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9例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分型、形态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复习229例连续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按2004年WHO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并随访。结果229例肾细胞肿瘤占同期肾实质肿瘤89.1%(229/257),其中223例(97.4%)为肾细胞癌,6例(2.6%)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180例(78.6%),乳头状肾细胞癌19例(8.3%),嫌色细胞癌13例(5.7%),1例嫌色细胞癌伴肉瘤变,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6例(2.6%),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2例(0.9%),未能分类的肾细胞癌2例(0.9%),集合管癌1例(0.4%)。透明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75.5%;乳头状肾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80%;嫌色细胞癌随访6例,随访期8~57个月,1例于57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随访2~40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细胞肿瘤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以恶性为主,其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最常见。不同类型肾细胞癌预后不同。WHO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其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是在临床行为、组织结构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均不相同的一组肿瘤.肾细胞癌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性已有了详尽的研究,并且也发现了若干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联的基因,但是由于肾细胞癌遗传学改变的高度复杂性和肿瘤间差异,迄今尚无确切的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模型.WHO(2004)肾脏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已将肿瘤类型与特定遗传学改变相联系,标志着病理界对肾脏肿瘤的认识与了解进入了更深层次[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herin)的新抗体在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166例肾脏肿瘤标本,其中肾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15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18例、嗜酸细胞腺瘤8例。使用Ksp—cadherin、CD10、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Ksp-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是透明细胞癌23%(27/120),乳头状肾细胞癌20%(4/20),嫌色细胞癌18/18,嗜酸细胞腺瘤6/8。CD10、波形蛋白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有高表达,CK7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EMA在这4种肿瘤均有高表达。此外,CDl0在肾嫌色细胞癌中也有表达,但其表达于胞质,而在其他肿瘤的表达在细胞膜。Ksp—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程度与其分期分级呈正相关。结论Ksp—cadherin局限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及其起源的肾脏肿瘤。在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中有高度的特异和敏感性,在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分期分级有关,在肾脏常见的上皮性肿瘤中具有鉴别诊断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对于转移性的肾细胞癌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靶向药物的完全缓解率非常低,大多数的患者在最初治疗有效后很快发生肿瘤进展。因此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的发展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已经完成临床试验的肾细胞癌免疫治疗方法,根据免疫治疗的原理主要从T细胞调节剂、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疫苗以及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领域基本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然而预后很不乐观.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包括肾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分泌型蛋白质,最初被认为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介质,通过趋化白细胞的定向移动参与免疫应答.然而,许多证据表明其与肿瘤的生长、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其中CXCR2、CXCR3、CXCR4等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了解趋化因子所介导的肾细胞癌的生长、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过程的机制,从而为肾细胞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Yang  XJ  Zhou  M  Hes  O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1):110-110
肾细胞癌是一组遗传上、生化上、生物学和形态上异质性的肿瘤。尽管WHO肾肿瘤分类系统将Bellini集合管癌作为肾细胞癌的亚型,但是,由于缺少分子和生化研究的有力支持,Bellini集合管癌仍是有争议的疾病单元。最初,集合管癌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肿瘤,肾髓质癌被认为是高级别集合管的特殊亚型(现被认为是肾癌的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7.
<正>新近出现的一组高级别肾细胞癌,特别是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显示延胡索酸水合酶(FH)基因突变和功能缺失。基于这些肿瘤与浸润性腺癌中伴低分化灶的管状囊状癌(TC-PD)之间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学和临床病理特征,作者推测这些肿瘤实体之间具有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Notch1及其下游靶分子Hes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otch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肾组织中Notch1的表达,用qRT-PCR检测Notch下游靶分子Hes1的表达,并用SPSS17.0软件分析Notch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和qRT-PCR结果均显示Notch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qRT-PCR结果显示Hes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且Notch1的表达与肿瘤Fuhrman分级和AJCC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Notch1及其下游靶分子Hes1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损伤因子-1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7.8%(49/63)、90.9%(20/22)、1/13、7/7和87.5%(21/24),7例嗜酸细胞腺瘤均阴性.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KIM-1弥漫阳性表达更易发生于Furhman细胞核Ⅲ/Ⅳ级的病例(P=0.010).肾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结论 KIM-1仅表达于损伤的近曲小管和由其起源的肿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肾特异性钙黏蛋白合用可以提高原发性肾脏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的准确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肾脏肿瘤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普通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每种类型的肿瘤均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正确区分这些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这些类型的肿瘤中,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病变。作者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了39例肾脏肿瘤(透明细胞癌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9例和嗜酸细胞瘤15例)中S100A1蛋白和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3%(14/15)嗜酸细胞瘤表达S100A1蛋白,其中强阳性9例、中等阳性4例、弱阳性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开展,我们对肾脏肿瘤的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一些由特定基因改变引起的肾细胞癌逐渐被认识。2022年发布的第五版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驱动基因明确的肾细胞癌单列一类,即分子定义的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多囊性肾细胞癌(MCRCC),也叫多囊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RCC)和多囊性透明细胞癌,是一种预后较佳的少见的肾脏囊性肿瘤。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中将MCRCC作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其预后较佳。虽然文献报道囊性肾细胞癌比实体型透明细胞RCC预后好,但对于诊断MCRCC真正的临床意义和其预后还不清楚。作者根据WHO2004年的诊断标准收集了45例MCRCC,年龄30~80岁,平均54.3岁。男性28例,年龄36~80岁,平均56.3岁;女性17例,年龄30~78岁,平均51.1岁。50%的患者年龄小于50岁。肿瘤直径1—14cm,平均4.9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ON在肾肿瘤中的表达以及RON表达与肾肿瘤局部侵袭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8例肾透明细胞癌、20例嫌色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腺瘤肿瘤组织RON表达.结果 RON在肾嫌色细胞癌中表达强度最高,透明细胞癌其次,而在嗜酸性细胞腺瘤中最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透明细胞Fuhrman核分级3-4级阳性表达强度高于核分级1或2级(P<0.05);肿瘤直径>7 cm的RON表达强度大于<7 cm病例;RON在存在.肾盂侵袭的病例中有较高表达的趋势.结论 RON肾细胞癌的演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 GPNMB)在各种肾嗜酸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并比较GPNMB与细胞角蛋白(CK)20、CK7、CD117在肾嗜酸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传统类型肾肿瘤嗜酸细胞亚型, 包括22例肾透明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ccRCC)、19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papRCC)、17例肾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chRCC)、12例肾嗜酸细胞瘤(RO)和新兴的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肾肿瘤类型, 包括3例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3例肾低级别嗜酸细胞肿瘤(LOT)、4例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dRCC)以及5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GPNMB与CK20、CK7、CD117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分析其在以上各种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GPNMB在ESC RCC、LOT、FH-dRCC这3种新...  相似文献   

16.
肾癌的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韧  汪涌  保庭毅 《医学信息》2002,15(9):554-558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 ,发现了多种抑癌基因、端粒、端粒酶与肾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免疫分子及抗血管形成在肾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前景。先将肾癌的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肾癌的抑癌基因研究进展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癌基因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抑癌基因的点突变、重组、缺失或甲基化所致的功能失活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 ,抑癌基因的失活比原癌基因的激活起着更关键的作用。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主要有以下功能 :1…  相似文献   

17.
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不同于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遗传学上表现为7号和17号染色体形成染色三体;更值得关注的是肿瘤之间有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重叠.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梭形细胞区域呈低级别,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梭形细胞区域通常表现为肉瘤样变,呈高级别,这是两者之间主要的形态学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6例青少年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对46例肿瘤进行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区域杂合性缺失(LOH)及VHL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共诊断19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 RCC)、9例透明细胞癌、1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和1例不能分类肾细胞癌.19例Xp11 RCC均TFE3阳性,而TFEB阴性.8例肿瘤具有巢状和乳头状结构形态类似t(X;17)ASPL-TFE3型肾癌,6例肿瘤组织学类似t(X;1)PRCC-TFE3型肾癌,4例肿瘤形态像透明细胞癌,1例肿瘤组织学形态文献中未被检索到,表现为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核仁不明显,可见核沟,肿瘤间质见大量黏液.LOH及VHL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仅1例透明细胞癌和1例2型PRCC存在LOH,并且该2型PRCC的VHL基因的一个剪切位点存在胚系突变,553+5 G→C.其余45例均未检测出VHL突变.统计学分析表明TFE3阳性肾细胞癌比TFE3阴性肾细胞癌更倾向于高病理分期(pT3/pT4),并且预后较差(P=0.035).结论 青少年肾细胞癌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学形态以及分子遗传学背景.其中Xp11 RCC为最常见的肾癌亚型.TFE3阳性肾细胞癌的预后要差于TFE3阴性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一、淋巴因子免疫疗法最近,重组淋巴因子的克隆、表达和大规模制备大大促进了辅助性T 细胞依赖性效应细胞的开发应用。尤其是重组IL-2已在体外用于诱导LAK 细胞,且能使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等某些肿瘤得以缓解。IL-2扩增后的TILS(肿瘤侵润性淋巴细胞),包括LAK 细胞前体、细胞毒性T 细胞和辅助性T 细胞,对同系肿瘤明显具有比LKA 细胞更强的细胞毒性,从而具有更大的疗效潜力。很多淋巴因子,包括IL-1、LL-4、IL-5、TNF、GM-CSF 和IFN—β在体外诱导LAK 细胞中与IL-2有协同作用,从而为淋巴因子联合应用的体内试验开  相似文献   

20.
肾和肾盂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4%,其中。肾细胞癌占80%~85%,其他少见组织学类型为肾盂尿路上皮癌和儿童Wilms瘤(。肾母细胞瘤)。肾细胞癌可分为透明细胞或经典型(大约占60%)、乳头状型(7%~14%)、嫌色细胞型(6%~11%)、嗜酸细胞型(7%~10%)、集合管和髓细胞型(小于1%)。作者描述了1例形态学类似于甲状腺滤泡癌的罕见肾肿瘤。迄今为止,该亚型尚未列入已知的。肾癌类型中。患者女性,29岁,无相关家族和社会病史,因最大径5cm的肾肿瘤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