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皮肤病变和葡萄膜炎等为特征的变异性血管炎。Th细胞和Treg细胞失衡及各类细胞因子异常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可介导半胱-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激活,促进细胞因子IL-1β、IL-18分泌,进而参与细胞损伤。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激活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NLRP3炎症小体与BS相关性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对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在B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B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细胞焦亡是指由Gasdermiu D(GSDMD)介导的炎症性细胞死亡,炎症小体激活后,活化的caspase-1/4/5/11剪切共同的底物GSDMD,促进了炎性物质的释放。细胞焦亡通过炎症的级联反应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一些潜在的靶向细胞焦亡和炎性体信号通路的分子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管理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新途径。本研究总结目前对细胞焦亡相关分子机制的认识,以及细胞焦亡在糖尿病并发症发展中的作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评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3例,依照患者是否出现放射性肺炎分为非肺炎组(n=60)与肺炎组(n=43).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束后3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NLRP3炎症小体水平;测定流速分别为50 ml/s、200 ml/s的FeNO水平.采用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及FeNO预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应用价值.结果 肺炎组患者血清NLRP3炎症小体及50 ml/s、200 ml/s时的FeNO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发现,NLRP3炎症小体、FeNO50 ml/s、FeNO200 ml/s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NLRP3炎症小体、FeNO50 ml/s、FeNO200 ml/s水平联合应用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FeNO水平联合应用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优于单一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3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收集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分析治疗前脂蛋白(a)水平、治疗前后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对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并分析治疗前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WBC、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ANLL、ALL、淋巴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MM、MDS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ANLL、ALL、MDS患者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淋巴瘤、MM患者治疗后未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组复发率为26.83%,中位生存期23个月;血清脂蛋白(a)水平正常组复发率为20.22%,中位生存期32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WBC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21,P>0.05),与LDH水平亦无显著相关性(r=0.035,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血液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血清脂蛋白(a)可能是血液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已被证实作为IL-1受体Ⅰ型(IL-1R Ⅰ)的共同受体,参与IL-1的效应发挥.最新研究表明,IL-1RAP是新鉴定的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LSC)表面标志蛋白,且IL-1RAP抗体,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杀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体内的LSC,而不损伤正常造血干细胞(HSC).另有研究发现,IL-1RAP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临床预后密切相关,IL-1RAP表达水平亦是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危险度的潜在指标.笔者拟就髓细胞白血病LSC表面标志蛋白IL-1RAP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为分子生物学特点与预后异质性大的恶性疾病,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尽管随着高强度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应用于临床,T-ALL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但疗效仍不够理想.因此,深入研究T-ALL发病机制,探索新治疗靶位对于提高T-ALL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T-ALL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T-ALL治疗的多个新型靶点被逐一发现.笔者拟就T-ALL靶向治疗新型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液肿瘤起源于造血系统, 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等,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 部分患者预后差。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指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态, 由基因调控的细胞自主有序死亡, 根据细胞死亡机制不同, 可分为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铁死亡等。PCD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影响血液肿瘤细胞增殖, 而通过激活或者抑制PCD相关基因可干预血液肿瘤的进展。笔者拟就PCD相关基因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旨在探索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为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精准预测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系或多系细胞质和量的异常,骨髓有病态造血表现,临床治疗反应差,高风险,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MDS的诊断依据是骨髓病态造血,但病态造血并非MDS所特有,所以在诊断前要排除其他伴有病态造血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MA、HA(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L)、骨髓纤维化等。本文就MDS血液常规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量的变化与MA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