0.008)。基线LDL-C<2.59mmol/L患者中,低HDL-C水平仍是男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8,95%CI:1.1622.010,P=0.002)。结论低HDL-C是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独立于基线LDL-C水平。LDL-C水平越低,升高HDL-C的临床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16.
胆固醇结晶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胆固醇结晶栓塞症的认识过程、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以对胆固醇结晶栓塞症作出一个简单的总结,加深大家对胆固醇结晶栓塞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对于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人体内除了肝脏细胞和部分肾上腺细胞能够降解胆固醇外,其他细胞都没有这种作用.研究表明,外周组织细胞内多余胆固醇需要通过胆固醇逆转运(RCT)至肝脏进行代谢排出.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作为RCT的第一步,外周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对于维持细胞水平的胆固醇平衡非常关键,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因此,了解细胞胆固醇流出功能比单纯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更有意义.细胞胆固醇流出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和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大量研究已证明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菜油甾醇、谷固醇、胆甾烷醇等)代表胆固醇吸收,胆固醇合成标志物(7-烯胆烷醇、角鲨烯、琏甾醇等)代表胆固醇合成,并将这些标志物用于血脂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降脂药物疗效评价及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胆固醇吸收合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回顾性研究,以评估TC和HDL-C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冠心病且伴有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231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3.7±14.8)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质量,吸烟饮酒状况,家族冠心病史,病史(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等),血脂,肝功能,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指标。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24)个月。结果:231例患者中,总共完成随访208例,余23例患者失访,随访成功率90%。加重组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家族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而加重组患者的TC和HDL-C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的TC(OR=0.831,95%CI:0.737~0.912,P=0.002)和低水平的HDL-C(OR=0.815,95%CI:0.697~0.933,P=0.013)是冠心病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和冠心病家族史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TC和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后相关,患者TC和HDL-C水平越低,其预后结局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20.
<正>胆固醇以2种形式运转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液中胆固醇太多,LDL中的胆固醇开始附于动脉壁上,使动脉变硬,随时间推移,增加心血管危险。HDL的胆固醇似有相反的作用。HDL的颗粒装满了蛋白和脂肪。它摄取血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至身体的其他部分,清除至体外。所以HDL保护个体不发生心血管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