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及各TOAST亚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2021年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AIS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150例。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别分为小动脉闭塞型(SAO)、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已知原因型+不明原因型(其他)亚组,其中常规SAO亚组70例、常规LAA亚组45例、常规CE亚组30例、常规其他亚组5例,替罗非班SAO亚组60例、替罗非班LAA亚组51例、替罗非班CE亚组33例、替罗非班其他亚组6例。常规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 h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及各常规亚组与替罗非班亚组入院时、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安全性指标[颅内出血(I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7 d后NIHS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变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内给予降压治疗的患者被排除在外。记录患者静脉溶栓前血压及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降幅。采用改良R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研究组是在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闭塞、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后24 h、7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个月,研究组mRS≤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44.64%,P0.05)。研究组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 17.86%,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4例(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1例(1.79%)、对照组2例(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5例(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研究组0例、对照组3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效,能够明显降低再闭塞发生率以及脑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90 d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29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  相似文献   

5.
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在发病4.5 h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不逊于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对阿替普酶临床转归的影响众所周知, 但替奈普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尚不清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ingh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是否因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而有所不同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临床症状不稳定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24 h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临床症状不稳定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24 h内接受(替罗非班组)或不接受替罗非班(非替罗非班组)治疗。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即在溶栓后48 h内出现责任动脉再闭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或NIHSS肢体分增加≥1分]或症状波动;溶栓后症状波动次数占发病后总波动次数的百分比;脑卒中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为0~1分(良好预后)及0~2分(功能预后)的比例;安全性评价指标为颅内出血。结果 连续纳入的49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81例头颅影像证实为穿支动脉梗死,其中34例临床症状不稳定;替罗非班组16例,非替罗非班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替罗非班组END、溶栓后症状波动次数百分比与非替罗非班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替罗非班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再闭塞率较低、90 d良好功能预后率及较好功能预后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穿支...  相似文献   

7.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许昌市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40例。阿替普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静脉溶栓治疗后30 d预后;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7、14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P0.05)。(2)溶栓治疗后30 d,阿替普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3)尿激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尿激酶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部位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根据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